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 1
第一节“马车之喻”与“萨默斯事件” 2
第二节 大学理性失范与大学问题论争的再诠释 6
一、大学理性失范:概念、表现及其根源 6
二、大学问题论争的再诠释 16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假设与解释路径 20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22
第五节 本书的基础概念与篇章结构 27
一、本书可能涉及的基础概念 27
二、本书的篇章结构 33
第二章 大学理性的哲学基础 34
第一节 理性概念及其功能 35
一、理性的中西分歧与多重内涵 35
二、理性的道德功能与知识功能 41
第二节 理性主义思潮的历史流变 42
第三节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历史流变 48
第四节“理性哲学”“情感哲学”与人文主义传统 54
第五节 大学理性的哲学基础 62
第三章 西方大学史上的理性与变革 67
第一节 中世纪大学(12世纪初—15世纪末) 76
一、大学与教会、国家:从“大学与上帝的事业融为一体”到“大学主动依附于国家” 78
二、大学与社会:自我“封闭”与“贵族化”倾向 81
三、大学、学者与知识分子:追求真理,做时代的儿女,参与官僚化进程 83
四、课程、学位与管理:制度化与民主化倾向 85
第二节 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6世纪初—19世纪初) 89
一、大学与教会、政府:保持正统性与促进公共生活 90
二、大学学科序列的新变化与大学理性知识结构的制度变迁 92
三、讲座席位与教授群体的出现 95
第三节 近代中后期的大学(19世纪初—20世纪中叶) 98
一、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大学观:大学是“教学与科学相结合”,的理性共同体 98
二、19世纪中叶的英国大学观:大学是通过传授“自由知识”培养“有修养的绅士”的场所 102
三、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的美国大学观: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并重的“新理性主义大学” 104
第四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当代大学(20世纪中叶至今) 112
一、大学与外部:以科学为基础 115
二、大学的政治化倾向:从理性共同体趋向多方冲突的政治机构 117
三、克拉克…克尔的多元化巨型大学观:现代大学是一种“多元化的机构” 118
第五节 大学理性的基本概念:内涵与外延 123
第四章 韦伯的“理想类型”与大学行动 128
第一节 韦伯大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129
第二节 韦伯的“理想类型”与社会行动 131
一、“理想类型”研究方法 133
二、“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的方法准则 134
三、理性化逻辑及社会行动类型 135
第三节 韦伯大学思想:现代官僚体制下 145
一、大学官僚体制 145
二、学术自由 147
三、学术职责 150
第四节 大学理性与现代官僚体制下的大学行动模型 155
第五章 大学理性与中国大学行动 161
第一节 重新审视当前中国大学存在的若干问题 165
一、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本原 165
二、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 169
三、高等教育扩展中的优秀与平等 171
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大学、政府与市场 173
第二节 重新审视现代大学的使命 176
第三节从“学术自由”到“学术责任” 182
第四节从“知识分子”到“学者” 188
主要参考文献 206
后记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