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地区历史地理之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可畏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30104576X
  • 页数:3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总结、分析三峡地区的历史地理演变及其经验、教训,对三峡地区今后的农业、工商业、及文教、卫生、旅游事业的发展,文物古迹的保持与利用,特别是如何利用三峡水库和治理长江,以解决和长江中下游的洪灾,如何利用三峡水库和长江水北调,以解决华北、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一章 长江三峡的形成与历史地貌的变化 1

第一节 长江与三峡的形成 1

第二节 先秦至唐五代时期三峡的地貌与变化 3

第三节 宋元明时期三峡的地貌与变化 10

第四节 清至民国时期三峡面貌的巨变 18

第五节 新中国时期对三峡航道的整治与三峡面貌的改变 24

第二章 三峡地区的历史农副林渔业与今后的发展 29

第一节 先秦至唐五代时期的三峡农林渔业 29

第二节 宋元明时期三峡地区的农林渔业发展 36

第三节 清代与民国时期三峡地区的农林副渔业大发展 44

第四节 新中国时期的农林副渔业与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 59

第三章 三峡地区的城市与工商业的发展 70

第一节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三峡地区的城堡与盐业 70

第二节 隋唐五代时期三峡地区诸城与重工业、商业概况 73

第三节 宋元时期三峡地区城与市的结合和商业、手工业的发展 77

第四节 明清时期三峡地区的商业城市与手工业的发展,以及近代大工业的出现 81

第五节 民国至今的三峡地区各城市的工商业与航运业的发展 91

第六节 关于三峡地区今后工商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00

第一节 三峡地区历史上的水灾 105

第四章 三峡地区的历史自然灾害 105

第二节 三峡地区历史上的旱灾 114

第三节 三峡地区历史上的山崩与滑坡 119

第四节 三峡地区历史上的地震 123

第五节 三峡地区历史上的冰雹、蝗等自然灾害 125

第六节 关于减轻自然灾害的几点建议 130

第五章 三峡地区的古代文化遗址与文物 131

第一节 远古时期的人类遗址与文物 131

一、古人类遗址 131

二、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与文物 133

三、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与文物 134

第二节 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址与文物 142

一、巴人与巴国文化 142

二、“廪君蛮”文化 145

三、“荆蛮”与楚国文化 148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址与文物 148

一、巴文化 149

二、楚文化 151

第四节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三峡地区的古城遗址与文物 154

一、重庆市的名胜古迹与温泉 162

第一节 山势优美、名胜繁多的重庆地区 162

第六章 三峡地区的名胜古迹与旅游资源开发 162

二、涪陵石鱼与乌江风光 164

三、丰都名山“鬼城” 165

四、忠县石宝寨与万县市诸名胜 171

五、云阳张飞庙与奉节瑰宝白帝城 174

第二节 雄伟险峻的瞿塘峡 178

一、夔门与栈道 178

二、风箱峡、七道门与盔甲洞 179

一、古老的巫山名城 181

第三节 幽深秀美的巫峡与巫山十二峰 181

二、风景迷人的小三峡 182

三、“和尚背尼姑”与巫山十二峰 183

第四节 美丽的香溪宽谷与滩多水急的西陵峡 187

一、美丽的香溪宽谷与古城巴东、秭归 187

二、神话传说的兵书宝剑峡与牛肝马肺峡、?舲峡 190

三、神话传说的黄牛峡与黄陵庙 192

四、美妙的灯影峡与黄猫峡 194

五、古城宜昌市 197

第五节 三峡地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198

第一节 先秦至隋代荆江流域的环境变化概况 204

第七章 长江与两湖地区的水灾 204

第二节 唐至北宋时期荆江地区的水灾与地貌的变化 211

第三节 南宋至明代荆江流域水灾的加剧 214

第四节 清代两湖地区水灾的频繁与洞庭湖的变化 223

第五节 民国时期两湖地区水灾的严重化与洞庭湖的进一步缩小 232

第六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两湖地区的水灾与江、湖的整治 241

第八章 长江三峡水库对两湖地区的防洪作用与治理两湖水灾的建议 255

第一节 长江上游流向的形势 256

第二节 盲目地农业开发是造成两湖地区水灾的主要原因 257

第三节 筑堤给两湖地区带来的恶果 264

第四节 盲目围洲筑垸垦田,加剧了两湖地区的水灾 283

第五节 治理两湖水灾的几点建议 286

第九章 我国淡水匮乏的严峻形势与南水北调的几点建议 295

第一节 我国淡水资源匮乏的严峻形势 297

第二节 我国特殊的气候与季风 299

第三节 我国的雨量分布 303

第四节 华北、西北的严重缺水与南水北调之研究 310

第五节 关于节约用水与防治水污染的几点建议 317

参考文献及引用书目 321

编后记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