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导论&斯瓦兰·辛格 张贵洪 1
一、21世纪的多边主义 2
二、亚洲的多边主义行动 4
三、亚洲的创造性经验 6
四、亚洲对理论范式的贡献 9
五、各章主要内容 12
六、结论 17
第一部分 地区安全范式 21
第一章 安全共同体范式的演变:亚洲的视角&斯瓦兰·辛格 21
一、界定安全共同体 22
二、安全共同体范式的源起 25
三、演变及应用 26
四、东盟安全共同体范式 28
第二章 东亚安全多边主义与大国&艾琳·巴维拉 33
一、东盟的多边主义品牌 34
二、东亚的安全多边主义 36
三、大国和多边机制 39
四、美国 41
五、中国 47
六、日本 51
第三章 中亚的创新:作为新规范的灵活性&安妮塔·森古普塔 58
一、多边主义与地区安全 60
二、大国角色及对大国的回应 61
三、地区制度建设的努力 63
四、与区域外国家接触 67
五、哈萨克斯坦的领导作用 69
六、亚洲相互协作与建立信任会议 73
七、反思多边活动 75
第四章 多边主义视角下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研究&徐向阳 81
一、气候变化谈判体制的背景 81
二、各国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立场和政策 82
三、多边主义与BASIC集团国家多边协商机制的原则 87
四、对后哥本哈根时代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建议 90
第五章 印度的“东向”政策及其对亚洲地区一体化的影响&胡志勇 95
一、印度“东向”政策及其战略目标 95
二、印度“东向”政策的演变 99
三、印度“东向”政策对东南亚地区安全态势的影响 104
四、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构建“印度—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关系 106
第六章 冷战后印度的亚洲战略评析&张淑兰 113
一、战略的存在 113
二、战略的实施 115
三、特点、效果及走势评析 120
第二部分 制度模式演变 129
第七章 东盟地区论坛模式对南亚多边主义的启示&乌塔拉·萨哈撒拉布蒂 129
一、从东盟到东盟地区论坛 131
二、东盟地区论坛:起源与发展 133
三、南亚与东南亚之比较 136
四、东盟地区论坛模式之于南亚 139
第八章 从多边主义看印、巴、伊成为上合组织观察员的战略考量&戴永红 142
一、上海合作组织的战略目标调整 142
二、各方的战略考量 144
三、印、巴、伊成为观察员后的战略影响 152
四、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前景 156
第九章 东亚经济多边主义:中国担当“驾驶员”吗?&丽娜·玛瓦 159
一、东亚地区合作 159
二、东亚峰会 161
三、贸易关系的发展 162
四、中国是“驱动者”吗? 165
五、中国:推动“东盟+3”的进程 167
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 168
七、东北亚的问题和行为者 169
八、东亚经济共同体构建 170
九、中国参与的动力和动态 173
第十章 中国的亚洲多边外交:制度模式的视角&祁怀高 177
一、中国的亚洲多边外交:过程与原因 177
二、中国亚洲多边外交的制度模式选择 184
三、新形势下的中国亚洲多边外交:挑战与应对 190
第十一章 规范一致与东盟建设:后苏哈托时期印尼的伊斯兰教、民主与多元文化&施雪琴 196
一、导言 196
二、印尼伊斯兰教:文化“混血性”与多样性特征 201
三、政治民主化、伊斯兰极端主义与反阿赫默迪亚运动 204
四、自由伊斯兰主义与多元文化 207
第三部分 亚洲合作治理 215
第十二章 亚洲的合作与治理:新挑战、新特点、新探索&祁怀高 贺平 215
一、亚洲国际关系的新挑战 215
二、亚洲地区合作的新特点 219
三、亚洲治理模式的新探索 224
第十三章 国际秩序变迁中的中美亚太战略选择&仇华飞 229
一、国际关系理论视角下的国际秩序观 230
二、国际秩序转变与中美亚太战略 233
三、未来亚太秩序构建 245
第十四章 可持续发展:开拓21世纪东亚地区合作的新领域&杜幼康 249
一、东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249
二、东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地区合作 253
三、东亚地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良好合作条件 256
四、可持续发展——开拓东亚地区合作的新领域 258
第十五章 亚太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与反应&喻常森 263
一、亚太地区权力结构的特点 264
二、亚太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识 266
三、亚太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政策选择 269
四、中国崛起与未来亚太格局的变化 273
参考文献 278
主编简介 306
作者简历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