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室内音质设计评价参量 1
1.1混响时间 1
一、定义 2
二、主观和客观混响时间 3
三、早期衰变时间EDT 5
四、最佳混响时间 6
1.2早期反射声 10
一、单个早期反射声的作用 10
二、早期声场的增涨过程 13
三、早后期声能比 15
1.3响度和相对强感 19
1.4噪声限值 27
1.5音质综合评价 29
1.6评价方法的探讨 33
2.1声线作图原理及应用 38
第二章 形体设计 38
2.2平面设计 41
一、侧墙形状 42
二、梯田式平面 43
三、圆形平面 45
2.3剖面设计 49
一、地面升起 49
二、台口 51
三、顶棚形状 53
四、弧形顶棚 55
2.4侧墙 58
2.5后墙 59
2.6眺台 60
2.7浮云式吊顶 63
2.8形体的综合定量分析 66
2.9小厅室的比例和形状 74
第三章 吸声处理 76
3.1多孔性吸声材料 77
3.2饰面装修 80
3.3特种吸声材料和结构 85
一、薄板共振吸声体 85
二、腔式共振吸声体 88
三、微孔板 90
四、泡沫玻璃 94
五、金属烧结吸声薄板 94
3.4空间吸声体 95
3.5空间吸声体应用实例 99
3.6可变吸声装置 103
3.7听众和座椅的吸声 108
附录:厅堂中常用材料吸声性能资料 115
第四章 扩散处理 117
4.1几何状扩散体 118
4.2墙面展斜 125
4.3分散式布置吸声材料 125
4.4特种扩散体 126
第五章 讲堂、礼堂和剧场 136
5.1言语的声学特征 136
一、语声的组成 136
二、语声的频率范围 137
三、语声的功率和声级 138
四、言语清晰度 139
5.2影响言语清晰度的因素 140
5.3报告厅的音质设计 145
一、直达声 145
二、早期反射声 146
三、声源指向性 146
四、混响时间 147
五、语言声级动态 147
5.4话剧和戏曲剧场音质设计 149
5.5剧场和礼堂实例介绍 152
一、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场 152
二、上海中兴剧场 154
三、合肥市安徽剧院 155
四、济南市八一礼堂 156
五、郑州市河南人民会堂 157
六、上海文化广场 159
第六章 音乐厅 161
6.1音质的主观因素 163
6.2客观音质参量 165
6.3尺寸、规模和形状 167
6.4早期反射声 169
6.5眺台 174
6.6表演区设计 174
一、演奏台的布置 175
二、地面材料 176
三、演奏台的侧墙和后墙 176
四、顶部反射板 176
六、乐罩设计 177
五、扩散和吸收 177
6.7古典式矩形音乐厅 181
6.8梯田式音乐厅 185
一、柏林爱乐音乐厅 186
二、美国加州桔县演艺中心大厅 189
6.9加强侧向反射型音乐厅 191
6.10可变耦合空间音乐厅 195
6.11两座日本新建音乐厅 198
一、日本雾岛国际音乐厅 198
二、日本东京国立演艺中心音乐厅 201
第七章 歌剧院 204
7.1设计基本情况 204
一、歌声特征 204
二、乐池 206
三、音质的主观要求 207
四、平面 208
五、顶棚 209
六、眺台 211
七、混响时间 213
7.2舞台和乐池 214
7.3歌剧院实例分析 217
一、米兰斯卡拉歌剧院 217
二、德国拜罗伊特节日歌剧院 219
三、柏林国家歌剧院 221
四、纽约大都会歌剧院 222
五、悉尼歌剧院剧场 223
六、台北歌剧院 226
七、上海老剧场和新建大剧院 228
第八章 电影院 231
8.1直达声和反射声 232
8.2混响时间 234
8.3扬声器位置 237
8.4噪声控制 242
一、上海影城 245
8.5实例介绍 245
二、上海儿童球幕电影厅 248
第九章 可变混响设计 251
9.1可调容积 251
9.2可调吸声 257
9.3电声措施 262
一、加强混响系统 263
二、重建混响系统 265
三、加强早期反射声 266
第十章 厅堂中扬声器系统的布局 267
10.1扬声器的特性 268
10.2集中式扬声器布局 275
10.3分散式扬声器布局 279
10.4立体扩声系统 284
10.5几种扬声器布局的比较 286
10.6扩声控制室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