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立体构成概述 8
1.1 立体构成的概念与本质 8
1.1.1 构成的概念与本质 8
1.1.2 立体媒介的概念与本质 8
1.1.3 学习立体构成的意义 9
1.1.4 立体构成与设计的关系 10
1.2 现代艺术对立体构成的影响 11
1.2.1 原始主义中的立体形态 11
1.2.2 立体主义中的立体形态 11
1.2.3 未来主义中的立体形态 12
1.2.4 构成主义中的立体形态 12
1.2.5 达达主义中的立体形态 13
1.2.6 风格主义中的立体形态 13
1.3 立体构成与包豪斯 14
1.3.1 包豪斯的构成教学 14
1.3.2 包豪斯的形式大师 15
1.3.3 包豪斯的贡献 16
1.4 立体构成的时代转换 17
1.4.1 后现代语境与构成语言转化 17
1.4.2 后现代艺术与立体空间表达 18
1.4.3 数字化时代背景 20
02 立体构成的形态系统 22
2.1 自然形态 22
2.1.1 来自自然的形态 22
2.1.2 来自自然的结构和功能 26
2.2 抽象形态 27
2.2.1 抽象中的立体形态 27
2.3 人化形态 33
2.3.1 人化后的立体形态 33
2.3.2 人化后的结构和功能 35
教学实例 37
课后练习 40
03 立体构成的语言系统 42
3.1 点构成 42
3.1.1 “点”的基本概念及涵义 42
3.1.2 “点”的性质与作用 42
3.1.3 “点”的性格表现 44
3.2 线构成 45
3.2.1 “线”的基本概念及涵义 45
3.2.2 “线”的性质与作用 46
3.2.3 “线”的种类与性格特征 47
3.3 面构成 48
3.3.1 “面”的基本概念与涵义 48
3.3.2 “面”的性质和作用 49
3.3.3 “面”的种类与性格特点 49
3.4 体构成 52
3.4.1 “体”的基本概念与涵义 52
3.4.2 “体”的性质和作用 52
3.4.3 “体”的种类与性格特点 53
3.5 空间构成 55
3.5.1 空间的基本概念与涵义 56
3.5.2 空间的限定与特征 56
教学实例 61
课后练习 63
04 立体构成的语汇系统 66
4.1 线材的语汇构成 66
4.1.1 框架建构 66
4.1.2 连续建构 66
4.1.3 垒积建构 67
4.1.4 线群建构 67
4.1.5 线织面建构 67
4.1.6 垂悬建构 68
4.1.7 编织建构 68
4.2 面材的语汇构成 69
4.2.1 弯折建构 69
4.2.2 层积建构 69
4.2.3 插接建构 70
4.2.4 曲面建构 70
4.2.5 壳体建构 71
4.2.6 柱式建构 71
4.2.7 多面建构 72
4.3 块材的语汇构成 73
4.3.1 分割建构 73
4.3.2 积聚建构 74
教学实例 75
课后练习 77
05 立体构成的语法系统 80
5.1 组织法则 80
5.1.1 简化法则 80
5.1.2 数理法则 81
5.1.3 结构法则 82
5.1.4 解构法则 85
5.1.5 对比法则 87
5.1.6 调和法则 90
5.2 形式法则 92
5.2.1 对称法则 92
5.2.2 均衡法则 93
5.2.3 变化法则 93
5.2.4 统一法则 94
5.2.5 节奏法则 94
5.2.6 韵律法则 94
教学实例 95
课后练习 97
06 立体构成的语境系统 100
6.1 语境中的物质系统 100
6.1.1 自然材料 100
6.1.2 人工材料 102
6.2 语境中的感官系统 103
6.2.1 视觉 103
6.2.2 触觉 105
6.2.3 听觉 107
6.3 语境中的心理系统 109
6.3.1 情感 109
6.3.2 联想 111
6.3.3 象征 113
6.3.4 量感 116
6.3.5 空间感 117
6.3.6 运动感 118
6.3.7 生长感 119
教学实例 120
课后练习 123
07 立体构成的应用系统 126
7.1 立体构成与视觉传达设计 126
7.1.1 立体构成与包装设计 126
7.1.2 立体构成与书籍装帧设计 127
7.2 立体构成与工业设计 128
7.3 立体构成与展示设计 129
7.4 立体构成与室内设计 130
7.5 立体构成与建筑设计 131
教学实例 132
课后练习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