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童雅培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59
  • ISBN:14048·1685
  • 页数:43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呼吸系疾病的护理及护理技术 1

第一节 呼吸系疾病的护理 1

一 呼吸系病的一般护理 1

(一)病室环境设置和要求 1

(二)一般护理原则 2

(三)对症护理 2

二 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 8

三 支气管扩张的护理 10

四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 13

五 肺气肿的护理 16

六 肺不张的护理 19

七 肺炎的护理 21

(一)大叶性肺炎 21

(二)支气管肺炎 22

(三)非典型肺炎 23

八 休克型肺炎的护理 25

九 肺化脓症的护理 28

十 肺结核病的护理 31

十一 支气管肺癌的护理 43

十二 胸膜炎的护理 44

十三 脓胸的护理 46

十四 自发性气胸的护理 49

第二节 呼吸系统的护理技术 52

一 常用药物过敏试验 52

(一)结核菌素试验 52

(二)青霉素过敏试验 54

(三)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56

(四)碘过敏试验 56

二 药物气管、支气管滴入法 59

(一) 直接穿刺法 59

(二) 鼻孔插入法 60

(三) 支气管肺导管术 64

三 体位引流术 67

四 拔罐子(吸杯术) 70

五 肺活量测定 73

六 胸腔穿刺术 75

七 人工气胸术 79

八 人工气腹 85

九 胸腔抽气术 87

十 支气管镜检查 89

十一 支气管碘油造影术 90

第二章 消化系疾病的护理及护理技术 93

第一节 消化系病的护理 93

一 消化系病的一般护理 93

(一)病室的设置和安排 93

(二)饮食护理 93

(三)对症护理 94

二 急性和慢性胃炎的护理 98

(一)急性胃炎 98

(二)慢性胃炎 99

三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护理 100

四 胃癌的护理 106

五 胃肠神经官能症的护理 108

六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 109

七 局限性肠炎的护理 111

八 肠结核的护理 113

九 结核性腹膜炎的护理 114

十 肝硬变的护理 115

十一 肝癌的护理 122

十二 肝脓肿的护理 123

(一)化脓性肝脓肿 123

(二)阿米巴性肝脓肿 124

十三 胆石症的护理 126

十四 胆囊炎的护理 127

十五 胆道蛔虫症的护理 129

十六 胰腺炎的护理 130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护理技术 133

一 胃灌洗法 133

二 胃液分析 136

(一)胃管插入法 136

(二)胃液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139

(三)无胃管胃液分析法 140

三 十二指肠引流术 142

四 腹腔穿刺术 145

(一)腹腔放液术 145

(二)腹腔试探穿刺 149

(二)腹水检验的临床意义 149

(一)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150

五 肝穿刺术 150

(二)肝穿刺抽脓术 153

六 脾穿刺术 154

七 胃肠道钡餐透视 155

八 钡剂灌肠法 158

九 胆囊造影术 160

十 腹膜后充气造影术 164

十一 食道镜检查法 166

十二 胃镜检查法 167

(一)胃镜的种类 168

(二)胃镜检查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168

(三)检查方法 169

十三 腹腔镜检查术 171

十四 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法 173

十五 门静脉循环时间测定 178

(一)肝功能介绍 180

十六 肝功能试验 180

(二)肝功能试验的种类及方法 181

十七 胰腺功能试验 187

十八 封闭疗法 190

第三章 心血管病的护理及护理技术 197

第一节 心血管病的护理 197

一 心血管病的一般护理 197

二 风湿热的护理 200

三 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 203

四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护理 205

五 高血压病的护理 206

六 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 210

七 梅毒性心脏病的护理 213

八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护理 215

(一)房间隔缺损 218

九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的护理 218

(二)室间隔缺损 219

(三)动脉导管未闭 220

十 心力衰竭的护理 221

十一 心律紊乱的护理 226

十二 心包炎的护理 232

(一)急性心包炎 232

(二)慢性心包炎 234

一 动脉波的测定 235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的护理技术 235

二 静脉压的测定 237

三 血循环时间的测定 238

四 心包穿刺术 241

五 减压试验 243

六 冷加压试验 244

七 心导管检查术 245

八 心电图描记法 249

九 心电图负荷试验 253

第四章 泌尿系病的护理及护理技术 255

第一节 泌尿系病的护理 255

一 泌尿系病的一般护理 255

二 肾小球性肾炎的护理 257

(一)急性肾炎 258

(二)慢性肾炎 260

三 肾盂炎及肾盂肾炎的护理 263

四 尿毒症的护理 265

第二节 泌尿系的护理技术 267

一 肾功能试验 267

(一)酚红排泄试验 268

(二)浓缩和稀释试验 270

(三)尿素廓清试验 274

二 应用内生肌酐的肾清除率测定 275

(四)取血测定非蛋白氮检查肾脏功能 275

三 埃狄(Addis)氏沉渣计算法 276

四 分杯试验 278

五 膀胱导尿术 280

六 泌尿道造影术 282

(一)肾盂逆行造影术 282

(二)静脉肾盂造影术 284

(三)膀胱逆流造影术 286

第五章 血液病的护理及护理技术 289

第一节 血液病的护理 289

一 贫血的护理 289

二 白血病的护理 299

(一)急性白血病 300

(二)慢性白血病 301

三 紫癜病的护理 303

(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03

(二)过敏性紫癜 304

第二节 血液病的护理技术 305

一 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 305

二 骨髓穿刺术 307

第六章 内分泌、新陈代谢病的护理及护理技术 311

第一节 内分泌、新陈代谢病的护理 311

一 单纯性甲状腺肿的护理 311

二 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护理 312

三 尿崩症的护理 316

四 阿狄森氏病的护理 317

五 糖尿病的护理 319

第二节 内分泌及新陈代谢技术操作 324

一 基础新陈代谢测定 324

二 葡萄糖耐量试验 326

三 胰岛素耐量试验 328

(一)尿中17酮类固醇的测定 329

五 肾上腺皮质功能试验 329

四 葡萄糖加胰岛素耐量试验 329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水试验 330

(三)罗-凯-包(Robinson-Kepler-Power)三氏水试验 331

(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试验 332

(五)肾上腺素试验 333

(六)尿崩症试验 334

第七章 神经系疾病护理及护理技术 335

第一节 神经系疾病的护理 335

一 截瘫病人的护理 335

二 癫癎的护理 336

三 脑血管病变的护理 339

(一)脑出血 339

(二)脑血栓形成 339

(三)脑栓塞 340

(四)脑血管痉挛 340

(五)蛛网膜下腔出血 341

一 人工发热疗法 344

第二节 神经系的护理技术 344

二 腰椎穿刺术 346

三 气脑造影 349

四 脑室造影 351

五 脑血管造影 352

六 膀胱的虹吸排液法 354

第八章 物理原因疾病的护理 358

中暑病人的护理 358

第九章 中毒的急救和护理 360

第一节 急性中毒的处理原则 360

第二节 一氧化碳中毒 361

第三节 药物中毒 362

一 砷中毒 362

二 巴比妥酸盐中毒 363

(一)有机磷化合物中毒 364

三 农药中毒 364

(二)六六六和二二三中毒 365

第十章 传染病的护理 367

第一节 传染病的一般护理 367

第二节 肠胃传染病的护理 371

一 伤寒、副伤寒的护理 371

二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 374

三 传染性肝炎的护理 376

四 食物中毒的护理 378

五 布氏杆菌病的护理 379

第三节 呼吸传染病的护理 381

一 流行性感冒的护理 381

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护理 383

三 白喉的护理 384

(一)流行性斑疹伤寒 387

一 斑疹伤寒的护理 387

第四节 昆虫媒介传染病的护理 387

(二)地方性斑疹伤寒 388

二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 388

三 疟疾的护理 390

四 黑热病的护理 393

五 丝虫病的护理 395

第五节 寄生虫病的护理 396

一 蛔虫病 396

二 钩虫病 398

三 血吸虫病 400

四 阿米巴痢疾 402

第十一章 内科疾病的膳食疗法 405

一 膳食对病人的治疗意义 405

二 医院内的膳食种类 405

(一)基本膳食 405

(二)特别膳食 406

第十二章 各种标本的采取、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417

第一节 血液标本 417

一 全血或血浆标本的采取、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417

二 血清标本的采取、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421

三 血清学检验 424

四 血液培养标本的采取 426

第二节 痰标本 427

一 痰标本检查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427

二 痰标本的收集和送验 429

第三节 小便标本 430

一 小便标本检查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430

二 小便标本的收集、保存及送验 432

第四节 大便标本 435

一 大便标本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435

二 大便收集法 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