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与当代中国企业改革》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瑞龙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05009338
  • 页数:336 页
图书介绍:作者阐述股份制的基本规则和运行机理

第一章 应为国家所有制动手术吗 1

1.1 产权模糊:主体虚化的所有制 1

1.2 短缺生成机制的微观奥秘 7

1.3 所有制改革:双重模式转换的关键 13

1.4 该动何种手术:国有制的命运 18

第二章 构想与实践:东欧经济学流派的探索 24

2.1 自治企业模式:率先向国有制发起全面挑战 24

2.2 民主与效率:布鲁斯的社会所有制理论 30

2.3 中立资本制度:锡克的所有制改革设想 35

2.4 承包经营模式:里斯卡的慎密设计 40

第三章 放权让利:对我国企业改革初始选择的反思 47

3.1 利益启动:放权让利改革战略的选择 47

3.2 两权相对分离:企业的双重依赖 50

3.3 非对称性:对企业行为的实证描述 54

3.4 间接行政协调体制:诱人的陷井 61

第四章 承包制:并非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 69

4.1 承包制的走红:社会历史背景考察 69

4.2 能包治百病吗:承包制的局限性 77

4.3 过渡模式还是目标模式:承包制的历史地位 84

第五章 产权明晰化: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 91

5.1 公有制:与商品经济冲突吗 91

5.2 产权界定:改革深化的逻辑发展 97

5.3 内涵和外延:产权与产权界定 103

5.4 市场化竞争规则的选择:产权明晰化的意义 106

第六章 股份制:公有制条件下界定产权的最佳选择 113

6.1 股份制:资本主义的专利品吗 113

6.2 规则与功能:股份制的一般考察 119

6.3 “两权分离”:一个需要重新廓清的概念 126

6.4 市场主体重塑:股份制是联结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桥梁 132

第七章 比较和借鉴:现代西方国家股份经济考察 137

7.1 从自然人企业到法人企业:西方企业制度的演变 137

7.2 典型模式:美国股份经济的剖析 143

7.3 法人资本主义:日本股份经济透视 152

7.4 现代西方股份制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161

第八章 公司法人制度:股份经济的运行机理 166

8.1 股权约束:所有权实现方式的历史考察 166

8.2 法人资产制度:两权分离的制度条件 171

8.3 证券投资的功能:两重化的投资过程 175

8.4 资本增殖机制:股东的又一聚焦点 179

8.5 谁支配公司资产的营运:企业家的功能 182

8.6 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法人所有权与企业所有制 187

第九章 现实的挑战:国有企业股份化所面临的困境 191

9.1 非马非驴:实践中的股份制变形 192

9.2 体制约束:无法回避的两大难题 200

9.3 现实挑战下的抉择:制度改良还是制度创新 206

10.1 重建个人所有制:转换终极所有者的股份制模式剖析 212

第十章 最佳选择吗:对若干股份制模式的评价 212

10.2 设置企业集体股:企业股份共有制模式透视 217

10.3 双重产权规则:资产增量股份化模式考察 222

10.4 发展持股机构:所有权分散化股份制模式评价 226

10.5 产权纵向分割:地方分治型股份制模式分析 231

第十一章 产权制度变革:双层股份制模式 235

11.1 政府职能分解:国有资产管理局的功能 236

11.2 国家股的收益权与控股权相分离:准股票市场的引入 240

11.3 股权与物权相分离:公司产权独立化 247

11.4 法人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董事会与总经理 253

11.5 双层股份制: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 257

第十二章 拓展与深化:对双层股份制模式的进一步探讨 260

12.1 非唯一性:广义所有制结构 260

12.2 “股权比例分割法”:企业自有资金的股权归属 265

12.3 所有权约束:弱化还是硬化 270

12.4 盈亏自负的对称性:双层法人资产制度 275

12.5 投资体制的重塑:投资决策主体多重转换 280

第十三章 战略选择:由承包制向双层股份制模式过渡 285

13.1 股份经济的发育起点: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初级形态 285

13.2 政府职能分解与税利分流 291

13.3 资产存量评估:国有资产股份化的前提 295

13.4 谁是发包方:董事会有效吗 299

13.5 三阶段推进:控股公司的逐步发育和完善 303

第十四章 以推行双层股份制为枢纽的配套改革 309

14.1 价格改革:逐步走出价格双轨制 309

14.2 市场体系的完善: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314

14.3 计划与市场的统一:宏观调控系统的完善 320

14.4 深化金融改革:二级证券市场的逐步培育 326

14.5 完善法律系统:硬化法律约束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