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理念与新文学的民间传统 3
民间意义的发现——五四新文学的另一种传统 16
来自民间的艺术想像——老舍《骆驼祥子》新解 28
《边城》:民间的现代性与庄严 38
民间形式·民间立场·政治意识形态——抗战以后文学中的民间形态 48
十七年小说中的民间形态及美学意义——以赵树理、周立波、柳青为例 63
民间文化形态和1980年代小说 76
与民间的对话及意义的发现——韩少功论 91
悲凉:理性的痛苦 105
诗意:文化冲击中的向往 112
冷嘲:智慧的忧伤 116
忧患:对农民文化精神的反思 119
痛苦:灵魂的剧烈冲突 127
惶惑:面对历史进程的寻找 134
温情:美好的软弱 142
自娱:关于生命的意趣 147
残酷:面对人性的沉思 151
柔情:对于自然的一种态度 153
旷达:不能承受生命之重的遁逸 161
冷静:试图还原生活的努力 165
平凡:回归普通人生 173
道德化情感:山东作家作品的基本特征 182
节制情感:中国作家接受西方文化的一个特点——由意识流小说谈起 189
自然的意义 199
拯救激情 202
拒绝浮华 205
守护心灵 207
朴素的“他” 210
说“电话” 212
体验——书外的感觉 214
关于“宽容与激情”的通信 216
山东作家论 222
之一尤凤伟:写真正意义上的小说 222
之二生命人格的建构——谈左建明的近期散文 225
之三李贯通:寻求精神的乐园 228
之四刘玉堂:回到本乡本土 231
之五齐鲁青未了——近年山东小说新秀创作描述 234
历史与人性——关于一种创作倾向与尤凤伟的对话 241
静穆·庄严·悲悯——关于《上种红菱下种藕》的随想 246
徐坤小说论 248
张炜的精神立场及其呈现方式——以1990年代长篇小说为例 257
移民文学:换个角度看世界 273
1993年中短篇小说回眸 276
小说:活跃抑或无奈 279
惶惑与选择 282
1990年代小说遗漏了什么 289
在生活秩序与生命状态之间——关于小说趋向的一点想法 292
“历史内容”的当代性意义 295
关于“后现代”的闲话 299
“纪实”也是一种境界 302
“空洞”的现实主义 304
神圣与世俗 306
后新时期文学:分化与还原 309
文学意义的当下思索——关于文学与现实关系的一种理解 312
附录 316
可贵的局限——兼论王光东文学批评实践的理论形态 316
聂伟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