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1
上编 苏报案 5
第一章 从戊戌中来 6
一 杨崇伊 6
二 明定国是 8
三 太后亲政 11
四 六君子遇难 13
五 革职,永不叙用 14
第二章 聚集南洋公学 16
一 张元济到南洋公学 16
二 蔡元培南下 18
三 师范学院的吴稚晖 20
四 拒绝八股文 22
五 蔡艮寅与范源濂 24
第三章 动乱岁月 26
一 袁世凯升官 26
二 “励志会”与《译书汇编》 27
三 经元善通电 30
四 义和团与八国联军 32
五 东南互保 35
六 自立军起义 36
七 庚子赔款 39
八 《国民报》与《新民丛报》 40
第四章 吴稚晖与日本成城学校的留学事件 44
一 两江总督这个位置 44
二 上海的张园 45
三 张元济出任校长 47
四 蔡元培与南洋公学特班 49
五 蔡元培与中国教育会的成立 53
六 吴稚晖、钮永建与广东大学堂及广东武备学堂 54
七 吴稚晖与日本成城学校留学生事件 57
八 张园会 60
九 成城学校事件的尾音 61
十 王宠惠和李复几 62
十一 张元济和福开森的世纪之争 64
第五章 一个墨水瓶的故事 70
一 新上任的总办 70
二 蒋梦麟笔下的墨水瓶事件 71
三 贝寿同等人是怎么说的 73
四 郭镇瀛老师的故事 74
五 伍特公和他的同学们 79
六 谈汪凤藻 82
七 人去楼空 87
第六章 爱国学社 90
一 《苏报》崭露头角 90
二 办学之路艰难坎坷 92
三 爱国女校 95
四 爱国学社的建立 96
五 章太炎加入爱国学社 99
六 学界风潮 100
七 张园演讲与《苏报》签约 102
八 《童子世界》及“童子会”的愤青们 105
九 拒法运动 108
十 拒俄运动 111
十一 孙文为何又名孙中山? 116
第七章 钮永建与拒俄义勇队 119
一 沙俄霸占我国东北 119
二 拒俄义勇队 123
三 激情与理智的碰撞 131
四 邹容、张继、陈由己与姚煜辫案 133
第八章 自由的代价 138
一 传讯爱国学社 138
二 自由的政治代价 141
三 自由的经济账怎么算——“社”与“会”之间的危机 146
第九章 《革命军》与《苏报》案 152
一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152
二 《革命军》 154
三 《苏报》案的发生 158
四 徐敬吾佚事 160
五 俞明震会客 162
六 饬查叛党 166
七 假“孙文”钱保仁 170
八 邹容投案 172
九 查封《苏报》 178
第十章 会审公廨的审判(一) 183
一 会审公廨 183
二 初审和失败的劫持 186
三 引渡之争 195
四 黄炎培新场历险记 200
五 杖毙沈荩 202
六 《国民日日报》 206
七 震旦大学与复旦大学的开办 211
八 革命党云集广西 216
第十一章 会审公廨的审判(二) 220
一 额外公堂的设立 220
二 释放证据不足的其他四人 222
三 造妖书妖言”是什么罪名? 229
四 由谁来证明被告有罪? 231
五 章太炎和邹容在法庭上的辩词 236
六 严惩还是无罪或轻判 240
七 再次引发对外交涉 246
下编 辛亥风云 251
第十二章 哑火的手枪 252
一 哑火的手枪 252
二 光复会与华兴会的成立 257
三 逮捕革命党 265
四 暗杀活动的尾声 271
五 邹容的葬礼 274
六 《苏报》案余音——卞小吾 279
第十三章 广西新军运动 281
一 广西的新军 281
二 镇南关起义 285
三 兵备处风波 287
四 驱蔡运动 295
第十四章 上海的革命党机构 299
一 蔡元培与上海同盟会 299
一 留学德国与欧洲同盟会 301
三 江苏同盟会、健行公学与南社 302
四 中部同盟会与上海光复会 304
五 广东的革命运动 306
第十五章 国会请愿运动 314
一 预备立宪公会 314
二 江苏议会运动 318
三 大清资政院 320
四 国会请愿运动 323
第十六章 李平书与上海自治运动 326
一 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 326
— 大闹会审公廨事件 329
三 上海建立本国的民营警察机构 331
四 上海商团的建立 333
第十七章 上海光复 336
一 上海光复的前夕 336
二 新选的上海商团总司令 341
三 上海起义 344
四 江南制造局之战 347
五 江苏独立 352
六 辜鸿铭被“礼送出校”与学生军的建立 355
七 上海都督之争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