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图谱》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洪涛主编;周静仪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030002687
  • 页数:120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编者的话 1

导言 洪涛,D.C.盖蒂谢克 1

前言 F.A.莫尔菲 3

序 李镐汪 5

图解缩写 7

图片及说明 9

第 一 部分 11

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地理分布 11

图1.EHF的世界分布图 11

图2.中国EHF的疫情分布图 12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主要宿主动物 13

图3.黑线姬鼠 13

图4.褐家鼠 13

图6.一个发热期伴有明显出血的EHF病人 14

图5.一个急性期的EHF患者的面部图像 14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14

图7.表明一个典型的斑块状出血 15

图8.示左上肢呈明显的融合片状及点状出血 15

图9.示眼结膜出血 16

图10.示胸壁皮肤呈搔抓出血 16

图11.EHF患者死亡后尸检脑图像 17

EHF病人尸检组织的光学病理 18

图12.EHF患者死亡后的肺组织病理图像 18

图13.EHF患者死亡后的肺组织病理图像 18

图14.EHF患者死亡后的脾组织病理图像 19

图15.EHF患者死亡后的肝组织病理图像 19

图16.17.EHF患者死亡后的肾组织病理图像 20

EHF病毒感染动物组织的光学病理 21

图18-20.EHF病毒感染的黑线姬鼠肺组织的光学病理 21

肾组织切片的酶标染色图像 22

图21.乳沙鼠腹腔接种EHF病毒15天后的 22

大脑组织切片的酶标染色图像 23

图23.乳沙鼠腹腔接种EHF病毒1 5天后的 23

肺组织切片的酶标染色图像 23

图24.乳沙鼠皮下接种EHF病毒1 8天后的 23

椎间神经节细胞切片的酶标染色图像 23

图22.乳沙鼠腹腔接种EHF病毒18天后的 23

EHF病毒感染Vero-E6细胞不同时间的免疫荧光标记 24

图25-30.EHF病毒感染的Vero-E6不同时间的 24

免疫荧光标记实验(直接法) 24

EHF病毒的基因(RNA)和蛋白质 27

图31.EHF病毒(R22株)RNA的三个片段 27

图31a EHF病毒基因S片段核苷酸和相应的氨基酸序列 27

图31b EHF病毒基因M片段的核苷酸和相应的氨基酸序列 29

图32.PAGE所显示的EHF病毒(R22株)的蛋白质 34

免疫胶体金标记的超薄切片) 37

EHF病毒颗粒的形态特征——示意图及图解 37

第二部分 37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形态学(超薄切片,负染,免疫酶标和 37

图33.EHF病毒超薄切片的概貌(R22株) 38

图34.EHF病毒(汉滩76-118株)的负染电镜照片 39

图35.EHF病毒(R22株)的负染电镜照片 40

图36.EHF病毒的免疫酶标的超薄切片(R22株) 41

图37.38.EHF病毒的免疫胶体金标记的超薄切片(R22株) 42

图39.EHF病毒的多形态特征 43

图40.41.感染细胞间隙里的大量病毒颗粒和它们的多形态 44

图42.汉滩病毒的超薄切片以及它的负染 46

图43-53.EHF病毒的比较形态——汉滩病毒和 47

其它布尼雅科病毒的形态比较 47

图54.55.经典型的EHF病毒-A9株的形态 50

图56.57.从急性期病人的血中所分离的EHF病毒(陈株) 51

图58.59.从家猫肺中分离到的EHF病毒(C4株) 52

图60.61.从社鼠肺中分离到的EHF病毒(C94株) 53

图62.63.从罗赛鼠肺中分离到的EHF病毒(L99株) 54

图64-66.从大白鼠的肿瘤中分离到的EHF病毒(B-1株) 55

图67.68.从野兔中分离的EHF病毒(Q25株) 56

图69.70.从黑线姬鼠肾中分离的EHF病毒(R3株) 57

图71.72.从黑线姬鼠脑中分离的EHF病毒(R3株) 58

图73.74.正常Vero-E6细胞的超薄切片 59

第三部分 62

EHF病毒感染细胞的超微病理和它的形态发生学 62

第一章EHF病毒感染细胞的概貌 62

图75.EHF病毒感染Vero-E6细胞的超薄切片 62

图76.低倍镜下的EHF病毒感染细胞的包涵体和病毒颗粒 64

图77.低倍镜下的EHF病毒感染细胞的概观 65

图78.低倍镜下的EHF病毒抗原层和病毒颗粒 66

图79.低倍镜下成串的EHF病毒颗粒和它们的相随颗粒 67

第二章 EHF病毒包涵体 68

图80.颗粒和颗粒丝状包涵体 68

图81.电镜免疫酶标法鉴别的病毒包涵体(未经常规双染) 69

图82.电镜免疫酶标法鉴别的病毒包涵体(经常规双染) 70

图83.电镜免疫酶标法鉴别的病毒包涵体 71

图84.颗粒包涵体和糙面内质网 72

图85.86.颗粒包涵体和多聚核蛋白体的增生 73

图87.一个巨大的颗粒-丝状包涵体和高氏器复合体 74

图88.在高倍镜下所见的包涵体 75

图89.颗粒-丝状包涵体的结构 76

图90.91.细胞外巨型致密包涵体 77

第三章 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层 78

图92.93.病毒抗原层与病毒颗粒 78

图94.感染细胞的表面被病毒抗原层所包绕 80

图95.病毒抗原层和细胞质膜的界限 82

图96.97.在感染细胞表面的一团病毒抗原层 83

图98.99.病毒抗原层形成的似病毒样的环状物 84

图100.101.病毒抗原层在感染细胞表面的进一步变化 85

图102.103.病毒抗原层和病毒的释放 86

图104.105.病毒抗原层(VAL)和病毒颗粒的释放 87

图106.感染早期和晚期细胞表面的抗原层 88

图107-109.病毒抗原层显示酶染色阳性反应 89

第四章病毒相随颗粒 90

图110.111.陷窝中的病毒和病毒相随颗粒 90

图112.113.感染细胞外可见成堆病毒颗粒 91

图114.115.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和丰富的相随颗粒(VAG) 92

图116.117.病毒相随颗粒(VAG)与病毒抗原层 93

第五章 EHF病毒的形态发生学 94

EHF病毒的形态发生学示意图及图解 94

图118.颗粒包涵体和增生的高氏器复合体 95

图119.颗粒性包涵体和厚壁小泡 96

图120.121.包涵体和病毒的形态发生 97

图122.123.细胞外的致密包涵体和不成熟病毒 98

图124-126.免疫酶染色的细胞内包涵体 99

图127.糙面内质网的增生和丝状包涵体的形成 101

图128-130.免疫胶体金标记的包涵体 102

图131.132.病毒在高氏器囊泡出芽 104

图133.134.管状病毒的形态 105

图135.136.带柄的EHF病毒颗粒 106

图137.138.感染细胞质膜形成的陷窝 107

EHF病毒感染细胞的质膜、微绒毛病变说明 108

图139-144.在EHF病毒释放中的细胞质膜及微绒毛 108

图145.146.EHF病毒释放的一种可能方式 112

图147-149.EHF病毒释放的一种可能方式(汉滩株) 114

图150-152.EHF病毒颗粒与支原体的区别 116

参考文献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