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五行统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宇林编
  • 出 版 社: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802546455
  • 页数:540 页
图书介绍: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道家道教也运用五行的理念来论述内外丹道的修持方法和日常养生。本书搜集整理了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关五行理论的大量资料,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上自五运六气,下及方域、本草气味,内容博大,涉及面广。

第一章 五行大义 1

第一、释名 1

1.释五行名 1

2.论支干名 2

第二、辨体性 4

第三、明数 5

1.起大衍论易动静数 5

2.论五行及生成数 7

3.论支干数 9

4.论纳音数 10

5.论九宫数 12

第四、论相生 18

1.论相生 18

2.论生死所 19

3.论四时休旺 20

第五、论配支干 22

第六、论五行相杂 24

1.论五行体杂 24

2.论支干杂 25

3.论方位杂 26

第七、论德 26

第八、论合 28

第九、论扶抑 30

第十、论相克 31

第十一、论刑 32

第十二、论害 33

第十三、论冲破 34

第十四、论杂配 34

1.论配五色 34

2.论配声音 36

3.论配气味 38

4.论配藏腑 41

5.论五常 47

6.论五事 49

第十五、论律吕 50

第十六、论七政 55

第十七、论八卦八风 61

第十八、论情性 63

第十九、论治政 66

第二十、论诸神 69

第二十一、论五帝 72

第二十二、论诸官 75

第二十三、论诸人 79

1.论人配五行 79

2.论人游年年立 84

第二十四、论禽虫 85

1.论五灵 85

2.论三十六禽 88

第二章 易经五行 92

五行 92

四序 92

六辰 92

四时 92

五行用事 93

五行生旺 93

干支五行 93

三合五行 94

六合五行 95

五合化气 95

纳音五行 96

五行五音 98

二十四方位 99

正五行 99

中针双山五行 99

缝针三合五行 100

洪范五行 100

二十四节气方位 103

十二辰二十八宿星象 103

十干十二支十二律二十八舍 104

《协记辩方》甲历 106

五行与测病 107

论正五行生旺取用 107

补龙古课俱以正五行论 108

逐日人神所在 109

十干十二支人神所在 109

十二时人神所在 109

释日干 109

释支辰 110

释五行 111

释五色 112

释五音 112

释五性 113

释六情 114

释五味 115

释四门 116

释刑伤 116

释害 117

释鬼 118

释杀 118

释数 119

释相生 119

释相克 119

释月将 119

五行与神变 120

释疾病形状章 121

三才赋 121

人身类神 122

农桑类神 123

支有所藏 123

五行与颜色 123

五行与亲疏 125

十二支类神,不就日干而言者 126

推五行生旺 127

推四季旺神 127

八卦纳浑天甲子总论 128

八卦八节旺废图 128

明六神诀 129

论六亲与五行所属 129

六亲所属 129

测病证 130

测病体 134

判医药 136

第三章 道书五行 140

五行与修养 140

五方五行歌 141

铅汞五行篇 143

卦气五行篇 144

黄庭五藏论 145

五行化育 147

五行之性 148

论五行匹配藏腑法 148

五行变异 149

五行造化 149

五藏安养 151

五岳真形图说 152

五岳司五方之气 152

五藏调理法 153

五藏吐纳补泻真元 154

真五行定命气 156

五行各现本色与内外相应 157

五行品 157

论五行 159

明五行采取其药 161

五藏图 162

五行之数,亦明待时 166

五德篇 167

五常论 167

三五指南图局说 170

五行分位 171

内外五行 172

五行虚实解 173

五行五藏论 173

五神藏论 175

金丹五行论 176

合和四象论 178

卦象五行论 179

五位相得解 181

五行合和解 182

五行总属说 183

五行直论 183

四象五行问答 184

赡养五藏 184

还丹五行功论 185

阴阳五行论 186

五方卫灵 186

五芽内炼品 188

五行分类 188

论气色贵贱 190

论气色真假 191

论五气生克 191

论五行生克 193

龙穴阴阳五行例 193

四时阴阳五行例 194

五行生死例 194

五行生克例 194

五帝四季 194

攒簇五行 195

六气歌诀 196

四季养生歌 196

去病延年六字法 197

五藏风 198

服五方气 198

五牙论 199

服真玡法 200

服食五芝之精 200

服五气秘法 201

服五方灵气法 201

养五藏五行气法 202

《四时调摄笺》 203

春三月调摄总类 203

夏三月调摄总类 208

脾藏四季旺论 212

秋三月调摄总类 213

冬三月调摄总类 216

黄庭内景五藏六腑补泻并序 220

肺藏图 221

心藏图 222

肝藏图 224

脾藏图 225

肾藏图 226

胆腑图 228

四气摄生论 231

肝藏春旺 232

心藏夏旺 234

肺藏秋旺 235

肾藏冬旺 237

脾藏旺四季 238

四时消息 240

存思五藏五岳五星五帝五色 243

五行与环境 244

五藏主病 245

五色五味 245

四季之气致病 246

五藏气乱应合 247

四时病变机理 247

五行五藏各有所营 249

五藏病治 250

五藏所合 250

干支五行 251

五行性情 252

第四章 医经五行 255

五行与四时之气 255

五气所伤 257

五味所伤 258

五行与八风 258

五藏应四时五音 259

五行四时阴阳与气化 261

五方五行 263

气感五行 267

五藏五行 268

天气五行 270

五合与五味五色 274

五藏所属经脉(致病) 276

五藏与月气 278

十二经脉气之绝 279

脉象五行 280

脉以胃气为本 282

五藏生克,藏气传变 285

五志五行 285

五志发病 286

五行应五藏 287

五藏病理机转 288

五藏经脉病治 290

五藏食宜 291

宣明五气 292

疟疾与五行 295

五藏之疟 297

藏腑寒热相移 298

藏腑之咳 299

经络与五色 300

腧穴五行 301

五有余不足 301

四时刺逆从论 305

五藏病传 306

五禁 308

五味篇 309

五味论 310

阴阳二十五人 312

五藏之气 315

五邪之为病 316

灵枢五色 318

梦与五行盛衰 322

顺气一日分四时 324

灵枢《本藏》 326

经脉与腰痛 331

五藏与风症 331

五藏痹症 333

五藏痿症 334

六经厥逆 335

五运六气 336

五运不及 346

五运变动的德化政令灾变 347

五运平气不及太过 348

五运平气 348

五运不及 349

五运太过 351

六气司天之化 353

六气与胎孕 355

六气与生化 356

五运六气,郁极乃发 357

六气之徵应 360

五运交合,六气分治 361

六气在泉,内淫而病 362

诸气在泉治则 363

六气司天,天气之变 364

六气司天致病治则 365

邪气反胜 366

六气相胜 367

六气相胜治则 367

六气之复 368

六气来复治则 369

六气客主相胜致病 370

司天 370

在泉 370

六气客主相胜治则 371

候气之胜,暴病之因 372

病机十九条 372

第五章 医书五行 374

肝藏脉论 374

胆腑脉论 381

心藏脉论 383

脾藏脉论 392

胃腑脉论 399

肺藏脉论 402

大肠腑脉论 408

肾藏脉论 412

膀胱腑脉论 420

三焦脉论 421

五藏六腑脉病虚实例 425

肝藏脉病虚实 425

心藏脉病虚实 425

脾藏脉病虚实 426

肺藏脉病虚实 427

肾藏脉病虚实 427

胆经虚实病候 428

小肠虚实病候 428

胃经虚实病候 429

大肠虚实病候 429

膀胱经虚实病候 429

三焦虚实病候 429

五藏补泻主治例 430

十二经络 430

诊脉 433

论五藏见四脉应病诗 434

内因脉 434

外因脉 434

不内不外因脉 435

定死脉形候歌 435

脉辨生死 435

诊杂病生死脉歌 435

诊暴病歌 436

诊五藏六腑气绝证候 437

藏腑论 437

脾胃论 438

五运六气论 439

五运主病 441

六气为病 442

亢则害承乃制体用说 448

临证五藏五行生克 449

伤寒六经辨治 450

第六章 本草五行 452

本草五行论 452

本草药论 455

本草五味五行 457

采药分六气岁物 458

五味宜忌 459

五味偏胜 460

标本阴阳 461

升降浮沉 461

四时用药例 462

五运六淫用药式 463

六腑六藏用药气味补泻 464

五藏五味补泻 465

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465

肝及经脉 465

心及经脉 466

脾及经脉 467

肺及经脉 468

肾及经脉 468

命门 469

三焦及经脉 470

胆及经脉 471

胃及经脉 471

大肠及经脉 472

小肠及经脉 472

膀胱及经脉 473

引经报使 473

药对岁物药品 474

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 474

处方与五行 478

风邪袭表 478

和解少阳 480

表里双解 481

木气逆乱 481

血脉瘀阻 482

清热泻火 483

暑湿之邪 485

暑热闭心 485

寒水侮土 486

土郁血滞 487

培中补气 488

补养血脉 488

调中化湿 488

燥邪伤肺 490

滋养元阴 491

补助元阳 492

本草百病用药例 492

参考书目 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