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书法概论 3
绪论 5
一、墨迹与拓本 5
二、墨迹与印刷品 7
三、书法作品的形制 9
四、字体的大小 11
五、落款与印章 11
六、作品欣赏 13
第一章 书法的起源 17
一、汉字与毛笔 17
二、书法:语言的视觉形式 18
三、中华民族的语言观 19
四、易象与书法:自觉意识的发展 20
五、日常书写 23
第二章 书法作品的构成 26
一、书法作品的构成 26
二、笔法 26
三、一支毛笔可能的运动方式 28
四、两类空间 30
五、汉字的演变 32
六、字体的演变与笔法的演变 35
七、空间特征:字结构的又一种观察方式 39
八、章法:定义与构成方式 41
九、章法的演变 43
十、墨法 45
十一、书法的有机性 48
十二、节奏与动力形式 50
第三章 含义与表现机制 53
一、书法中“表现”的概念 53
二、表现的机制 56
三、“神”“韵”“气”及其他 57
第四章 书体流变 61
一、甲骨文 61
二、金文 61
三、先秦墨迹 65
四、小篆 68
五、隶书 72
六、草书 76
七、楷书 82
八、行书 90
下篇 技法训练 105
说明 106
第五章 笔法 107
一、执笔 107
二、空中运笔 108
三、中锋横、竖线 108
四、藏锋—Ⅰ 109
五、藏锋—Ⅱ 109
六、中锋弧线 110
七、落笔方向的控制 111
八、提按 112
九、提笔位置的控制 112
十、出锋 113
十一、侧锋 114
十二、折笔 114
十三、摆动—Ⅰ 115
十四、摆动—Ⅱ 116
十五、转笔 117
十六、连续转笔—Ⅰ 117
十七、连续转笔—Ⅱ 118
十八、转笔中腕与臂的配合—Ⅰ 119
十九、转笔中腕与臂的配合—Ⅱ 120
二十、笔锋进出点画的位置和方向 120
二十一、点画内笔锋运动轨迹 121
二十二、点画间笔锋运动轨迹 122
二十三、力量的控制 123
二十四、线条的质感 124
二十五、笔法分析—Ⅰ 126
二十六、笔法分析—Ⅱ 127
二十七、临写拓本的不同笔法 127
第六章 字结构 129
一、等距线条 129
二、线条距离与位置的渐变 130
三、线条形状的渐变 131
四、平行线段对字结构的影响 131
五、平行渐变线段对字结构的影响 132
六、曲线形状的控制 134
七、简单线结构的情调 134
八、单元图形的情调 135
九、单元空间的临画 136
十、单元空间面积的控制 136
十一、字结构中的单元空间—Ⅰ 137
十二、字结构中的单元空间—Ⅱ 138
十三、单字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138
十四、单字外接多边形 140
十五、书法与抽象图形—Ⅰ 140
十六、书法与抽象图形—Ⅱ 141
十七、书写过程中对字结构的感受 142
第七章 章法 143
一、单字轴线 143
二、行轴线与轴线图 144
三、单字的连接—Ⅰ 145
四、单字的连接—Ⅱ 146
五、单字的连接—Ⅲ 147
六、单字的连接—Ⅳ 148
七、单字的连接—Ⅴ 149
八、单字的奇异连接 150
九、行侧廓的控制 150
十、垂向行轴线 151
十一、行轴线对风格的影响 152
十二、习作轴线图的调整 153
十三、影响章法的其他因素 154
第八章 动力形式 155
一、点画的动力特征—Ⅰ 155
二、点画的动力特征—Ⅱ 156
三、点画的动力特征—Ⅲ 157
四、点画的动力特征—Ⅳ 158
五、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Ⅰ 159
六、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Ⅱ 160
七、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Ⅲ 161
八、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Ⅳ 163
九、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Ⅴ 165
十、动力形式的习得—Ⅰ 167
十一、动力形式的习得—Ⅱ 168
十二、动力形式的调整 169
附图 171
后记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