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研究意义 1
二、研究现状 4
三、研究思路 8
四、研究方法 13
五、创新与不足 14
第一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认识 16
第一节 民族和国家的基础工程 16
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 17
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要求 2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 25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 25
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所决定 29
第三节 新形势、新条件与新问题之必需 33
一、新形势:国际“风云变幻” 33
二、新条件:国内“巨大变化” 36
三、新问题:自身“不够适应” 41
第四节 小结: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 45
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程与逻辑 48
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程 48
一、曲折发展阶段(1949—1966年) 48
二、严重受挫阶段(1966—1976年) 57
三、新一轮发展阶段(1976—2009年) 60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 66
一、统一认识:逻辑前提 66
二、确立目标:逻辑起点 69
三、实施教育:逻辑展开 72
第三节 小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76
第三章 1949—1966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83
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83
一、强调革命的政治教育 84
二、实现统一领导与管理 87
三、坚持理论教育结合实践 90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曲折发展 95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 95
二、“左”倾政治运动的冲击 99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整 104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偏差 108
第三节 小结:成绩与错误交织,经验与教训并存 112
第四章 1966—1976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23
第一节 极“左”思潮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123
一、提高学生阶级斗争觉悟 124
二、鼓动学生起来造反夺权 125
三、改造学生脱离工农的思想 126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错误的路径依赖 129
一、“活学活用” 129
二、“斗、批、改” 132
三、“上山下乡” 135
第三节 以阶级斗争为主要任务的四支队伍 138
一、学校革命委员会 138
二、军宣队和工宣队 141
三、工农兵学员“上管改”委员会 145
第四节 小结:一个“负帕累托改进”的过程 148
第五章 1976—2009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52
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恢复与重建 152
一、“痛定”后的认识 153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新认识 158
三、“碰撞”后的再认识 166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与改进 173
一、战略定位的重新审视 173
二、科学规划的系统尝试 177
三、方法途径的努力拓展 183
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187
一、新理念的确立与弘扬 187
二、工作体系的培育与构建 191
三、长效机制的创建与推进 196
第四节 小结:科学性日益增强的过程 199
第六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207
第一节 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目标 207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208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212
第二节 合理利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类途径 214
一、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215
二、日常工作的有效配合 219
第三节 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224
一、队伍建设的意义 224
二、队伍建设的要求 227
第四节 小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230
结语:立足历史,面向未来 234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 235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努力方向 237
参考文献 243
后记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