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及研究对象 1
第二节 研究历史地理学的意义 4
第三节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9
第四节 历史地理学与地名学 13
第五节 我国历史地理学的起源与古代重要地理著作 14
第六节 解放后历史地理学的发展 20
第二章 古代黄河流域历史地理概述 23
第一节 关中地区 23
第二节 三河地区 28
第三节 豫、兖、徐平原 36
第三章 古代黄河流域的地理变迁 44
第一节 古代黄河流域的湖泊及其湮废 44
第二节 济水与?水的变迁 55
第三节 植被的破坏 59
第四节 黄河六徙 68
第五节 古代黄河流域的气候变迁 79
第四章 古代黄河流域经济的繁荣及其经济区的变迁 88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工农业的发展及其分布 88
第二节 陶地成为“天下之中”及其他经济都会的兴起 96
第三节 关东和关西经济区的发展 111
第五章 古代黄河流域农牧区的分布及其变迁 119
第一节 战国、汉唐时期农牧区的分布范围 119
第二节 历史上农牧区的三次变迁 126
第三节 农耕牧的合理布局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135
第六章 黄河流域经济区的破坏和江南经济的发展 140
第一节 黄河流域经济区的破坏 140
第二节 东汉时期荆、扬二州的开发 145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 149
第七章 黄河流域经济区的再建与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 159
第一节 黄河流域经济区的恢复与再建 159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 170
第八章 唐中叶以后经济区域重心的南移 178
第一节 安史之乱前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北方 178
第二节 唐代中叶以后经济重心的南移 182
第九章 中国古代的运河 196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运河 196
第二节 隋、唐、宋时期的运河 205
第三节 元、明、清时期的运河 212
第十章 西北地区的开发 222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西北 222
第二节 秦、汉、魏、晋时期西北的开发 225
第三节 唐、宋以后西北的开发 235
第十一章 东 北的开发 248
第一节 远古时期的东北 248
第二节 辽西郡的设置及其与东北的开发 255
第三节 辽、金时期东北地区农业的开发 262
第四节 明、清时期东北的开发 266
第十二章 古代巴蜀的开发及其经济发展 274
第一节 巴蜀的由来和古代巴蜀的开发 274
第二节 古代巴蜀的历史地位 285
第十三章 岭南的开发 292
第一节 远古时期的岭南 292
第二节 秦、汉、两晋、南北朝时期岭南的开发 295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岭南 304
第四节 宋、元、明、清时期岭南的开发 307
第十四章 淮河流域的开发 311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淮河流域 311
第二节 淮河流域开发的鼎盛时期 316
第三节 淮河流域农业生产由迅速发展走向缓慢发展的过程 321
第十五章 明、清时期江南太湖地区的经济发展 329
第一节 太湖地区的自然条件与农产量 329
第二节 明、清太湖地区的蚕桑业 335
第三节 太湖地区人口密度的增加与城镇发展 342
第一节 先秦及秦时期的行政区划 349
第十六章 历代行政区划概述 349
第二节 汉、魏、六朝时期的行政区划 353
第三节 隋、唐、宋时期的行政区划 366
第四节 元、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 379
第十七章 先秦时期城市的起源及其发展 395
第一节 古代的城堡及有关争议 395
第二节 作邑与作郭 399
第三节 西周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402
第十八章 秦、汉、魏、晋时期都城布局及特点 411
第一节 秦都雍城与咸阳城 411
第二节 汉都长安城 415
第三节 汉、魏时期的洛阳城 427
第十九章 隋、唐、宋时期都城布局及其特点 438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长安城 438
第二节 东都洛阳城 451
第三节 北宋东京开封城 456
第四节 南宋临安城 465
第二十章 明、清时期都城布局及其特点 477
第一节 南京城 477
第二节 北京城 482
后记 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