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中对法律方法的争议 1
一、三种观点 1
(一)反对方法 1
(二)方法论他律(治)性 2
(三)方法论自主 7
二、法律推理方法 10
三、逻辑—分析—论辩—诠释 13
第二章 逻辑 16
一、概述 16
二、古典逻辑:命题逻辑以及一介谓词逻辑 20
(一)微积分介绍 20
(二)实质蕴含中的悖论 23
(三)案例 25
三、道义逻辑 30
(一)可能世界的语义学 30
(二)道义逻辑 32
(三)道义逻辑中的悖论 34
(四)案例 37
四、行为逻辑和规范逻辑 43
(一)义务的两种类型 43
(二)行为逻辑 45
(三)乔根生困境 50
五、可废止性逻辑 54
(一)可废止性的概念 54
(二)可废止性逻辑 56
(三)非单调逻辑的反对论 59
(四)案例 60
(五)两个注意点 70
(六)总结 70
第三章 分析 72
一、概述 72
(一)分析的定义 72
(二)概念的历史 74
(三)分析哲学 76
二、语言分析 79
(一)语言分析方法的历史及其基础预设 79
(二)法律概念框架 83
(三)言语行为理论 88
(四)方法及其限制 96
三、法律的经济分析 99
(一)法律和经济 99
(二)经济的观念 102
(三)这种方法的限制 105
(四)结论 113
四、总结 114
(一)分析的特征 114
(二)法律中的分析 114
第四章 论证 116
一、导论 116
(一)论证的哲学 117
(二)实践性商谈的标准 129
二、法律商谈的两种观点 135
(一)法律商谈中的论题—修辞(语艺)的观点 137
(二)法律商谈中的程序性观点 144
三、法律论证 150
(一)普遍性要求 151
(二)商谈的结构 152
(三)应用 167
第五章 诠释学 169
一、导论 169
(一)诠释学的渊源 169
(二)对于诠释学我们不知道什么? 175
二、作为认识论的诠释学 177
(一)哲学诠释学方法论近况 177
(二)法律接受 185
三、本体论上的诠释学 188
(一)理解的本体论 189
(二)法律接受 194
四、法律的理解 200
(一)普遍性要求 200
(二)诠释认知的性质 201
(三)应用 206
第六章 后现代视角中的法律推理方法 209
一、总结 209
(一)武断性 209
(二)元理论视角 209
(三)各种方法之间的关系:三个命题 210
二、当代法哲学的困境 212
(一)当代实证主义 212
(二)结论 214
三、认识论方法 214
(一)法律认知的局限性 215
(二)两种商谈 216
四、未完结的规划 217
(一)古典主义 218
(二)现代主义 218
(三)后现代主义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