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蚯蚓的利用与控制 6
第一节 蚯蚓的利用 6
(一)在形成土壤和考古上的贡献 6
(二)在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增产上的作用 9
(三)物质循环中的分解者 23
(四)环境保护的新途径 30
(五)新的动物蛋白饲料 37
(六)医药上的妙用 52
(七)人类的食品 56
(八)其它方面的应用 60
(一)取食、掘穴造成的危害 65
(二)作为寄生虫的中间宿主造成的危害 65
第二节 蚯蚓的有害作用及其控制 65
第二章 蚯蚓的形态与生理 75
第一节 蚯蚓的外部形态 75
(一)体型 75
(二)体色 76
(三)体节 78
(四)刚毛器官 80
(五)环带 85
(六)体表开孔 88
第二节 蚯蚓的内部构造与生理机能 90
(一)体壁与真体腔 90
(二)消化系统 95
(三)循环系统 105
(四)呼吸 110
(五)排泄系统 118
(六)神经系统 130
(七)生殖系统 140
第三章 蚯蚓的生活史 148
第一节 有性生殖 148
(一)胚前发育 148
(二)胚胎发育 169
(三)胚后发育 177
第二节 无性生殖与再生 186
(一)无性生殖 186
(二)再生 188
第三节 世代交替与寿命 193
(一)世代交替 193
(二)寿命 194
第一节 蚯蚓的分类 196
(一)原始寡毛总目Archioligochaeta 196
第四章 蚯蚓的分类与地理分布 196
(二)真寡毛总目Euoligochaeta 198
第二节 常用蚯蚓 245
(一)颤蚓科Tubificidae 245
(二)链胃蚓科Moniligastridae 247
(三)巨蚓科Megascolidae 250
(四)正蚓科Lumbricidae 256
第三节 蚯蚓的地理分布 270
(一)新北界 271
(二)古北界 275
(三)东洋界 280
(四)旧热带界 284
(五)新热带界 286
(六)澳洲界 286
(一)温度 289
第一节 温度与湿度 289
第五章 蚯蚓的生态 289
(二)湿度 303
第二节 光照和通气 308
(一)光照 308
(二)通气 311
第三节 酸碱度、盐度及其它化学制剂 312
(一)酸碱度 312
(二)盐度 315
(三)其它化学制剂 320
第四节 土壤 326
第五节 天敌与疾病 330
(一)天敌 330
(三)疾病 332
(二)种间竞争 332
第六节 季节性综合影响 333
(一)蚯蚓活动的季节性变化 333
(二)季节变化对蚯蚓新陈代谢的影响 335
(三)蚓茧生产的季节性变化 335
(四)种群密度的季节性变化 337
第六章 蚯蚓的养殖技术 339
第一节 蚯蚓种类的选择及养殖密度 339
(一)蚓种的选择 339
(二)养殖密度 340
(三)养殖密度与管理的关系 341
第二节 蚯蚓的饲料 343
(一)饲料的种类 344
(二)饲料的多种功能 346
(三)饲料的调制与鉴定 346
(四)饲料的营养 353
(五)饲料的碳氮比 354
(六)饲料的配比 356
(七)饲料酸碱度的调节 358
(八)饲料的投喂法 362
第三节 蚯蚓的养殖方法 364
(一)盆养法 365
(二)箱筐养殖法 366
(三)池养法 369
(四)土沟养殖法 370
(五)肥堆养殖法 371
(六)园林、大田养殖法 371
(七)垃圾消纳场养殖法 375
(八)地面温室循环养殖法 376
(九)半地下温室养殖法 377
(十一)棚养法 379
(十)通气加温加湿养殖法 379
(十二)露天养殖法 384
(十三)水栖蚯蚓养殖法 385
(十四)养殖蚯蚓的工具 393
第四节 蚯蚓产品采收及处理 395
(一)产品采收 395
(二)产品处理 401
附录 403
斯蒂芬森(Stephenson,1930)分类体系表 403
分类索引 408
英汉一般名词索引 424
一般名词检字表 444
主要参考文献 454
后记 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