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常识 1
篆刻源流 1
1.篆刻起源 2
2.印章的起源与称谓及演变 5
3.篆书常识 25
4.汉字演变 32
篆刻流派 47
1.文彭派 48
2.何震派 50
3.苏宣派 50
4.汪关派 51
5.朱简派 52
6.程邃派 52
7.丁敬派 53
8.邓石如派 54
9.吴熙载派 55
10.钱松派 55
11.赵之谦派 56
12.吴昌硕派 57
13.黄士陵派 58
14.齐白石派 59
印章的艺术价值和用途 60
篆刻印文常识 63
源流 63
1.缪篆 67
2.鸟虫篆 67
3.悬针篆 67
4.隶书 68
5.唐篆 70
6.九叠篆 71
7.八思巴文、西夏文 72
8.满文 73
9.押字 74
10.楷书 74
11.赵孟頫的圆朱文 76
12.邓石如的印外求印 76
13.赵之谦的广采博收 77
14.吴昌硕的融会贯通 78
15.黄士陵的另辟蹊径 79
16.官印 81
17.姓名印(字印) 85
18.书简印 88
19.收藏印 88
20.斋馆印 89
21.词句印 90
运用 92
1.根据用途确定内容 92
2.根据印文章法确定内容 96
3.考证字义,求得字形 97
4.书体配合,全局统一 98
书写 98
笔画的处理 103
常见弊病 107
1.简体字篆写 107
2.偏旁点画凑合成字 108
3.印文故作盘曲 108
4.印文象形化 109
可参考的文字 110
古陶器文字 110
1.甲骨文 110
2.商周金文 111
3.石鼓文 111
4.秦诏版文字 112
5.钱币、镜铭文字 112
6.瓦当文字 113
7.汉砖文字 114
8.汉吉金文字 114
9.汉碑及三国碑刻文字 115
10.古封泥文字 116
11.楷书入印 116
篆刻章法常识 118
布局与章法的关系 118
历代印章的布局 119
1.早期玺印的布局 119
2.两周玺印的布局 121
3.官玺印 121
4.私玺印 121
5.古语印 123
6.秦汉魏晋玺印的布局 123
7.秦代的官私印 126
8.汉官印 127
9.汉私印 130
10.魏晋官私印 133
11.隋唐以来玺印的布局 135
篆刻的章法 139
1.布排印文 139
2.平整规矩 140
3.错杂放纵 141
4.经营虚实 141
5.对比 143
6.对称 144
7.呼应 145
8.完善整体 147
9.协调 147
10.求异 150
11.破残 150
12.增损 152
13.相间 153
14.移位 154
15.挪让 155
16.巧拙 157
17.伸缩 158
18.镶合 159
19.回文 160
20.粗细 161
21.边栏 162
印款刻拓常识 170
识篆 170
1.甲骨文字 170
2.籀书 170
3.秦篆 170
4.缪篆 171
篆书的学习 171
查篆书的书籍 171
1.篆书 171
2.籀书 172
3.其他 172
平印 172
设计印稿 173
渡稿上石 186
1.水印印稿法 186
2.临写法 188
篆刻刀法 188
1.执刀法 188
2.运刀法 190
3.基本刻法 196
4.执刀松紧 199
5.运刀速度 199
6.补刀 200
7.常见刀法之病 200
边款技法 202
1.款识的位置 202
2.边款的刻法 203
其他事项 216
1.边款的拓法 216
2.拓款方法 218
篆刻器具常识 224
印泥所用之原料及质量标准 224
油剂、硃料、艾绒三者的相互关系 225
原料的选择 226
1.油剂的选择 227
2.硃料的选择 230
3.纤维的选择 231
原料的加工 232
1.蓖麻油的精制 232
2.硃砂的精制 241
3.艾绒的精制 245
印泥的配合 249
印泥油剂加蜡的方法 254
印泥的收藏和使用 255
工具及材料 256
1.金、银印材 256
2.晶、玉印材 257
3.玛瑙、琥珀等印材 259
4.象牙、犀角等印材 261
5.竹、木等印材 262
6.瓷质及紫砂印材 262
7.铁印材 263
8.橡胶、塑料之类印材 264
9.铜质印材 264
10.石质印材 265
石印章之打磨 281
工具及材料 283
1.文房四宝 283
2.刀具及用品 285
3.钤拓用品 289
4.雕钮工具 295
印章篆刻的临摹 298
为什么要临摹 298
摹印方法 298
临印方法 299
临摹的方法 300
临摹对象的选择及步骤 301
1.白文印 301
朱文印 303
1.选汉朱文 303
2.选圆朱文 304
3.选古鉨朱文 304
4.选流派朱文 304
临摹与创新 306
附录 358
文字类工具书目 358
印谱类书目 358
印章临摹资料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