绪论 1
目录 1
第一章 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初建 9
——夏 9
第一节 原始民主制度的解体与奴隶制 9
国家的产生 9
第二节 夏朝的政治制度 11
一、王位世袭制度 11
二、维护王朝的行政机构与军队 12
第一节 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商王朝的建 15
立 15
第二章 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 15
——商 15
一、商王的地位 16
二、亲贵合一的国家组织原则 17
三、国家管理机关 19
四、军事制度 23
第三章 奴隶制政治制度的发展——周 24
第一节 封邦建国与周公制礼 26
第四节 郡国双轨制与十三部监察区 27
第二节 周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28
地位 28
一、确立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的权力 28
二、宗法与政治等级密切结合 29
三、神权支配力减弱 30
第三节 国家管理机关的加强 31
一、行政事务机关居于重要地位 31
二、地方机关初具体系 32
第四节 拱卫王室的军事制度 33
第五节 立法司法初步制度化 34
第六节 春秋时期奴隶制政治制度的瓦 36
解 36
制度在各国出现 39
第一节 以国王为首脑的专制主义政治 39
第四章 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初步形 39
成——战国 39
第二节 封建官僚制度取代世卿制度 41
一、官员任免制 41
二、玺印是官员的权力凭证 42
三、考绩与上计 42
四、以俸禄酬劳官员 42
第三节 郡县制度的确立 43
第四节 适应封建专制政治要求的兵制 44
治制度 45
第五节 《法经》与封建专制主义的政 45
建立——秦 47
第一节 统一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经 47
济基础 47
第五章 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 47
一、创立皇帝制度 49
政治制度 49
第二节 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 49
二、确立三公九卿的中央行政管理 51
体制 51
三、全面推行郡县制度 52
四、官僚制度进一步法律化 53
第三节 体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司法、监察制度 55
——汉 59
第六章 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强化 59
第一节 皇帝制度进一步巩固 60
第二节 由“三公”执政制转向“尚书台” 62
一、削减相权,建立“三公” 62
二、划分内朝与外朝 63
三、“尚书台”总理国政 65
第三节 官僚制度进一步发展 66
一、广开选任官吏的途径 66
二、考绩制度法律化 69
三、致仕制度化 71
第五节 强化中央集权的兵制变化 75
第六节 加强专制集权的司法与监察制 76
度 76
一、皇帝握有最高的司法权 77
二、打击威胁中央集权的王侯国势力 77
三、强调司法官的责任 78
四、录囚制度化 78
五、春秋决狱 79
六、监察机关自我系统 79
第七章 士族垄断政权下的政治制度 81
——魏晋南北朝 81
第一节 士族的形成与门阀政治 81
第二节 政治制度的主要变化 83
一、皇权衰落与三省制的形成 83
——九品中正制 86
二、建立士族垄断政权的任官制度 86
第三节 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 87
第四节 儒家化与民族交融的司法监察 88
制度 88
第八章 封建政治制度的完备——唐 92
第一节 唐朝兴盛的经济政治基础 92
第二节 三省六部制度的法律化 94
化 99
第三节 科举选官与考绩的进一步制度 99
第四节 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 102
第五节 府兵制度的盛行与变化 104
第六节 司法制度的完备 106
第七节 监察机关的扩大 111
第九章 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强化——宋 113
第一节 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强化的社会 113
历史条件 113
二、枢密院执掌军事行政 116
一、中书门下执掌大政 116
第二节 中枢体制的变化 116
三、三司执掌财政 117
第三节 官吏的选任与考绩 118
第四节 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 121
第五节 军权高度集中的兵制 123
第六节 强化中央集权的司法与监察 125
第十章 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高度发展 128
——明 128
第一节 明初专制主义的加强与政治体 129
制的变动 129
一、由一省制到废除相制 129
二、内阁的出现与职权的发展 130
三、提高六部的地位 131
四、通政使司的建立 132
五、宦官擅权专政 133
第二节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134
第三节 选官与考绩 139
第四节 卫所制与军户制 139
第五节 重典治国与会审制度 141
第六节 加强监察机构 147
第十一章 极端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 150
——清 150
第一节 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高度发展 151
第二节 军机处的设立 153
第三节 纷呈的行政法规与杂乱的六部 155
职掌 155
第四节 官吏的任免制度与考绩 156
第五节 地方行政管辖的深入 161
第六节 居中驭外的八旗驻防制度 164
第七节 极端专制主义化的司法与监察 165
制度 165
几点结论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