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国民经济管理的理论依据 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分析的前提 1
一、企业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1
二、个人既是消费者,又是投资者 3
三、政府是全体人民利益的代表者 5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形成与分配 8
一、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8
二、国民收入的形成 9
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10
四、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11
五、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结果 11
第三节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关系 14
一、微观经济单位的活力 14
二、微观经济活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5
三、宏观经济研究与微观经济研究之间的关系 16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分析 1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流量分析 19
一、封闭条件下三个市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 19
二、封闭条件下五个市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 22
三、开放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 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流量—存量分析 2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分析中的收入流量和财富存量 2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综合分析 31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二元机制 38
第一节 二元机制:市场调节 与政府调节 的并存 38
一、二元机制的含义 38
二、市场调节 的作用 39
三、市场调节 作用的局限性 41
四、对政府调节 的理解 42
第二节 政府调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43
一、企业、消费者与市场的关系 43
二、政府调节 同企业、消费者、市场之间的关系 47
三、政府的调节 措施 52
第三节 资源配置的搅拌机假设 56
一、搅拌机假设的提出 56
二、搅拌机比喻的局限性 56
三、搅拌机的管理和搅拌机本身的运转 57
四、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节 奏性的认识 58
五、市场作为一个大型搅拌机的动力问题 59
第四章 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指导思想 60
第一节 国民经济管理的范围 60
一、国民经济管理的含义 60
二、国民经济管理的总量分析 60
三、国民经济管理的结构分析 62
第二节 近期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指导思想 63
一、近期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 63
二、近期国民经济管理的指导思想 65
一、中期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 66
第三节 中期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指导思想 66
二、中期国民经济管理的指导思想 67
第四节 长期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指导思想 68
一、长期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 68
二、长期国民经济管理的指导思想 69
第二篇 近期国民经济管理 72
第五章 投资需求管理 72
第一节 投资需求膨胀与对策 72
一、判断投资需求形势的依据 72
二、投资需求膨胀的原因 74
三、投资的合理规模 78
四、投资规模的控制方式 80
五、一般情况下,对投资需求膨胀的调节 81
第二节 投资资金的管理 85
一、投资资金管理中财政与银行之间关系的分析 85
二、中央银行与投资资金管理 89
三、货币供应量正常与否的标志 92
四、社会集资与投资资金管理 94
第六章 消费需求管理 96
第一节 消费需求的调节 96
一、判断消费需求形势的依据 96
二、消费需求嘭胀的原因 97
三、消费的合理规模 100
四、消费规模的控制方式 103
五、一般情况下调节 消费需求的措施 105
第二节 消费基金的管理 109
一、消费基金的含义 109
二、从个人财富存量的角度来考察消费基金 109
三、个人储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110
四、“早熟消费”与对策 114
第一节 国际收支形势分析 118
一、判断国际收支形势的依据 118
第七章 国际收支管理 118
二、国际收支紧张的原因 119
第二节 对外贸易的管理 123
一、出口商品结构调整 123
二、进口管理 124
三、外贸补贴 124
四、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之间的差距问题 125
一、利用外资的基本策略 128
第三节 外资的管理 128
二、国际资金市场的利用 129
三、外资引进和国内市场承受的压力 130
第四节 汇率的管理 130
一、汇率的调节 作用 130
二、汇率管理的目标 133
三、汇率水平的确定 133
四、汇率稳定与外汇储备管理 134
一、从经济运行的过程看“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 135
第一节 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国际收支方面的“并发症” 135
第八章 近期国民经济管理的协调 135
二、调节 重点的选择 136
三、单个领域的不平衡问题 139
第二节 近期国内经济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协调问题的初步分析 140
一、内外经济政策协调的重要性 140
二、投资、消费、国际收支领域内“并发症”的进一步分类 142
三、投资领域和消费领域内同方向不平衡的对策 143
四、投资领域和消费领域内反方向不平衡的对策 145
五、投资领域和国际收支领域内不平衡的对策 146
六、消费领域和国际收支领域内不平衡的对策 148
七、投资领域和消费领域内同方向不平衡条件下三个领域内不平衡的对策 150
八、投资领域和消费领域内反方向不平衡条件下三个领域内不平衡的对策 151
九、调节 手段体系 153
一、近期内外经济政策协调的难点 154
二、投资领域内的调节 与消费领域内的调节 的协调 154
第三节 近期国内经济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协调问题的进一步分析 154
三、国际收支领域内的调节 与投资或消费领域内的调节 的协调 157
第三篇 中期国民经济管理 158
第九章 产业结构调整 158
第一节 产业之间比例关系的分析 158
一、产业之间比例关系协调的标准 158
二、产业之间比例不协调的原因 160
一、新兴部门与传统部门之间的更替 161
第二节 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161
二、产业政策的制定 164
三、关于军需品的生产问题 165
第三节 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167
一、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 167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资金流动 171
三、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劳动力流动 172
四、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口增长 174
五、关于调整产业结构的宏观经济环境 176
六、产业结构调整中必须避免投资决策失误 178
第十章 技术结构调整 180
第一节 技术结构状况分析 180
一、技术结构的含义 180
二、技术结构调整的含义 181
三、技术结构不协调的标志与原因 182
第二节 技术结构调整的对策 183
一、技术政策的原则 183
二、技术结构调整中的设备更新问题 184
三、技术选择和技术结构的合理化 185
四、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出路 186
五、军工企业向民用企业的技术扩散 187
第三节 技术结构调整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191
一、关于技术发展的跳跃性 191
二、技术结构调整中的技术市场 192
三、技术结构调整中的新式小型企业 193
四、技术结构调整中的内在制约因素 194
一、地区经济结构的含义 198
第十一章 地区经济结构调整 198
第一节 地区经济结构状况的分析 198
二、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含义 200
三、地区经济结构不协调的标志 201
四、地区经济结构不协调的原因 202
第二节 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 203
一、地区实际经济优势的确定 203
二、地区投资方向和规模的选择 205
三、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 205
第三节 中心辐射战略与梯度推进战略的比较 206
一、中心辐射战略与梯度推进战略的含义 206
二、中心辐射战略与梯度推进战略的结合 207
三、中心城市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210
四、中心城市联网辐射与缩小贫困地区 210
五、待开发地区的资金供求问题 212
一、供给管理的特点 216
第十二章 中期国民经济管理的综合分析 216
第一节 中期国民经济管理与各种经济调节 手段的配合使用 216
二、供给与需求管理中的反方向调节 217
三、供给与需求管理中反方向调节 的结构分析 217
四、供给与需求管理中不同调节 手段的互补 218
第二节 中期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供给问题 222
一、增加供给与资金来源 222
二、政府投资与经济的持续增长 223
三、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财政收支平衡问题 223
第三节 中期国民经济管理和国际收支动态平衡 225
一、经济外向化趋势和对国际分工的认识 225
二、贸易保护的界限 226
三、对外资的有效利用 230
四、外债偿还问题的动态考察 235
一、工资管理的基本原则 239
第一节 职工工资的管理 239
第十三章 个人收入的管理 239
第四篇 长期国民经济管理 239
二、脑力劳动者的工资标准 240
三、职工的兼职和兼职收入 242
第二节 居民的实际收入 244
一、物价逐渐上升对居民收入的影响 244
二、物价逐渐上升对居民个人财产的影响 246
三、工资收入的指数化问题 246
四、利息率和租金率的指数化 249
第三节 对个人收入的调节 250
一、对个人收入调节 的原因 250
二、贫困户概念 251
三、对低收入家庭的补助 252
四、对经营收入的调节 253
五、市场在个人收入调节 方面的局限性 254
六、个人收入调节 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 256
一、收入增长过程中储蓄、投资、消费的相互转化 258
第四节 收入增长与适度消费 258
二、摆脱“低收入—低消费”的不良循环 259
三、适度消费与政府的指导作用 260
第十四章 社会生活质量的管理 262
第一节 社会生活质量管理的内容 262
一、社会生活质量的范围 262
二、政府部门对社会生活质量的管理 263
第二节 社会保障 265
一、社会保障在改善社会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265
二、政府对社会保险的管理 266
三、政府对社会福利的管理 266
四、政府对社会救济的管理 268
第三节 住房问题 269
一、对住房供求的价格调节 269
二、住房郊区化和分期付款购房制度 270
三、关于家庭负债问题的分析 271
一、闲暇研究的意义 273
第四节 闲暇的利用 273
二、闲暇的利用与社会生活质量的改善 274
第十五章 环境、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75
第一节 环境、资源保护与社会生活质量 275
一、环境、资源保护对改善社会生活质量的意义 275
二、市场在环境、资源保护中的作用 276
三、政府在环境、资源保护中的作用 277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效益型发展道路 279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 279
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81
三、环保产业的发展 282
四、“先发展,后治理”模式的弊端 283
五、生态效益型发展道路 284
第三节 环境保护收益与资源存量均衡 288
一、环境保护收益 288
二、资源存量均衡 290
三、资源存量均衡分析对国民经济管理工作的意义 291
第十六章 社会心理的协调 293
第一节 市场、法制与道德建设 293
一、对市场与竞争的认识 293
二、市场交易的规则 294
三、对市场的依法管理 295
四、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 296
第二节 市场与观念更新 298
一、对社会流动的认识 298
二、同社会变动的适应 300
三、关于小生产者意识 302
四、平均主义与保守主义 303
五、关于居民的相对福利感 30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的假设 307
一、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的分类 307
第十七章 国民经济管理与社会主义经济周期 307
二、影响短周期的主要因素 309
三、影响中周期的主要因素 311
四、影响长周期的主要因素 315
第二节 国民经济管理与经济周期的“淡化” 316
一、对经济周期“淡化”的理解 316
二、短周期的“淡化” 317
三、中周期的“淡化” 318
四、长周期的“淡化” 320
五、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一种正常现象 321
六、对经济均衡增长率的理解 323
第三节 政府行为的非理想化和国民经济管理的局限性 325
一、政府行为的非理想化 325
二、微观经济单位对策性质 326
三、对国民经济管理局限性的认识 328
结束语 330
后记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