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说 1
第一节 修辞 1
一、什么是修辞 1
二、修辞的原则 3
第二节 修辞学 6
一、什么是修辞学 6
二、修辞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8
第三节 学习修辞的目的和途径 9
一、学习修辞的目的 9
二、学习修辞的途径 11
思考与练习(一) 12
第二章 词语的选用 13
第一节 词语意义的锤炼 13
一、同义词的选用 13
二、反义词的选用 16
三、模糊词语的选用 18
第二节 词语色彩的调配 21
一、感情色彩的调配 21
二、语体色彩的调配 24
三、形象色彩的调配 25
第三节 词语声音的配合 28
一 音节的调整 29
二 声调的配合 31
三 韵脚的安排 32
四 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的选用 37
第四节 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的选用 39
一 古语词的选用 40
二 方言词的选用 42
三 外来词的选用 43
第五节 专业词语和成语的选用 44
一 专业词语的选用 44
二 成语的活用 46
思考与练习(二) 49
第三章 句式的选择 52
第一节 长句与短句 52
一 长句及其修辞作用 53
二 短句及其修辞作用 55
三 长短句的并用与转化 57
第二节 整句与散句 59
第三节 主动句与被动句 62
第四节 肯定句与否定句 64
第五节 常式句与变式句 66
一 主谓倒置句 67
二 宾语提前句 68
三 定语易位句 69
四 状语易位句 69
思考与练习(三) 71
五 偏句后移句 71
第四章 辞格的运用 74
第一节 比喻 74
一 比喻的类型 75
二 比喻的变化形式 78
三 比喻的作用 82
四 比喻的运用 86
第二节 借代 90
一 借代的类型 91
二 借代的作用 95
三 借代的运用 96
四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97
第三节 比拟和夸张 97
一 比拟 97
二 夸张 101
第四节 拈连和仿拟 105
一 拈连 105
二 仿拟 107
思考与练习(四) 113
第五节 对偶和对比 115
一 对偶 116
二 对比 119
第六节 排比、层递和反复 123
一 排比 123
二 层递 127
三 反复 130
第七节 设问和反问 133
一 设问 133
二 反问 135
第八节 双关和反语 137
一 双关 138
二 反语 140
思考与练习(五) 142
一 顶真 144
第九节 顶真和回文 144
二 回文 147
第十节 转类和拆词 149
一 转类 149
二 拆词 151
第十一节 易色和通感 153
一 易色 153
二 通感 155
第十二节 辞格的综合运用 157
一 连用 158
二 兼用 160
三 套用 161
思考与练习(六) 163
第五章 语体风格 166
第一节 口语语体 167
一 口语语体的语音特点 168
二 口语语体的词汇特点 169
三 口语语体的语法特点 170
四 口语语体的修辞特点 171
第二节 公文语体 173
一 词汇手段特点 175
二 语法手段特点 176
三 修辞手段特点 178
四 公文语体例析 179
第三节 科技语体 183
一 词汇手段特点 184
二 语法手段特点 186
三 修辞手段特点 188
四 科技语体例析 189
五 科技语体的分支——通俗科技语体 192
第四节 政论语体 194
一 词汇手段特点 195
二 语法手段特点 197
三 修辞手段特点 199
四 政论语体例析 201
第五节 文艺语体 204
一 语音手段特点 206
二 词汇手段特点 206
三 语法手段特点 208
四 修辞手段特点 210
五 文艺语体的下位类型 211
六 文艺语体例析 216
第六节 语体的交叉 220
一 渗透式交叉 221
二 借用式交叉 222
三 融合式交叉 224
思考与练习(七) 226
[附] 229
后记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