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卷 总论 7
第一章 果树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7
第一节 果树是农业生产的组成部分 7
一、增加农业产值,增进外汇收益 7
二、发展商品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8
第二节 果品在食品组成中的地位及其营养价值 8
一、果品在食品组成中的地位 8
二、果品的营养价值 9
第三节 果品的医疗保健作用 13
一、果品的古代医药用途 13
二、果品在现代医学上的应用 13
第四节 果品加工及其用途 15
一、民间传统的果品加工 15
二、近代罐藏果品加工 16
三、果品加工的综合用途 17
第一节 我国果树栽培起源 20
第二章 我国果树栽培史 20
第二节 古代果树种质资源的传播 21
第三节 古代的果树栽培技术 23
一、建园 23
二、繁殖 24
三、栽植及管理 27
第四节 有关果树栽培的古代农书简介 29
一、《齐民要术》 29
二、《荔枝谱》 30
三、《桔录》 31
四、其他有关果树的专著 32
第五节 我国近代果树栽培发展史 34
一、果树专业教育 34
二、果树科技工作 35
三、果树生产发展简况 36
第三章 我国的自然条件与果树栽培 37
第一节 我国的自然条件 37
一、地形 37
二、气候 38
三、土壤 40
四、宜果地资源 42
第二节 我国的果树种类及其分布 42
一、世界上巨大的果树原生中心 42
二、丰富多彩的果树资源 43
第三节 我国果树带的区划 62
一、耐寒落叶果树带(东北耐寒落叶果树带) 63
二、干旱落叶果树带(蒙、新干旱落叶果树带) 64
三、温带落叶果树带(淮河、秦岭以北落叶果树带) 64
四、落叶、常绿果树混交带(钱塘江、长江以北落叶、常绿果树混交带) 65
五、亚热带常绿果树带(珠江流域以北亚热带常绿果树带) 66
六、热带常绿果树带(珠江流域以南热带常绿果树带) 66
七、云贵高原落叶、常绿果树混交带 66
八、青藏高原落叶果树带 67
第四章 果树栽培的生物学原理 69
第一节 果树栽培的特点 69
一、多年生、多次结果的特点 69
第二节 果树生命周期中的生长发育规律 70
一、实生树年龄时期的意义与生理实质 70
二、无性繁殖的特点 70
二、营养繁殖树的年龄时期特点及其控制途径 72
第三节 果树的营养器官及其生长发育 75
一、根系及其生长 76
二、芽、枝、叶及其生长 81
第四节 花芽分化 86
一、花芽分化的部位 87
二、花芽分化过程 88
三、花芽分化时期 91
四、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 93
五、花芽分化的外界条件 98
第五节 开花座果 99
一、开花授粉 99
二、受精结实 101
三、单性结实和无融合生殖 105
四、落花落果 109
第六节 果实的生长发育 110
一、果实的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110
二、果实中主要有机成分的变化 113
一、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相关性 116
第七节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116
二、果树大小年结果 120
第八节 果树年周期中的生命活动 122
一、果树的生长期 123
二、果树的休眠期 125
第九节 生态条件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128
一、温度 128
二、光 128
三、水分 134
四、土壤 136
五、其他环境因素 139
第五章 果树繁殖与苗木培育 144
第一节 概述 144
一、三十年来我国果树育苗概况 144
二、我国果树育苗的进展和趋势 145
三、培育优良果树苗木规范化 148
一、实生苗的特点 149
二、实生苗的培育 149
第二节 实生繁殖 149
第三节 自根营养繁殖 155
一、自根苗的特点 155
二、自根营养繁殖的原理 155
三、扦插繁殖 158
四、压条繁殖 159
五、分株繁殖 160
第四节 嫁接繁殖 160
一、嫁接苗的特点 160
三、影响嫁接愈合成活的因子 161
二、嫁接愈合成活过程 161
四、接穗的采集和贮运 166
五、嫁接方法 166
六、嫁接苗的管理 167
第五节 砧木选择及其利用 167
一、果树砧木的利用及其发展趋势 167
二、砧木的特性 168
三、砧木与接穗间的相互影响 169
二、起苗 171
一、出圃前的准备 171
第六节 苗木出圃 171
四、区域化砧木的选择 171
三、选苗分级 172
四、苗木的检疫和消毒 175
五、苗木的包装、运输与贮藏 176
六、出圃证书 176
第六章 果园建立 178
第一节 园地的选择和评价 178
一、平地类型的评价 178
二、丘陵地类型的评价 179
三、山地 180
第二节 果园的规划和设计 183
一、果园土地规划和道路系统的设计 183
二、果树种类和品种的规划 185
三、果园防护林 187
四、果园排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189
五、果园水土保持的规划设计 192
一、定植前土壤改良的意义和措施 196
二、栽植的密度和方式 196
第三节 果树的栽植 196
第七章 果树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201
第一节 果园的土壤管理 201
一、果树根系的生长特性 201
二、果树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条件 202
三、土壤类型与果树根系分布 213
四、果园土壤管理措施 214
第二节 果树的营养与施肥 220
一、果树的营养生理 220
二、果树的合理施肥 228
第三节 果园灌溉 231
一、果树的水分生理 231
二、灌溉方法 233
第四节 整形与修剪 235
一、果树的整形 236
二、果树的修剪 238
第五节 结果量的调节 244
一、适宜负载量的确定 244
二、疏花、疏果 247
三、保花与保果 248
第八章 树体保护 253
第一节 果树病虫害防治 253
一、植物检疫 253
二、果树病害的防治 255
三、果树害虫的防治 258
四、果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260
第二节 自然灾害预防 261
一、冻害 261
二、冷害 263
三、冻害和冷害的预防 264
四、生理干旱及其预防 266
五、风害及其预防 266
第九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268
第一节 常用的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作用方式 268
一、天然激素 268
二、类激素类化合物 269
三、乙烯释放剂及抑制剂 269
六、生长抑制剂 270
四、激素转运的抑制剂 270
五、生长延缓剂 270
七、其他 271
第二节 应用的基本原理 273
一、生长调节剂必须能保留于植物表面 273
二、进入植物体 274
三、转运到其作用部位 275
四、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而诱导出一系列的生理学效应 275
第三节 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 277
一、在果树繁殖中的应用 277
二、在整形修剪中的应用 278
三、调节花芽形成 279
四、对座果及果实生长的作用 281
五、对果实脱落的作用 282
六、对果实成熟及品质的作用 284
七、对克服不利环境条件的作用 285
第一节 果树矮化栽培的经济意义 287
一、矮化果树可以早结果、早丰产 287
第十章 果树矮化栽培 287
二、充分利用空间和提高光合效能 288
三、管理方便,有利于机械化的发展和应用 290
第二节 果树矮化的途径和方法 290
一、选用矮化砧 291
二、嫁接短枝型或矮生品种 294
三、采用矮化农业技术措施 294
二、生理功能上的差异 296
一、组织结构上的差异 296
第三节 矮化的生理机制 296
四、应用生长调节剂 296
三、内源激素平衡说 297
四、遗传基因控制说 297
第四节 矮化栽培的应用与展望 297
一、密度问题 298
二、栽植方式 298
三、园地准备 298
四、树形与修剪 299
第一节 果实的采前及采后生理生化变化 301
第十一章 果品商品化 301
二、果实后熟 302
三、呼吸的生理 302
一、果实成熟生理 302
四、乙烯的效应 304
五、呼吸的生物化学 304
六、成熟时的化学变化 305
第二节 果实的成熟与衰老及其影响因子 306
一、贮藏温度 306
三、气体成分 308
二、相对湿度 308
第三节 果实采收后的生理病害 310
一、低温病害 310
二、生理病害 311
第四节 果品的防腐保鲜 313
一、防腐剂 313
二、洗果消毒处理 315
三、电离辐射处理 316
一、果品分级标准 318
二、果品分级方法及分级机械 318
第五节 果品的选果及分级 318
三、果品的外形选果及内质选果 319
第六节 果品涂蜡处理 320
一、涂料的种类 320
二、涂蜡的方法 321
三、涂蜡的效用 321
第七节 果品的包装 322
一、包装容器的选择及规格 322
一、果品的预冷 323
二、包装方法及排列 323
第八节 果品的运输 323
二、果品运输的环境条件 324
三、集装箱运输 324
第九节 果实的贮藏 325
一、简易贮藏 325
二、树上留果保鲜 328
三、通风贮藏库 329
五、气调冷库贮藏(CA贮藏) 330
四、机械冷藏库 330
六、减压贮藏法 332
第二卷 各论:落叶果树 337
第一章 苹果 337
第一节 概论 337
一、经济意义 337
二、栽培历史 337
三、栽培现状和发展前途 339
一、主要种类 340
第二节 主要种类和品种 340
二、主要栽培品种 344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352
一、生长习性 352
二、结果习性 356
三、物候期 361
四、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63
第四节 繁殖技术 367
一、砧木种类 367
二、育苗技术 370
一、定植 371
第五节 栽培技术 371
三、苹果苗木规格与出圃 371
二、整形修剪 372
三、土壤管理 377
四、施肥 378
五、灌溉与排水 384
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385
第六节 苹果矮化栽培 391
一、矮化栽培概说 391
二、矮化栽培途径 391
一、匍匐栽培的作用 396
第七节 匍匐栽培 396
二、苹果匍匐栽培技术特点 397
第八节 采收与贮藏 398
一、采收 398
二、贮藏 399
第二章 梨 406
第一节 概论 406
一、经济意义 406
三、栽培现状和发展前途 407
二、栽培历史 407
一、主要种类 409
第二节 主要种类和品种 409
二、主要栽培品种 413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421
一、生长习性 421
二、结果习性 422
三、花芽分化 424
四、开始结果年龄与丰产性 425
六、抗寒能力 426
五、植株寿命 426
七、物候期 428
八、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430
第四节 繁殖技术 432
一、主要砧木种类 432
二、繁殖技术 433
第五节 栽培技术 434
一、建园 434
二、梨树的高产优质技术 436
三、病虫害防治 442
一、关于大树落头的问题 444
第六节 现有老梨园的改造 444
二、关于高接换种的问题 445
第七节 采收、分级、包装和贮藏 445
一、采收 445
二、分级 446
三、包装 446
四、贮藏 447
一、经济意义 450
二、栽培历史 450
第三章 山楂 450
第一节 概论 450
三、栽培现状和发展前途 451
第二节 主要种类和品种 451
一、主要种类 451
二、主要栽培品种 453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456
一、生长和结果习性 456
二、物候期 458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463
第四节 栽培技术 463
一、育苗特点 463
二、栽植和管理 464
三、土壤管理 465
四、施肥 466
五、整形修剪 466
六、病虫防治 467
八、采收和贮藏 468
七、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468
第四章 榅桲 470
第一节 概论 470
一、经济意义 470
二、栽培历史和现状 470
三、发展前途 471
第二节 主要种类和品种 471
一、种类 471
二、品种 472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475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475
一、生长结果习性 475
第四节 栽培特点 476
一、繁殖技术 476
二、果园建立和管理 476
第五章 桃 478
第一节 概论 478
一、经济意义 478
二、栽培历史 478
三、栽培现状和发展前途 479
二、栽培品种分类 480
第二节 主要种类和品种 480
一、主要种类 480
三、主要品种 481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487
一、生长习性 487
二、结果习性 488
三、物候期 491
第四节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492
二、温度 493
一、光照 493
三、水分 494
四、土壤 494
第五节 栽培技术 495
一、育苗技术 495
二、建园 496
三、土壤管理 497
四、整形修剪 499
六、套袋 502
五、疏花与疏果 502
第六节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503
一、主要病害 503
二、主要虫害 504
第七节 采收、包装、贮藏 505
一、采收 505
二、分级与包装 506
三、贮藏 507
二、栽培历史 510
一、经济意义 510
第六章 李 510
第一节 概论 510
三、栽培现状与发展前途 511
第二节 主要种类和品种 512
一、主要种类 512
二、主要栽培品种 514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517
一、生长习性 517
二、结果习性 517
四、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519
三、物候期 519
第四节 繁殖技术 520
第五节 栽培技术 521
一、定植 521
二、整形修剪 521
三、土壤管理 522
四、病虫防治 522
五、采收 524
二、栽培历史 526
一、经济意义 526
第一节 概论 526
第七章 杏 526
三、栽培现状和发展前途 527
第二节 种类和品种 527
一、种类 527
二、品种 529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532
一、生长习性 532
二、结果习性 533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537
第四节 繁殖技术 538
一、主要砧木种类 538
二、繁殖技术特点 538
第五节 栽培技术 539
一、定植 539
二、整形修剪 539
三、土肥水管理 541
五、采收 542
四、箱冻预防 542
六、病虫防治 543
第八章 梅 545
第一节 概论 545
一、经济意义 545
二、栽培历史 545
三、栽培现状和发展前途 546
第二节 种类和品种 547
一、种类 547
二、主要品种 548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550
一、生长特性 550
二、开花结果特性 551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552
第四节 繁殖技术 553
一、实生繁殖 553
二、嫁接繁殖 553
二、整形修剪 554
一、开园定植 554
第五节 栽培技术 554
三、土壤管理及施肥 555
第六节 病虫害防治 555
一、病害 555
二、虫害 556
第七节 采收、分级、包装 556
二、栽培历史和现状 558
一、经济意义 558
第一节 概论 558
第九章 樱桃 558
第二节 主要种类和品种 559
一、主要种类 559
二、主要品种 560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563
一、生长和结果习性 563
二、物候期 566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568
一、砧木种类和选择 569
第四节 繁殖技术 569
二、砧苗繁殖 570
三、苗木嫁接 572
第五节 栽培技术 572
一、建园 572
二、土肥水管理 573
三、整形修剪 574
四、树体保护 575
第六节 采收、包装和运输 576
一、采收 576
二、包装和运输 577
第十章 枣 578
第一节 概论 578
一、经济意义 578
二、栽培历史 579
三、栽培现状和发展前途 580
第二节 主要树种和品种 580
一、主要树种 580
二、枣的品种 582
一、生长和结果习性 589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589
二、枣的物候期 600
三、枣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602
第四节 繁殖技术 603
一、分株法 603
二、嫁接法 604
三、酸枣接大枣结果少和品质差的问题 605
第五节 栽培技术 606
一、定植 606
四、扦插法 606
二、土壤管理 608
三、施肥 609
四、灌水和排水 609
五、整形修剪特点 610
六、提高座果率 612
七、树体保护 614
八、采收、干制和贮藏 616
二、栽培历史 619
一、经济意义 619
第一节 概论 619
第十一章 柿 619
三、栽培现状和发展前途 620
第二节 主要种类和品种 620
一、主要种类 620
二、主要栽培品种 621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625
一、生长和结果习性 625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627
二、物候期 627
第四节 苗木繁殖 629
一、砧木 629
二、嫁接 629
三、嫁接苗管理 630
第五节 栽塔技术 630
一、定植 630
二、土壤管理 630
五、整形 631
四、施肥 631
三、灌水 631
六、修剪 632
七、生理落花与落果 633
八、病虫害防治 633
第六节 采收、脱涩与贮藏 634
一、采收 634
二、脱涩 635
三、贮藏 635
一、经济意义 637
二、栽培历史 637
第十二章 葡萄 637
第一节 概论 637
三、栽培现状和发展前途 638
第二节 主要的种及品种 640
一、主要的种 640
二、主要品种 645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653
一、葡萄植株的器官 654
二、葡萄的年周期活动 661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664
第四节 栽培技术 666
一、育苗技术 666
二、定植 669
三、架式 670
四、整形修剪 673
五、生长期间对葡萄植株的管理 677
六、施肥 679
七、灌溉 680
八、耕作 681
九、防寒 681
十、病虫害防治 682
第五节 采收、包装、贮藏 685
一、采收 685
二、包装 685
三、贮藏 687
第一节 概论 689
一、经济意义 689
第十三章 猕猴桃 689
二、栽培历史和现状 690
第二节 资源、分布与生态条件 691
一、猕猴桃资源与分布 691
二、中华猕猴桃的生态环境 693
第三节 猕猴桃的种和中华猕猴桃的主要品种 694
一、猕猴桃的种 694
第四节 中华猕猴桃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特性 697
一、根 697
二、中华猕猴桃的主要品种 697
二、枝 699
三、叶 700
四、花及花芽 700
五、果实 700
第五节 栽培技术 701
一、育苗技术 701
二、建园 704
三、整形与修剪 705
四、施肥与灌溉 705
六、采收、分级、包装、运输和贮藏 706
五、授粉 706
第一节 概论 708
一、经济意义 708
二、栽培历史 708
第十四章 无花果 708
三、栽培现状和发展前途 709
第二节 种类和品种 709
一、种类 709
二、主要品种 710
一、生长和结果习性 711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711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713
第四节 栽培特点 713
一、繁殖技术 713
二、果园建立 714
三、整枝修剪 714
四、果园管理 715
二、栽培历史 716
一、经济意义 716
第一节 概论 716
第十五章 石榴 716
三、栽培现状和发展前途 717
第二节 主要种类和品种 717
一、变种 718
二、石榴的品种 718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721
一、形态特点 721
二、生长结果习性 722
三、物候期 723
四、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724
第四节 繁殖技术 725
一、扦插繁殖 726
二、其他繁殖方法 727
第五节 栽培技术 727
一、定植 727
二、幼树整形 727
四、保花保果 728
五、土壤管理 728
三、修剪 728
六、施肥灌水 729
七、病虫防治 729
八、盆栽技术 729
第六节 采收和贮藏 730
一、采收 730
二、贮藏 730
第十六章 树莓 733
第一节 概论 733
第二节 主要种类和品种 733
一、主要种类 733
二、栽培品种 734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735
一、器官和功能 735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735
二、扦插法 736
三、压条法 736
一、分株法 736
第四节 繁殖技术 736
第五节 栽培技术 737
一、建园 737
二、园地管理 737
第十七章 醋栗与穗醋栗 739
第一节 概论 739
第二节 主要种类和品种 739
一、主要种类 739
二、主要品种 740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741
第四节 繁殖技术 742
一、扦插法 743
二、压条法 743
三、分株法 743
第五节 栽培技术 743
一、栽植方法 743
二、园地管理 744
二、栽培历史 745
一、经济意义 745
第一节 概论 745
第十八章 果桑 745
三、栽培现状和发展前途 746
第二节 种类和品种 747
一、种类 747
二、品种 748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750
一、生长结果习性 750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751
第四节 栽培特点 752
一、繁殖技术 752
二、桑园的建立和管理 753
第十九章 草莓 755
第一节 概论 755
第二节 主要种类和品种 755
一、主要种类 755
二、主要栽培品种 756
一、器官和功能 757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757
二、在一年中的变化 760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760
第四节 繁殖技术 761
第五节 栽培技术 762
一、建园 762
二、园地管理 763
二、栽培历史 766
三、栽培现状和发展前途 766
第一节 概论 766
一、经济意义 766
第二十章 板栗 766
第二节 主要种类和品种 767
一、主要种类 767
二、主要品种 768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771
一、生长和结果习性 771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774
一、繁殖 776
第四节 栽培技术 776
二、定植 778
三、整形修剪 778
四、土壤管理与肥水 781
五、高接换头 782
六、合理密植 783
一、采收 784
二、贮藏 784
第五节 采收和贮藏 784
第二十一章 核桃 787
第一节 概论 787
一、经济意义 787
二、栽培历史 787
三、栽培现状和发展前途 788
第二节 主要种类、品种群和品种 788
一、主要种类 788
二、主要栽培类群及品种群 790
三、主要品种 793
一、生长和结果习性 794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794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796
第四节 繁殖技术 797
一、嫁接繁殖 797
一、土壤准备 800
三、施肥 800
二、栽植 800
第五节 栽培技术 800
二、扦插繁殖 800
四、灌溉与排水 801
五、防寒 801
六、整形和修剪 801
七、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802
第六节 采收、贮藏 804
一、采收 804
二、贮藏 804
二、栽培历史、分布和现状 806
一、经济意义 806
第二十二章 山核桃 806
第一节 概论 806
第二节 主要种类和品种 807
一、主要种类 807
二、主要品种 809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811
一、物候期 811
二、生长结果习性 812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813
第五节 栽培技术 814
一、栽植 814
第四节 繁殖技术 814
二、嫁接繁殖 814
一、实生繁殖 814
二、整形和修剪 815
三、施肥及管理 815
四、主要病虫害 816
第六节 采收及贮藏 817
一、平榛 819
第二节 主要种类 819
第二十三章 榛子 819
第一节 概论 819
二、毛榛 821
三、欧洲榛 821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823
一、生长结果习性 823
二、物候期 824
三、榛子的生态条件 826
第四节 育苗特点 827
四、坚果形状及经济性状 827
一、种子的采集 828
二、种子的层积处理 828
三、播种和出圃 829
第五节 榛林的建立 829
一、榛林的规划与营造 829
二、榛林的管理 829
第六节 采收及贮藏 830
一、经济意义 831
二、栽培历史 831
第一节 概论 831
第二十四章 阿月浑子 831
三、栽培现状和发展前途 832
第二节 种类和品种 832
一、种类 832
二、品种 834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834
一、生长结果习性 834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835
第四节 栽培特点 836
一、繁殖技术 836
二、栽植密度 837
三、整形修剪 837
四、土壤管理 838
五、采收和处理 838
六、病害和虫害 838
二、栽培历史 840
一、经济意义 840
第一节 概论 840
第二十五章 扁桃 840
三、栽培现状和发展前途 841
第二节 种类和品种 842
一、种类 842
二、品种 843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845
一、生长结果习性 845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846
第四节 栽培特点 847
一、繁殖技术 847
二、园地选择和栽植 848
三、整形修剪 848
四、土壤管理 848
五、采收 849
六、主要病虫害 849
一、经济意义 851
二、栽培历史 851
第二十六章 银杏 851
第一节 概论 851
三、栽培现状和发展前途 852
第二节 主要种类和品种 852
一、梅核银杏类 852
二、佛手银杏类 853
三、马铃银杏类 854
二、结果年龄 855
三、树冠发育和高低干对产量的影响 855
一、物候期 855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855
四、枝条种类和抽枝结果习性 856
五、萌蘖的发生 857
六、开花和结果习性 857
七、雌、雄株的区别 858
八、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858
二、分株繁殖 859
三、嫁接繁殖 859
第四节 繁殖方法 859
一、播种繁殖 859
第五节 栽培技术 860
一、定植 860
二、间作 860
三、施肥 860
四、修剪与更新 860
七、病虫害 861
一、采收 861
第六节 采收、贮藏与运销 861
六、直割树皮增加树干粗度 861
五、人工授粉 861
二、贮藏 862
三、运销 862
第三卷 各论:常绿果树 865
第一章 柑桔 865
第一节 概论 865
一、经济意义 865
二、我国柑桔栽培历史 866
三、栽培现状及发展前途 867
第二节 主要种类和品种 869
一、枳属 870
二、金柑属 871
三、柑桔属 872
第三节 柑桔的生物学和生理学特性 883
一、年周期及生命周期变化 883
二、根系生长及其特性 885
三、叶片及其功能 887
四、花及花芽分化 887
五、果实发育 891
六、枝梢特性及树冠组成 896
七、营养含量及其年周期变化 900
八、产量构成 901
九、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其区域化 906
第四节 苗木培育 908
一、柑桔的繁殖方法 908
二、砧木 909
三、接穗 912
四、嫁接苗的培育 912
第五节 栽培技术 913
一、柑桔园的建立 913
五、苗木出圃 913
二、土壤管理 915
三、柑桔的营养和施肥 918
四、柑桔的整形和修剪 925
五、柑桔矮化密植早结丰产栽培 930
六、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柑桔栽培中的应用 931
第六节 树体保护 933
一、主要病虫害防治 933
二、自然灾害预防 944
三、生理病害 946
第七节 采收、分级、包装及贮藏 947
一、采收 947
二、分级、包装 948
三、贮藏 949
第二章 香蕉 952
第一节 概论 952
一、经济意义 952
二、栽培历史与分布 952
第二节 主要种和品种 953
一、本属树种和分类 953
二、主要品种 954
一、生物学特性和开花结果习性 958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958
二、对外界条件的要求 962
第四节 繁殖技术 964
一、吸芽繁殖 964
二、地下茎切块繁殖 964
第五节 栽培技术 965
一、建园和栽植 965
二、施肥与水土管理 966
三、吸芽选留和除芽 969
四、树体保护 973
五、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974
第六节 采收及贮藏期的生理病害 976
一、采收 976
二、贮藏期的生理病害 977
一、经济意义 978
二、栽培历史与分布 978
第一节 概论 978
第三章 菠萝 978
第二节 主要种类和品种 980
一、本属树种和分类 980
二、主要品种 980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982
一、植物学性状 982
二、生物学特性 985
三、对外界条件的要求 988
一、繁殖方法 990
第四节 栽培技术 990
二、栽培技术 992
第五节 采收、分级与贮藏 1001
第四章 荔枝 1004
第一节 概论 1004
一、经济意义 1004
二、栽培历史 1005
三、荔枝的分布 1006
第二节 主要种类和品种 1006
一、主要种类 1007
二、主要品种 1007
一、形态特征 1012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1012
二、生长结果习性 1013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016
四、大小年结果形成的因素 1017
第四节 繁殖技术 1019
一、嫁接繁殖 1019
第五节 栽培技术 1020
一、建园 1020
二、压条繁殖(高压、圈枝、驳枝) 1020
二、加强土壤管理 1021
三、树体管理 1022
四、树体保护 1025
第六节 采收、贮藏与加工 1028
一、采收 1028
二、贮藏 1028
三、加工干制 1029
二、栽培历史 1032
一、经济意义 1032
第一节 概论 1032
第五章 龙眼 1032
三、生产现状与分布 1033
第二节 主要品种 1034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036
一、植物学形态 1037
二、生长发育特性 1038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043
一、嫁接繁殖 1045
第四节 繁殖技术 1045
二、高压繁殖 1046
三、实生树的高接换种 1046
第五节 栽培技术 1046
一、栽植 1046
二、土壤管理 1047
三、树冠管理 1048
四、树体保护 1050
第六节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1051
一、主要害虫 1051
二、主要病害 1052
一、采收 1053
第七节 采收、保存与制干 1053
二、保存 1054
三、制干 1054
第六章 枇杷 1058
第一节 概论 1058
一、经济意义 1058
二、栽培历史及分布 1058
三、我国枇杷发展的前途 1059
一、主要种类 1060
第二节 主要种类和品种 1060
二、主要品种 1061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1066
一、生长发育特性 1066
二、物候期 1069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070
第四节 栽培技术 1071
一、育苗 1071
三、土壤管理 1072
二、定植 1072
四、整形修剪 1073
五、疏花、疏果和套袋 1075
六、主要病虫害防治 1076
七、采收及贮藏、运输 1077
第七章 杨梅 1079
第一节 概论 1079
一、栽培意义 1079
二、栽培历史及分布 1079
一、主要种类 1080
第二节 主要种类和品种 1080
二、主要品种 1082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085
一、植物学性状 1085
二、生物学特性 1087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090
第四节 育苗 1091
一、实生法 1091
二、嫁接法 1091
三、压条法 1092
一、开园栽植 1093
二、土肥管理 1093
第五节 栽培技术 1093
三、整形修剪 1094
四、疏果 1094
五、树体保护 1095
第六节 采收 1095
一、经济意义 1097
二、栽培历史与分布 1097
第一节 概论 1097
第八章 橄榄 1097
第二节 种和主要品种 1098
一、主要种 1098
二、主要品种 1099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01
一、生物学特性 1101
第四节 栽培技术 1102
一、苗木繁殖 1102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02
二、栽培技术 1103
第五节 采收 1104
第九章 杧果 1106
第一节 概论 1106
一、经济意义 1106
二、栽培历史与分布 1106
一、主要的种 1107
二、主要系统与品种 1107
第二节 主要的种及系统与品种 1107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10
一、植物学性状 1110
二、生物学特性 1111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15
第四节 栽培技术 1116
一、繁殖 1116
二、栽培技术 1117
第五节 采收 1118
二、栽培历史与分布 1120
一、经济意义 1120
第一节 概论 1120
第十章 杨桃 1120
第二节 主要的种和品种 1121
一、多叶酸杨桃 1121
二、杨桃 1121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23
一、植物学性状 1123
二、生长结果习性 1123
一、繁殖技术 1124
第四节 栽培技术 1124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24
二、栽培技术 1125
第五节 采收 1127
第十一章 番荔枝 1129
第一节 概论 1129
一、经济意义 1129
二、栽培历史与分布 1129
一、主要种类 1130
二、主要品种 1130
第二节 主要种类和品种 1130
第三节 生长结果习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31
一、植物学特征 1131
二、生长结果习性 1132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33
第四节 栽培技术 1134
一、繁殖技术 1134
二、栽培技术 1134
第五节 采收 1136
二、栽培历史与分布 1137
一、种类 1137
第二节 种类和主要品种 1137
第十二章 番木瓜 1137
一、经济意义 1137
第一节 概论 1137
二、主要品种 1138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39
一、生物学特性 1139
一、繁殖技术 1142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42
第四节 栽培技术 1142
二、建园 1144
三、果园管理 1145
四、采收 1147
二、栽培历史和分布 1149
一、主要种 1149
第二节 主要种和品种 1149
一、经济意义 1149
第一节 概论 1149
第十三章 番石榴 1149
二、主要品种 1150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和对外界条件的要求 1151
一、植物学性状 1151
二、生物学特性 1152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52
第四节 栽培技术 1153
一、繁殖技术 1153
二、栽培技术 1154
第五节 采收 1155
第十四章 黄皮 1157
第一节 概论 1157
一、经济意义 1157
二、栽培历史与分布 1157
第二节 主要种和品种 1157
一、主要种 1157
二、主要品种 1158
一、植物学性状 1160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60
二、生物学特性 1161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61
第四节 栽培技术 1161
一、繁殖技术 1161
二、栽培技术 1162
第五节 采收 1164
二、栽培历史及分布 1165
一、经济意义 1165
第十五章 香榧 1165
第一节 概论 1165
第二节 榧属种类及香榧的植物学性状 1166
一、榧属种类 1166
二、香榧的植物学性状 1167
第三节 品种及类型 1170
一、枫桥香榧 1170
二、芝麻榧 1170
五、獠牙榧 1171
六、大圆榧 1171
四、茄榧 1171
三、米榧 1171
七、小园榧 1172
第四节 生物学特性 1172
一、生长结果习性 1172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73
第五节 繁殖技术 1174
一、嫁接 1174
三、胚芽砧插接法 1175
二、扦插 1175
一、栽植 1176
二、施肥和土壤管理 1176
第六节 栽培管理 1176
三、整枝修剪 1177
四、人工辅助授粉 1177
五、防病保果 1177
第七节 采收 1178
一、经济价值 1180
二、栽培历史与分布 1180
第一节 概论 1180
第十六章 椰子 1180
第二节 种类和品种 1181
一、高种椰子 1181
二、矮种椰子 1181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和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1182
一、植物学特征 1182
二、生长结果习性 1183
三、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1184
一、繁殖技术 1185
第四节 栽培技术 1185
二、栽培管理 1186
第五节 采收 1190
一、采收成熟度 1190
二、采收方法 1190
第十七章 油梨 1192
第一节 概论 1192
一、经济意义 1192
第二节 主要品种 1193
二、栽培历史及生产现状 1193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95
一、植物学性状 1195
二、开花结果习性 1195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196
第四节 繁殖技术 1196
一、实生法 1196
二、芽接法 1197
三、高压法 1197
国、品种配植 1198
三、定植 1198
第五节 栽培技术 1198
二、开垦 1198
一、选地 1198
五、土壤管理 1199
六、修枝整形 1199
第六节 病虫害防治 1199
一、病害 1200
二、虫害 1200
二、油脂含量测定 1201
一、目测法 1201
第七节 采收 1201
第十八章 腰果 1203
第一节 概论 1203
一、经济意义 1203
二、分布及产销情况 1204
三、栽培现状和发展前途 1204
第二节 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习性 1205
一、植物学特征 1205
二、生长和开花结果习性 1206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208
第三节 繁殖技术 1208
一、实生繁殖 1208
二、无性繁殖 1210
三、芽接苗管理 1211
第四节 栽培技术 1212
一、宜植地的选择和开垦 1212
二、定植技术和种植形式 1212
三、田间管理 1213
四、病虫害防治 1214
第五节 收获和加工 1215
一、收获 1215
二、加工 1215
第十九章 罗汉果 1217
第一节 概论 1217
一、经济意义 1217
二、栽培历史和现状 1217
一、长果形类 1218
第二节 主要品种 1218
二、圆果形类 1219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1220
一、植物学性状 1220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220
三、生长与开花结果习性 1221
第四节 繁殖技术 1224
一、实生繁殖 1224
二、压蔓繁殖 1224
三、嫁接繁殖 1225
第五节 栽培技术 1226
一、园地的选择 1226
二、果园的开垦和整地 1226
三、种植及其管理 1226
第六节 主要病虫害 1228
一、病害 1228
二、虫害 1229
第七节 采收与加工 1229
一、采收 1229
二、加工——烘果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