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篇 3
论儒学“人学”思想体系 3
关于儒学传统道德的若干理论问题 19
论儒学的理性自觉与独断主义 37
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49
论孔子“和而不同”的文化观 68
关于《礼记·礼运篇》的“大同”理想 77
理学篇 83
关于编著《宋明理学史》的通信 83
第一封信:我们的学术责任 83
第二封信:关于我国台湾学者和日本学者研究理学的一些著作 88
第三封信:关于理学与关学 98
二程怎样将经学改造为理学? 106
从理学到实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罗钦顺思想 115
论理学到实学过渡的理论环节——蕺山学派 145
实学篇 165
简释“实学” 165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的理论贡献——王夫之对《易》学的改造 168
评王夫之的历史观 193
《明夷待访录》与实学 210
顾炎武与“实学” 223
新学篇 263
论中国近代哲学 263
严复怎样介绍西学? 281
孙中山关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评论 307
关于中国近代伦理思想问题 326
辛亥革命时期伦理思想和人生价值观的新课题 339
“五四”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354
治学篇 373
论思想史与哲学史的相互关系 373
关于提高思想史研究水平的对话 384
加强理论思维锻炼 393
关于思想史研究的两点建议 397
侯外庐先生思想史研究的卓越贡献 404
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园地里耕耘 414
侯外老赞扬白寿彝先生的治学精神 428
忆从汤先生学习西方哲学史 439
治学小议 450
后记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