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陈锋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选题的意义与缘起 2
二、学术史的梳理 3
(一)关于“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的回顾与反思 3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清两湖区域史研究述评 16
三、研究的史料、方法与基本思路 21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权力”、“秩序”及其他 21
(二)史料与方法:民间文献与田野考察 24
(三)基本思路与分析框架:多元视野与整体史研究 28
第二章 移民、宗族与地域社会秩序的构建 33
一、移民、生计与清代鄂西北山区宗族形态 34
(一)走进郧西:鄂西北山区的生态环境与移民 34
(二)移民的生计与发展:种植、经商与多种经营 40
(三)香口柯家湾:一个山区移民家族构建的个案分析 50
二、村落、祠堂与清代鄂东南家族秩序的构建 64
(一)聚族而居:地名志、族谱所见鄂东南乡村的聚落形态及其成因 65
(二)宗祠、支祠与家祠:鄂东南的祠堂类型与家族结构 83
(三)神圣与世俗之间:鄂东南祠堂的功能及其嬗变 97
(四)空间与秩序:清代以来鄂东南家族秩序的空间构建 105
三、移植与模仿:清末民初地方自治的宗族实践——以黄陂周氏宗族为个案的考察 108
(一)黄陂东乡:周氏宗族地理、人口与村落分布 111
(二)经祖祠自治章程:周氏宗族自治的实施纲领 120
(三)梅田学校:乡村的新式教育与村落自治 131
第三章 塘堰、堤坝中的水利纠纷与用水秩序 142
一、塘堰与灌溉:鄂东南丘陵山区的水利组织与民间秩序——以崇阳县《华陂堰簿》为中心 143
(一)崇阳县华陂堰及《华陂堰簿》 146
(二)赋役改革与基层水利制度变迁 152
(三)塘堰的日常管理与运行 159
(四)上畈与下畈之间:水利纠纷与灌区社会 165
二、堤防与社会:两湖平原水利中的纷争、协作与官府介入——以四邑公堤为例 175
(一)从一县专任到四邑公修:宋迄清江嘉长堤的兴筑与协济 176
(二)四邑公修中的利益纠葛与协调机制 189
(三)堤防水利中的官府介入与区域协作 198
三、樊口闸坝之争:晚清水利工程中的利益纷争与地方秩序 200
(一)外江内湖:樊口地区的水系、地貌与洪灾 201
(二)内乡与外乡:武昌县移民、垦殖与地域社会变迁 212
(三)屡建屡毁:樊口建闸的曲折历程 218
(四)彭李之争:樊口闸坝背后的生态、利益与政治纠葛 225
第四章 保甲、团练与两湖乡村控制体系的演变 240
一、江湖盗、水保甲与明清两湖水上社会控制 241
(一)“贼”、“民”之间:江湖盗及其出现背景 242
(二)月黑风高夜:江湖盗的种种行径及其特点 253
(三)水保甲及其他:官府的控制手段及其成效 265
二、变乱格局下的地方秩序:太平天国时期的两湖地方社会 280
(一)“奉天诛妖”:太平军挺进两湖与地方秩序之崩溃 281
(二)“躲长毛”:日记所见两湖民众战乱之生活与境遇 292
(三)“从贼”与“反贼”:变乱格局中两湖绅民之反应 303
(四)保甲与团练:动乱中的官府、士绅及其社会动员机制 328
三、从团练到保甲局:晚清两湖地方秩序的重建与职役的“士绅化” 352
(一)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的团练:地方军事化问题的再探讨 353
(二)晚清保甲制度与两湖地方秩序的重建 361
(三)职役的“士绅化”:以光绪武昌保甲局为例 378
第五章 结语 395
一、选择性介入:国家权力的边界 396
二、基层组织的演变与新秩序的构建 398
三、国家与民间互动下的乡村治理 401
参考文献 404
后记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