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感染性疾病总论 3
第一章 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3
第一节 血、骨髓常规及微生物检查 3
第二节 尿常规及微生物检查 9
第三节 粪便常规及微生物检查 12
第四节 痰及上呼吸道标本常规及微生物检查 16
第五节 浆膜腔穿刺及穿刺液常规及微生物检查 20
第六节 生殖道分泌物的微生物检查 29
第七节 脓液和创伤标本的微生物检查 33
第八节 肝肾功能检查及临床意义 35
第九节 血气分析 45
第一节 病毒学检查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49
第二章 感染性疾病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49
第二节 常规细菌学诊断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50
一、形态与染色反应 51
二、细菌生物化学试验 52
第三节 免疫学诊断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53
一、特异性免疫学检查方法及应用 53
二、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55
三、非特异性免疫检测方法及应用 55
四、蛋白质转染及核酸杂交技术的应用 56
五、聚合酶链反应 56
六、凝胶电泳技术 56
第三章 影像技术及其应用 61
一、超声波检查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61
二、CT检查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66
三、磁共振成像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70
第四章 内镜检查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75
一、呼吸系统感染 75
二、消化系统感染 76
三、尿路感染 78
四、骨关节系统感染 79
五、生殖系统感染 79
第五章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治疗 81
第一节 抗病毒感染药物的应用 81
一、化学制剂 81
二、生物制剂 83
二、立克次体感染的治疗 85
一、衣原体感染的治疗 85
第二节 抗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感染药物的应用 85
三、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 85
三、支原体感染的治疗 86
第三节 抗细菌感染药物的应用 86
一、抗菌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 86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90
第四节 抗真菌感染药物的应用 100
一、深部真菌感染的一般治疗原则 100
二、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100
第五节 抗寄生虫药物的应用 103
一、抗疟药物 103
二、抗肠道寄生虫病、吸虫病、丝虫病及抗黑热病药物 104
三、抗阿米巴病和抗滴虫病药物 106
第一节 口腔及耳部感染 109
一、疱疹性口炎 109
第六章 五官及上呼吸道感染 109
第二篇 感染性疾病各论 109
二、口腔念珠菌病 110
三、膜性口炎 111
四、坏死性龈口炎 112
五、牙周病 113
六、冠周炎 114
七、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115
八、流行性腮腺炎 116
九、口蹄疫 117
十、急性颌下腺炎 119
十一、急性颌骨骨髓炎 119
十三、外耳道疖肿 120
十二、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120
十四、弥漫性外耳道炎 121
十五、外耳道霉菌病 121
十六、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 121
十七、耳带状疱疹感染 122
十八、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123
十九、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124
二十、急性乳突炎 125
二十一、隐匿性乳突炎 125
二十二、结核性中耳乳突炎 126
二十三、前庭神经元炎 126
第二节 鼻、咽喉及呼吸道感染 127
一、鼻疖 127
二、鼻前庭炎 128
三、鼻窦炎 128
四、急性会厌炎 131
五、小儿急性喉炎 132
六、急性咽炎 133
七、急性扁桃体炎 134
八、扁桃体周脓肿 136
九、咽后脓肿 137
十、白喉 138
十一、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140
十二、喉结核 141
十三、百日咳 141
十四、流行性感冒 142
十五、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 144
三、外眼睑炎 146
二、内睑腺炎 146
一、眼睑带状疱疹 146
第三节 眼部感染 146
四、急性泪囊炎 147
五、慢性泪囊炎 147
六、急性泪腺炎 147
七、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148
八、慢性卡他性结膜炎 148
九、流行性结膜炎 148
十、包涵体性结膜炎 149
十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149
十二、淋球菌性结膜炎 150
十三、沙眼 151
十四、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152
十五、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 153
十六、葡行性角膜溃疡 153
十八、眼内膜炎 154
十七、真菌性角膜炎 154
十九、眼眶蜂窝织炎 155
第七章 胸膜及肺感染 157
第一节 细菌性感染 157
一、急性支气管炎 157
二、慢性支气管炎 158
三、肺炎链球菌肺炎 161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164
五、流行性感冒杆菌肺炎 166
六、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168
七、铜绿假单胞杆菌肺炎 169
八、嗜肺军团菌肺炎 170
九、肺结核 173
十、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炎 186
十一、链球菌肺炎 189
十二、大肠杆菌肺炎 190
十三、类鼻疽假单胞杆菌肺部感染 191
十四、厌氧菌肺炎 192
十五、肺脓肿 195
十六、结核性胸膜炎 200
十七、类肺炎性胸腔积液 202
十八、急性脓胸 204
十九、慢性脓胸 206
二十、肺放线菌病 207
第二节 真菌感染 208
一、肺念珠菌病 208
二、肺曲霉菌病 209
三、肺隐球菌病 211
四、肺组织胞浆菌病 213
五、肺毛霉菌病 215
六、肺球孢子菌病 217
七、肺皮炎芽生菌病 218
八、肺奴卡菌病 220
九、副球孢子菌病 221
第三节 其他病原体感染 223
一、肺炎支原体肺炎 223
二、Q热立克次体肺炎 225
三、其他立克次体肺炎 227
四、鹦鹉热 228
五、病毒性肺炎 229
六、肺部寄生虫感染 232
一、急性风湿热 241
第八章 心脏及纵隔感染 241
二、感染性心内膜炎 247
三、病毒性心肌炎 251
四、白喉心肌炎 255
五、伤寒心肌炎 256
六、病毒性(特发性)心包炎 258
七、结核性心包炎 259
八、细菌性(化脓性)心包炎 260
九、胸骨切开后纵隔炎 261
十、食管穿孔后纵隔炎 263
十一、真菌性食管炎 264
十二、食管结核 266
十三、病毒性食管炎 267
十四、梅毒性食管炎 269
一、胃肠道细菌性食物中毒 271
第九章 胃肠道及肛门感染 271
第一节 胃肠道细菌性感染 271
二、细菌性痢疾 273
三、霍乱 277
四、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 281
五、艰难杆菌性肠炎 283
六、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 284
七、大肠杆菌O157∶H7感染 286
八、其他沙门菌感染 288
九、空肠弯曲杆菌肠炎 291
十、耶氏菌肠炎 292
十一、幽门螺杆菌感染 293
十二、伤寒 295
十三、副伤寒 300
十四、肠结核 301
十五、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302
十六、胃结核 303
十七、急性阑尾炎 303
十八、慢性阑尾炎 305
十九、阑尾周围脓肿 306
第二节 胃肠道病毒、真菌及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 307
一、轮状病毒性肠炎 307
二、诺沃克样病毒肠炎 308
三、真菌性肠炎 309
四、肠阿米巴病 310
五、小袋虫病 312
六、隐孢子虫感染 313
七、贾第虫病 314
八、姜片吸虫病 316
九、日本血吸虫病 317
十、绦虫病 320
十一、钩虫病 322
十二、蛔虫病 324
十三、蛲虫病 326
十四、鞭虫病 327
十五、东方毛圆线虫病 329
十六、粪类圆线虫病 329
第三节 肛门感染 330
一、肛窦炎与肛乳头炎 330
二、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331
三、肛门直肠周围蜂窝织炎 332
四、结核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和肛瘘 332
五、肛门周围结核病 333
六、梅毒引起的肛门直肠病变 334
七、肛门淋病 334
八、肛门、直肠尖锐湿疣 335
九、肛门、直肠单纯疱疹感染 336
十、肛门周围化脓性大汗腺炎 337
第十章 肝、胆、胰腺及腹腔感染 339
第一节 病毒及螺旋体感染 339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339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 342
三、丙型病毒性肝炎 353
四、丁型病毒性肝炎 356
五、戊型病毒性肝炎 357
六、黄热病 366
一、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368
第二节 细菌性感染 368
二、急性胆囊炎 369
三、慢性胆囊炎 371
四、细菌性肝脓肿 372
五、肝结核 373
六、化脓性门静脉炎 374
七、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375
八、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376
九、结核性腹膜炎 377
十、腹腔脓肿 379
十一、胰腺脓肿 381
十二、横膈炎 382
第三节 寄生虫感染 383
一、黑热病 383
二、肝阿米巴病 384
三、华支睾吸虫病 386
四、肝片形吸虫病 388
五、包虫病 390
六、胆管蛔虫病 391
第十一章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393
第一节 细菌性感染 393
一、外阴毛囊炎 393
二、外阴疖肿 393
三、前庭大腺炎 394
四、老年性阴道炎 394
五、幼女外阴、阴道炎 395
六、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 395
七、子宫颈炎 396
八、子宫内膜炎 398
九、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输卵管卵巢脓肿 400
十、盆腔结缔组织炎 403
十一、结核性盆腔炎 404
十二、附睾炎 406
十三、急性前列腺炎 406
十四、慢性前列腺炎 407
十五、细菌性睾丸炎 408
十六、精囊炎 409
十七、附性腺结核 409
十八、急性肾盂肾炎 410
十九、慢性肾盂肾炎 411
二十、肾脓肿或肾积脓 412
二十一、肾皮质化脓性感染和肾多发性脓肿 412
二十三、膀胱结核 413
二十三、肾周围炎和肾周围脓肿 413
二十四、肾结核 414
二十五、淋病 415
二十六、软下疳 416
二十七、感染性流产 417
二十八、绒毛膜羊膜炎 418
第二节 病毒、衣原体、螺旋体及其他病原体感染 419
一、生殖器疱疹 419
二、尖锐湿疣 420
三、艾滋病 422
四、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428
五、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及阴道炎 429
六、梅毒 429
八、霉菌性阴道炎 432
七、沙眼衣原体感染 432
九、放线菌性子宫颈炎 433
十、病毒性子宫颈炎 433
十一、阿米巴性阴道炎 434
十二、滴虫性阴道炎 434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感染 437
第一节 细菌性感染 437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37
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 441
三、葡萄球菌脑膜炎 443
四、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 444
五、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 445
六、李斯特菌脑膜炎 447
七、结核性脑膜炎 448
八、脑脓肿 452
九、破伤风 456
十、麻风 459
第二节 病毒性感染 462
一、甲型脑炎 462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463
三、急性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469
四、东方马脑炎 472
五、西方马脑炎 473
六、圣路易脑炎 473
七、波瓦生脑炎 474
八、苏格兰脑炎 475
九、委内瑞拉马脑炎 475
十、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476
十二、森林脑炎 478
十一、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478
十三、克-雅病 480
十四、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 481
十五、脊髓灰质炎 482
十六、急性脊髓炎 486
十七、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489
十八、莫拉雷脑膜炎 490
十九、艾滋病脑膜炎 491
二十、狂犬病 492
第三节 真菌、寄生虫及其他病原体感染 495
一、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495
二、梅毒性脑膜炎 497
三、莱姆病脑膜炎 498
四、脑阿米巴病 499
五、脑型疟疾 500
六、脑弓形虫病 501
七、脑血吸虫病 501
八、脑包虫病 502
九、囊虫病 502
第十三章 皮肤感染、侵害及发疹性传染病 505
第一节 细菌性皮肤病 505
一、脓疱疮 505
二、疖 506
三、痈 507
四、深脓疱疮 508
五、金黄色葡萄球菌型烫伤样皮炎综合征 509
七、皮肤结核 510
六、脓毒败血症皮炎 510
第二节 病毒性皮肤病 512
一、单纯性疱疹 512
二、水痘和带状疱疹 513
三、疣 515
四、传染性软疣 517
第三节 真菌性皮肤病 518
一、皮肤真菌感染 518
二、花斑癣 521
三、皮肤念珠菌病 522
四、皮下组织真菌病 523
第四节 发疹性传染病 524
一、麻疹 524
二、风疹 525
三、幼儿急疹 527
四、天花 527
五、传染性红斑 528
六、雅司 529
七、猩红热 530
八、巴西紫癜热 532
第五节 寄生虫性皮肤病 533
一、皮肤幼虫移行症 533
二、皮肤黑热病 534
三、皮肤利什曼病 535
四、皮肤阿米巴病 535
五、疥疮 536
第一节 软组织感染 539
一、甲沟炎、指甲周围炎、指甲下脓肿 539
第十四章 软组织及骨骼感染 539
二、手掌深部间隙感染 540
三、急性化脓性腱鞘炎 541
四、脓性指头炎 541
五、丹毒 542
六、鼻疽 543
七、急性乳房炎 544
八、急性淋巴结炎 544
九、急性淋巴管炎 545
十、急性蜂窝织炎 546
第二节 骨骼感染 547
一、化脓性关节炎 547
二、化脓性骨髓炎 549
三、骨与关节结核 552
四、骨关节布氏杆菌感染 556
五、骨及关节梅毒 557
六、骨雅司病 559
七、肉孢子虫病 560
八、骨包虫病 560
九、慢性疲劳综合征 561
第十五章 血管内及播散性感染 565
第一节 细菌性感染 565
一、败血症 565
二、李斯特菌病 573
三、布鲁杆菌病 575
第二节 病毒性疾病 582
一、流行性出血热 582
二、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 586
三、克利米亚-刚果-新疆出血热 589
四、拉沙热 590
五、阿根廷和玻利维亚出血热 591
六、立夫特山谷热 592
七、鄂木斯克出血热 593
八、马堡及埃搏拉出血热 594
九、基萨努尔森林病 595
十、基孔肯雅热 596
十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597
十二、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598
第三节 立克次体感染 599
一、流行性斑疹伤寒 599
二、地方性斑疹伤寒 601
四、恙虫病 602
三、蜱传斑疹伤寒 602
五、立克次体痘 604
六、落基山斑疹热 605
七、战壕热 606
八、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 607
九、蜱传回归热 608
十、虱传回归热 609
第四节 寄生虫及其他病原体感染 611
一、疟疾 611
二、巴贝虫病 615
三、非洲锥虫病 616
四、美洲锥虫病 618
五、丝虫病 619
六、川崎病 621
一、鼠疫 623
第十六章 动物源性传染病 623
第一节 细菌及病毒性疾病 623
二、炭疽 625
三、鼠咬热 628
四、兔热病 629
五、猫抓病 630
第二节 寄生虫及其他病原体感染 631
一、旋毛虫病 631
二、弓形虫病 633
三、钩端螺旋体病 635
四、莱姆病 639
一、临床诊断的注意事项 643
二、病史询问 643
第十七章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 643
三、症状和体格检查 644
四、各系统临床表现分析 646
五、实验室检查 647
六、X射线检查 650
七、B型超声检查 651
八、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651
九、活体组织检查 652
十、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 653
十一、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653
十二、CT检查 653
十三、磁共振成像检查 654
十四、试验治疗 655
第十八章 医院内感染 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