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告 3
一、绿洲的状况与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 3
(一)新疆绿洲构成和分布的基本情况 3
(二)绿洲变化趋势分析 4
(三)绿洲稳定性分析 4
二、绿洲合理规模 6
(一)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的合理比例 7
(二)人工绿洲与天然绿洲的合理比例 7
(三)人工绿洲内部耕地的合理规模 9
(四)新疆绿洲灌溉农业发展规模测算 9
三、绿洲农业结构调整及其发展 12
(一)新疆农业生产现状、演变及存在问题 12
(二)新疆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辨析 19
(三)新疆农业结构调整与布局 21
四、绿洲建设途径 31
(一)从传统的粗放灌溉农业转变为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 32
(二)调控水盐运移,改良盐渍土 34
(三)绿洲荒漠化的防治 37
(四)建立稳定的草田轮作制度,发展草地农业 39
五、结论和建议 41
(一)结论 41
(二)几点建议 42
参考文献 42
专题报告 47
专题一 新疆绿洲稳定性与人工绿洲合理规模 47
一、新疆绿洲的状况与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 47
(一)新疆绿洲构成与分布 47
(二)绿洲变化趋势 55
(三)绿洲稳定性分析 60
二、绿洲合理规模 64
(一)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的合理比例 64
(二)人工绿洲与天然绿洲的合理比例 65
(三)人工绿洲内部耕地的合理比例 66
(四)新疆绿洲灌溉农业发展合理规模测算 67
三、稳定绿洲面积提高绿洲生产力的措施 70
(一)确保生态用水,促进天然绿洲和人工绿洲的协调发展 70
(二)保持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合理比例 71
(三)加强农田水利灌排配套体系的建设及节水灌溉的应用 72
(四)全面建设集约高效的绿洲农业生产体系 72
参考文献 72
专题二 灌区节水与盐碱地改良 74
一、建设节水高效的农业灌溉体系 74
(一)农业灌溉的发展概况 74
(二)分区及特征分析 77
(三)灌区节水灌溉技术分析 86
(四)小结 95
二、建设灌排结合的盐分调控体系 96
(一)灌区土壤盐渍化形成与现状 96
(二)灌区土壤盐渍化治理与演变过程 100
(三)水盐平衡分析 102
(四)灌区防治土壤盐碱化模式与措施 109
参考文献 112
专题三 新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 113
一、新疆农业的现状 113
(一)主要成就 113
(二)存在问题 124
(三)农业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 131
二、新疆农业战略性调整的背景 131
(一)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 131
(二)战略性调整的可能性 134
三、新疆农业战略性调整方向 137
(一)调整原则 137
(二)调整依据 138
(三)新疆农业的调整方向 142
四、战略性调整的思路、目标和任务 144
(一)总体思路 144
(二)目标与任务 145
(三)调整方案的分析评价 161
五、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 163
(一)巩固完善全国优质棉基地 163
(二)大力建设优质畜产品基地 164
(三)改进提高特色林果基地 166
(四)稳步建设优质专用小麦基地 167
(五)积极建设设施农业基地 167
六、农业战略性调整重大措施 168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168
(二)完善产业政策及相关法规,保障结构调整 169
(三)开源节流,为生态保护和结构调整奠定基础 170
(四)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结构调整 170
(五)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做强做大农产品加工业 171
(六)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体系,强化信息服务 172
(七)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为结构调整提供保证 172
(八)优化人口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农村劳力转移 172
(九)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173
(十)多方筹资,加大新疆农业结构调整的扶持力度 173
参考文献 174
专题三之一 新疆种植业结构合理调整研究 175
一、新疆种植业发展的条件 175
(一)优越的资源和环境条件 175
(二)经济、社会进步加快,对农产品需求旺盛 177
二、新疆种植业结构变化趋势 179
(一)新疆种植业结构的演变 179
(二)主要农作物在结构演化中的位置 181
三、新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196
(一)指导思想 196
(二)调整的原则 196
(三)调整的重点 197
(四)预期目标 197
四、种植业合理布局 200
(一)合理布局的原则 200
(二)分区种植面积结构调整 201
五、三项重大保证措施 212
(一)提高认识,集全社会之力支持农田节水灌溉建设 212
(二)坚持科学发展,将生态农业作为长期发展的根本方向 212
(三)加强引导,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成长 213
参考文献 214
专题三之二 新疆林果业结构调整与布局 215
一、特色林果业基本特征 215
(一)自然资源与特色林果的优势 215
(二)资源分布不平衡,形成了不同区域的林果产业带 215
(三)灾害天气对林果业的影响 216
二、特色林果业发展现状 217
(一)林果业发展的历程 217
(二)规模不断扩大,效益逐渐提高 217
(三)区域化及基地建设已具规模 218
(四)产业化经营有较大发展 219
三、林果业发展潜力及策略 220
(一)利用自然优势创造名牌 220
(二)实施林果原料深度加工,增加果品的产值 221
(三)以提高单产替代规模扩张 222
(四)改变生产方式、沃土壮树、降低生产成本 222
(五)加强果品基地的组织化、市场化工作 223
四、利用山地逆温带资源发展林果业 224
(一)山地逆温带的意义 224
(二)山地逆温带分布范围及高度 224
(三)山地逆温带土地资源及开发潜力 225
(四)山地逆温带开发策略及建议 225
五、林果栽培自然分区 226
(一)南疆西区 226
(二)南疆东区 227
(三)东疆区 229
(四)天山北坡区 230
(五)伊犁区 232
(六)西北区 233
六、林果业结构调整与基地布局 234
(一)发展思路 234
(二)布局原则 235
(三)基地规模 235
(四)基地布局及评价 238
七、设施农业 244
(一)设施农业的地位及其作用 244
(二)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45
八、践行科学发展观,解决好林果业发展中的矛盾 246
(一)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246
(二)科技是关键,努力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246
(三)苗木是基础,努力提高基地良种化水平 247
(四)水是农业的命脉,努力实施节水灌溉 247
(五)合理间作,处理好林果与其他作物之间的关系 248
参考文献 249
专题四 新疆平原防护林建设 250
一、新疆防护林发展现状评价 250
(一)新疆林业发展概况 250
(二)新疆防护林发展现状 254
(三)新疆防护林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58
二、新疆农田防护林生态用水量及需水量 260
(一)现状用水量概算 260
(二)基于水资源的农田防护林定位 261
(三)基于水资源的农田防护林发展潜力分析 262
三、农田防护林比例确定 264
参考文献 266
专题五 新疆草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267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267
二、新疆草畜业的现状与主要成就 268
(一)草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268
(二)草畜业通过“五化”建设基本条件明显改善 269
(三)更新观念,转变方式,草畜业现代化水平有所提升 270
(四)农牧业节水取得重要进展 271
(五)草原保护与沙化治理树立了良好典型 272
三、草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和面临的问题 273
(一)自然条件较差,资源约束与环境压力继续增加 273
(二)夏季牧场草地退化加剧,草地生态功能和生产力继续下降 274
(三)农区草畜业比例偏小,家畜营养不平衡,饲养效益不高 274
(四)草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与产业化体系尚不完善 275
四、草畜业发展的目标、布局与发展重点 276
(一)发展目标 276
(二)草畜产业布局与发展重点 276
五、草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81
(一)实行山地—绿洲—荒漠系统耦合,大力发展季节畜牧业 281
(二)取长补短,农牧互济,实施草地生态置换 282
(三)建立草料优供体系,平衡营养,提高养畜效益 283
(四)调整传统农业结构,发展现代草地农业系统 285
(五)合理配置水资源,实行节水,提高用水效益 286
(六)严格控制载畜量和人口压力,积极推进牧区人口转移 287
参考文献 288
专题六之一 新疆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 289
一、新疆农产品比较优势及市场竞争力分析 289
(一)方法与技术 289
(二)全国主要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分析 290
(三)新疆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分析 292
二、新疆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地区差异分析 293
(一)研究方法 293
(二)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地区差异分析 295
参考文献 300
专题六之二 新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301
一、新疆农产品生产现状概况 301
(一)新疆的农产品生产状况 301
(二)主要农产品地区生产分布状况 302
(三)新疆农产品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03
二、新疆农产品加工业现状 306
(一)农产品加工业的涵义 306
(二)新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306
(三)新疆农产品主要加工行业生产状况 307
三、新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优劣势SWOT分析 308
(一)新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309
(二)新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310
(三)新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312
四、新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策略 315
(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316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策略 316
(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模式 321
(四)重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布局 322
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324
(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主要对策 324
(二)主要建议 325
参考文献 326
课题组成员名单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