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人口迁移研究的意义 1
一 人口迁移的特点 1
二 人口迁移研究的地位 2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基本概念 5
一 人口迁移、人口流动和人口移动 5
二 人口迁移 6
三 其他概念 9
一、围类 9
图表目录 9
第三节 人口迁移的类别 11
一 根据地理范围划分的人口迁移 11
二 根据迁移方向划分的人口迁移 12
三 按照迁移原因和结果划分的人口迁移 12
二、表类 15
第一节 人口迁移的原因 17
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环境因素 17
第二章 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 17
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社会因素 19
三 影响人口迁移的婚姻家庭因素 20
四 影响人口迁移的经济因素 21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影响 26
一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27
二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32
三 人口迁移对迁移者的影响 36
四 人口迁移的适应 37
一 迁移人口的年龄特征 38
第三节 差别人口迁移 38
二 迁移人口的性别特征 39
三 迁移人口的教育水平 40
四 迁移人口的家庭结构和婚姻状况 40
五人口迁移选择性系数 41
第三章 人口迁移理论 44
第一节 早期人口迁移理论:莱文斯坦人口迁移法则 45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推力拉力理论 48
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49
二 迁移量 50
三 人口迁移的方向 51
四 迁移者的特征 53
第三节 人口迁移的决策理论 54
一 迁移决策基本概念 55
二 迁移决策过程 57
第四节 人口迁移的系统理论 59
一 人口迁移系统的环境 60
二 人口迁移系统的基本要素 62
四 人口迁移系统中的信息反馈 63
三 人口迁移系统的能量 63
第五节 发展经济学说中的人口迁移理论 64
一 刘易斯和费一拉尼斯的二元结构发展模型 65
二 舒尔茨的“成本一效益”模型 68
三 库兹涅茨的人口迁移理论 70
四 托达罗的城乡人口迁移模型 70
第六节 人口迁移的引力模型 74
一 热普夫的互动假说 75
二 斯托佛的中介机会模型 76
三 索马梅杰和劳瑞的引力模型 77
第七节 人口移动转变假说 79
第八节 人口迁移的作用和地位 83
一 自由的迁移和流动与人的全面发展 86
二 自由的迁移和流动与社会化大生产 87
三 自由的迁移和流动与社会进步 90
第一节 人口迁移资料的来源 95
第四章 人口迁移的计量(一) 95
一 人口普查 95
三 人口抽样调查 97
二 人口登记 97
第二节 出生地法 98
一 迁移者与非迁移者 98
二 出生地法的优点与局限 100
三 两次普查之间人口迁移方向和规模的计量 102
四 存活比的确定 103
第三节 前居住地法 112
一 迁移者与非迁移者 112
二 前居住地法的优点与不足 114
一 迁移者和非迁移者 115
第四节 居留时间法 115
二 居留时间法所获资料的准确性 119
三 和出生地、前居住地资料的结合使用 119
第五节 普查前某时刻的居住地法 123
一 迁移者与非迁移者 123
二 “普查前某时刻的居住地”资料的优缺点 124
三 与出生地资料的交叉分析 125
四 对人口迁移的各种直接计算方法的综合评价 128
第五章 人口迁移的计量(二) 131
第一节 全国人口增长率法 132
一 用普查数据计算的全国人口增长率 132
二 用出生数和死亡数计算的全国人口增长率 134
一 生命统计法 135
第二节 生命统计法 135
二 使用生命统计法应注意的问题 137
第三节 生命表存活比法 138
一 存活比法 138
二 生命表存活比法 140
三 使用生命表存活比法应注意的问题 142
四 两次普查之间新生人口迁移量的估计 143
一 普查存活比 144
第四节 普查存活比法 144
二 两次普查间新生人口的迁移量 146
三 普查存活比法的优点与不足 147
四 人口迁移间接估计与直接计算方法综合评价 153
第五节 人口迁移相对指标的计算 157
一 人口迁移率 158
二 人口迁移流 161
第六章 国际人口迁移 164
第一节 国际人口迁移的种类 165
一 什么是国际人口迁移 165
二 永久性国际人口迁移 166
三 国际劳工迁移 168
四 国际难民迁移 178
五 非法国际人口迁移 181
第二节 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 182
一 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 182
二 国际人口迁移的影响 186
第三节 国际人口迁移的计量 192
一 国际人口迁移的资料来源 192
二 国际人口迁移的估计方法 193
附录一:人口迁移英汉词汇对照表 199
附录二:主要参考书目 206
后记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