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伦理与制度道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唐代兴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010040443
  • 页数:342 页
图书介绍:公正问题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书主要从规则(制度)的角度对公正的伦理问题作了探讨。

导论 21世纪生活与伦理诉求 1

一、伦理构建的思维视野 1

二、以公正为本位的时代理由 3

三、公正:作为伦理命题何以成为可能 10

四、公正伦理学的性质定位 17

五、公正伦理与善的关系 19

六、公正原则与生存时空框架 23

七、公正与公正原则 26

八、社会主要制度及其基本结构 28

九、社会安排的对象、目标、方式 31

十、公正原则下的道德要求 35

第一章 观念的更新与确立 38

第一节 人类新的合作方式选择的伦理基础 38

一、现代化潮流与世界性问题 38

二、问题探源 43

三、技术依赖 46

四、生活需要合作 47

五、公正伦理:一种新的合作方式的定位 50

第二节 社会再发展的伦理要求 58

一、伦理传统的冲突 58

二、伦理的本质与功用 62

三、社会发展的公正要求 68

第二章 公正伦理基本思想的形成 71

第一节 公正伦理的形成基础 71

一、公正伦理构建的生存基础 71

二、公正伦理形成的发展基础 79

三、公正伦理形成的思想基础 83

第二节 公正伦理原则 88

一、公正伦理构成 88

二、公正原则的构成 90

三、公正原则的评价模式 93

第三章 公正伦理研究的主要对象 106

第一节 社会公正的构成条件 106

一、社会公正:一个整体问题 106

二、实践公正的第一个条件:制度 108

三、实践公正的第二个条件:社会基本结构 112

四、实践公正的第三个条件:社会安排方式 116

第二节 社会主要制度的确立 119

一、公正的主要制度问题 119

二、社会主要制度构成 120

三、社会政治制度 122

四、社会财产制度 126

五、社会劳动分配制度 128

六、家庭婚姻制度 130

七、社会教育制度 132

八、制度分析与调适 134

第三节 社会基本结构的形成 135

一、国家权力结构 136

二、社会关系结构 139

三、社会经济结构 140

四、社会生产力结构 142

五、社会教育结构 144

第四节 社会安排方式的选择 145

一、社会安排的本质规定 145

二、社会安排的基本任务与职能 146

三、社会安排的现实要求 149

四、社会安排构成 151

第五节 制度创新的要求与原则 156

一、权力约束机制的选择与确立 156

二、发展与创新 159

三、制度创新的基本任务 162

四、结构构架的性质与方向 167

五、制度创新的基本要求 170

六、制度创新所应遵循的原则 172

七、制度创新的宏观规范 174

第四章 公正伦理探讨的核心问题 177

第一节 社会发展中的代际储存 177

一、社会发展 177

二、生产与资源的关系 179

三、社会发展与代际关系 182

四、代际储存战略 187

第二节 社会权力的边、限制约 194

一、社会权力的来源与构成 195

二、社会权力的本质 199

三、社会权力的制衡方式 204

四、社会权力的边、限约束 208

五、公正伦理所要解决的权力制约问题 211

第三节 政府的职能 217

一、社会·国家·政府 217

二、政府的基本职能 220

三、组织·安排·调适 228

四、基本原则与方法 232

五、政府能力 241

第五章 公正伦理的道德要求 245

第一节 人本要求中的生态道德原则 245

一、人本要求与集体能力 245

二、知行并重的哲学精神 250

三、整体主义的生态原则 258

第二节 合法期待与道德应得 263

一、合法期待的人本前提 263

二、合法期待的基本原则 264

三、道德应得的生存前提与评价原则 271

第三节 生存的权利和职责 274

一、人生权利 274

二、人生职责担当的前提 277

三、人生职责担当的原则 282

四、人生职责的道德内容 284

第四节 互涵与互助的道德人生 288

一、互涵精神及其原则 288

二、互助的社会精神、规则和途径 297

第六章 公正伦理的行为准则 303

第一节 共守的行为准则 303

一、诚信惜时:生活准则中的生存气质 304

二、勤俭节约:生活品质中的生存创造力 308

三、协作利他:开创人间奇迹的普遍道德力量 310

四、贡献创生:生存发展能力的整体性超越 312

第二节 必备的职业行为准则 314

一、职业行为准则的构成条件 314

二、职业行为准则的精神指向 315

三、官业道德准则的价值座标 318

四、知识性职业的行为道德理想 326

参考文献 332

后记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