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陆士清任重道远 1
——序《新视野 新开拓》 1
曾敏之应与时俱进 1
饶芃子 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筹备经过及学科建设概况 3
刘登翰 命名、依据和学科定位 9
——关于华文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19
杨际岚从“完整”出发 19
——关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一点思考 24
周萍论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文化视野转换 24
松永正义世界华文文学杂感 33
朱文华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演进 43
李安东走向学术 55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回顾 63
马阳论华文文学领域中的八大关系 63
萧成华文文学史编纂 70
——关于华文文学研究现象的一种考察 79
陈辽应该有一部华文文学研究史 79
袁勇麟关于世界华文文学史料学的再思考 85
刘小新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94
张翎写作就是回故乡 103
——海外华文文学的现状与展望 111
沈宁 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桥梁 111
罗兰 中华文化的文学之美 119
宋瑜两岸文学中的现代性话语 127
——兼论世界华文文学本体研究 136
公仲世界华文文学的新生长点 136
——新移民文学 144
俞宽宏论九十年代之后留学生文学的三个文化 144
特征 144
庄若江形神总默契浓淡长相宜 149
——论“茶”与现代华人散文 157
曹惠民独语剑桥 157
——20世纪中国学人怎样书写剑桥 165
骆明海外华文报纸出版的意义及作用 165
喻大翔游于天地兮与万化冥合 172
——近二十年两岸三地游记论 182
计璧瑞论日据台湾日文写作的语言功能 182
朱立立纯化与杂化 190
——台湾现代派小说的两种语言策略 198
樊洛平性别觉醒与女性成长 198
——试论大陆去台女作家的60年代创作 204
王京琼简析“文化台独” 204
柯振中20世纪50年代香港一家出版社所做的 212
世界华文文学工作 212
姜建感觉澳门 215
——澳门散文阅读札记 222
陈美华新加坡独立后的长篇小说概况 222
许福吉都市情愁与文化变迁 230
——新加坡华文诗歌的都市变调 239
东瑞新时期印华文学概述(1996—2002) 239
黄万华美华文学本土性生存环境的构筑 252
——从《美华文化人报》到《美华文学》 259
陈瑞琳原地打转的陀螺 259
——论北美华文文学研究的误区 268
粟多贵论北美“新移民”华文女性文学的文化 268
意蕴特征 268
少君再论北美华文网络文学 276
钟晓毅世界华文文学格局中的澳华文学 285
林承璜论澳华诗歌创作 292
朱双一白先勇小说的多元地域文化色彩 301
南翔千江有水千江月 312
——自先勇小说的美学特征 320
阮温凌“梁父吟”的文化悲悼情怀 320
——白先勇“民国史”小说初探 325
李卫国陈映真的文学史意义 325
李丹诗人余光中及他的诗与弗洛斯特的关系 330
杨学民对话的艺术 336
——欧阳子小说的一种叙事学解读 346
刘红林论赖和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46
吴尚华现实观照与历史叙事 352
——渡也80年代诗歌的人文精神 360
陆士清无声的明月 嘹亮的歌 360
——秦岭雪诗集《明月无声》漫议 379
黄昌勇萧湘宁人性的二维度 379
——谈陶然小说人性讨论的关注特点 388
张芙鸣逃离与追寻 388
——《安卓珍尼》的解构启示 397
赵稀方作家与城市 397
——侣伦与张爱玲的香港叙事 405
徐志啸读潘铭燊三题 405
王瑞华另一种审美 413
——试论施叔青香港题材小说的艺术追求 422
韩伟岳略谈金庸小说的审美价值 422
王一桃东南亚 428
——我华文文学创作的一大源泉 435
钱虹“王彬街”与“HALO HALO” 435
——以谢馨的诗作为例看菲华文学中 446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446
王列耀邱茂发与新世纪印尼华文文学中的 446
“吾国吾民” 446
李远荣海外华人的民族歌手赵淑侠 455
徐德明“华文语境”中的当代小说批评视界 462
——从王德威的“知识地理”探勘说起 471
施建伟选择:从《红尘》中悟出《世故》 471
——美华作家刘荒田文化探索轨迹中的 478
一个横断面 478
王宗法网络文学的走向 478
——以少君等作家作品为例 486
葛乃福绚丽多姿五彩纷呈 486
——读《蓝色夏威夷》第二集 492
黄河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492
——编印《珍珠港》文学报和《蓝色夏威夷》文集的几点体会李安东编后记 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