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土壤的重要性 1
二、土壤及其肥力的概念 2
三、我国土壤科学发展简史 3
四、土壤学的任务 4
第二章 地质概念 7
一、地球概况 7
二、造岩矿物 11
三、岩石 18
四、地质作用和地形 33
五、第四纪地质概念 54
第三章 风化过程 61
一、岩石风化的一般概念 61
二、物理风化 62
三、化学风化 63
四、生物风化 66
五、化学风化产物 67
六、矿物风化的难易 70
七、化学风化的类型 72
八、母质的形成 75
第四章 土壤形成过程 79
一、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79
二、物质的地质大循环是土壤形成过程的基础 80
三、植物在土壤形成上的作用 81
四、微生物的作用 83
五、土壤动物的作用 89
六、人类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90
第五章 土壤和母质的机械组成 92
一、土壤和母质的机械组成分与机械组成 92
二、机械分析法的原理 98
三、各机械组成分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 100
四、土壤和母质的机械组成的重要性 102
第六章 土壤形态 104
一、土壤形态的一般概念 104
二、土壤颜色 104
三、土壤的结构性 105
四、土壤机械组成(质地、粗细) 107
五、土壤坚实度 108
六、土壤孔隙 108
七、土壤湿度 108
八、新生体 109
九、侵入体 110
十、土壤剖面的构造 110
第七章 土壤有机质 113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组成 113
二、有机质在土壤的转化过程 116
三、土壤腐殖质 122
四、森林土壤中的腐殖质 126
五、腐殖质在土壤肥力上的重要性及其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 128
六、土壤腐殖质含量的提高 129
第八章 土壤的吸收性能 131
一、吸收性能的一般概念 131
二、土壤胶体的构造和性质 132
三、物理吸收性能 138
四、理化吸收性能 139
五、土壤吸收性复合体 141
六、土壤阴离子的吸收作用 144
第九章 土壤溶液 147
一、土壤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147
二、土壤的酸度 149
三、土壤缓冲性 152
四、土壤溶液的反应对植物的影响 153
五、土壤反应的调节 157
六、土壤中的氧化还原现象 158
第十章 土壤结构和土壤物理性 163
土壤结构 163
一、土壤结构的概念 163
二、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重要性 163
三、团粒结构的创造 164
四、我国森林土壤结构的一般情况 165
五、土壤结构改良剂 166
土壤物理性 167
六、土壤的比重和容重 167
七、土壤孔隙度 167
土壤物理机械性 168
八、土壤的湿胀与干缩 168
九、土壤的粘结构性与粘着性 169
十、土壤的可塑性 169
十一、土壤宜耕性 170
第十一章 土壤水分 172
一、土壤水分的重要性 172
二、土壤水分的类型 172
三、化学束缚水 173
四、物理束缚水 173
五、毛管水 175
六、重力水 179
七、地形与土壤水分状况 181
八、森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182
九、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 183
十、土壤中水分的来源与消耗 184
十一、土壤水分的管理与调节 186
第十二章 土壤空气与土壤温度 188
土壤空气 188
一、土壤空气的重要性 188
二、土壤空气的数量与组成 189
三、土壤的透气性 190
四、土壤空气与大气空气的交换 191
五、土壤空气的调节和控制 192
土壤温度 192
六、土壤温度的重要性 192
七、土壤热的来源 192
八、影响土壤热的因素 193
九、森林土壤的温度 194
十、土壤热的调节原则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