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岭-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地质演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利仁,徐贵忠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030060741
  • 页数:26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造山带地层、时代及形成环境 1

第一节 造山带核部结晶基底 4

一、秦岭群 4

二、桐柏山群 9

三、大别群 11

第二节 造山带晋宁期变质岩系 13

一、熊耳群——陆缘裂谷系杂岩 13

二、宽坪群、苏家河群和卢镇关群——弧后盆地变质杂岩 31

三、陡岭群和碧口群——裂陷环境杂岩 42

第三节 加里东期变质岩系 46

一、震旦系 46

二、下古生界 70

第四节 海西-印支期变质岩系 79

一、北秦岭上古生界-三叠系——造山期后磨拉石建造 80

二、南秦岭上古生界至三叠系——南北大陆边缘间的前渊盆地和陆表海盆地沉积 80

三、大别山北麓上古生界——造山期后磨拉石建造 85

第五节 燕山-喜马拉雅期地层 87

一、侏罗系、白垩系——陆相断陷盆地建造 87

二、新生界——断陷盆地和大型山间拗陷堆积 90

第二章 造山带的构造特征 91

第一节 构造格局和构造单元划分 91

第二节 构造单元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 92

一、商州-信阳-舒城古弧后盆地 92

二、东秦岭-大别山古岛弧区 94

三、安康-随州古裂陷、裂谷区 95

一、华北板块南缘深断裂带 97

第三节 主要深断裂带特征 97

二、汤河-明港深断裂带 98

三、商州-龟山-梅山深断裂带 98

四、丹凤-商南-应山深断裂带 99

五、凤县-山阳深断裂带 100

六、桐柏-磨子潭深断裂带 101

七、扬子板块北缘深断裂带 102

八、郯-庐断裂带 103

第三章 蛇绿混杂岩带 104

第一节 桐柏-磨子潭蛇绿混杂岩带 105

一、蛇绿岩的地质特征 106

二、蛇绿岩的岩石和矿物特征 108

三、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111

一、蛇绿混杂岩的基本特征 117

第二节 草凉驿-二郎坪-大河-银水寺蛇绿混杂岩带 117

二、蛇绿岩的岩石组合和岩相学特征 120

三、蛇绿岩的岩石化学特征 123

四、蛇绿岩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127

五、蛇绿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129

第三节 凤县-商南-应山-黄陂蛇绿混杂岩带 131

一、蛇绿混杂岩的基本特征 132

二、蛇绿岩的岩石组合和岩相学特征 136

三、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139

第四节 勉、略、宁蛇绿混杂岩带 145

一、蛇绿岩的地质特征 145

二、蛇绿岩的岩石化学特征 147

三、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151

第一节 结晶基底变质相系及温压条件 153

第四章 造山带高压变质带及其结晶基底的变质相系与温压条件 153

一、太华群变质相系及温压条件 155

二、秦岭群变质相系及温压条件 161

第二节 东秦岭高压变质带 166

一、蓝片岩岩石学特征 166

二、角闪石矿物化学 169

三、变质条件 172

第三节 大别山高压变质带 173

一、区域地质概况 173

二、高压变质带岩石学 175

三、矿物化学 177

四、变质作用 T、P 条件 181

五、小结和讨论 183

第一节 花岗岩类的时空分布 184

第五章 造山带的花岗岩类 184

第二节 花岗岩类成因类型的划分 185

第三节 花岗岩类的特征 187

一、岩石化学成分特征 187

二、黑云母 188

三、氧同位素 190

四、REE 192

五、Sr 同位素 200

六、Sm、Nd 同位素 201

第四节 讨论 203

第六章 造山带同位素地质学及年代学研究 205

第一节 华北板块南缘岩浆活动的时代及地壳增长和再改造 205

一、岩浆活动时代 205

二、地壳增长讨论 206

三、地壳再改造 209

四、结论 210

第二节 北秦岭褶皱带岩浆活动时代特征 210

第三节 东秦岭造山带变质地层的时代 214

第四节 东秦岭造山带同位素地质学及其大地构造运动意义 216

一、南秦岭褶皱带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岩浆岩的成因 216

二、北秦岭褶皱带古生代和中生代岩浆岩成因上的不同及其地质意义 217

三、北秦岭褶皱带和南秦岭褶皱带之间的关系 218

四、东秦岭造山带地壳演化及构造岩浆活动史 218

第五节 花岗岩类岩浆活动的冷却时代 219

一、36Ar 对定年的意义 219

二、东秦岭及其邻区花岗岩 K-Ar 等时年龄 220

三、39Ar-40Ar 年龄谱 224

四、花岗岩同位素年代 230

第七章 造山带及邻区的地球物理学 233

第一节 造山带及邻区的地球物理场特征 233

一、造山带及邻区的区域重力场 233

二、造山带及邻区的区域磁场 240

三、造山带的大地电磁测深及区域电性结构 245

四、造山带深部结构的地震测深 249

第二节 对造山带及邻区地球物理场的几点结论性认识 250

第八章 造山带的地质演化 252

第一节 吕梁期——造山带核部结晶基底形成阶段 252

第二节 晋宁期——陆缘增生造山阶段 254

第三节 加里东期——陆壳对接与碰撞造山作用阶段 256

第四节 海西-印支期——陆内挤压收缩和造山作用阶段 258

第五节 燕山-喜马拉雅期——强烈构造岩浆活动和断陷盆地发育阶段 259

参考文献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