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什么是委婉语 1
1.1.1 委婉语概说 1
1.1.2 委婉语的定义 2
1.2 委婉语的各种研究 4
1.2.1 委婉语的历史文化背景研究 5
1.2.2 委婉语的社会心理研究 7
1.2.3 委婉语的分类研究 10
1.2.4 委婉语的构成方式研究 12
1.2.5 委婉语的语用研究 13
1.2.6 委婉语的认知研究 15
1.2.7 各种研究小结 17
1.3 心智哲学视角下研究委婉语的特点和意义 18
1.3.1 什么是心智哲学 18
1.3.2 心智哲学视角下对委婉语的研究 22
1.3.3 心智哲学视角下研究委婉语的认识论意义 22
1.3.4 心智哲学视角下研究委婉语的方法论问题 26
1.4 小结 28
第2章 委婉语的心智研究框架 29
2.1 心智哲学视角下的语言研究 30
2.1.1 研究语言的五个观点 30
2.1.2 主要概念梳理 35
2.2 委婉语的心智研究 38
2.2.1 心智研究视角下委婉语的界定 39
2.2.2 委婉语“为什么可能” 41
2.2.3 委婉语“怎么可能” 45
2.3 委婉语的心智研究框架 50
2.4 研究框架的运用 53
2.5 小结 55
第3章 委婉语研究的主体意识观 56
3.1 意识的研究:从感觉到感受 57
3.2 心智哲学对意识的研究:从最初意识到反思意识 61
3.3 感觉/感受、最初意识体验/反思意识体验的对应 66
3.4 语言主体意识过程的阶段 68
3.5 小结 71
第4章 委婉语生成过程的主体意向观 73
4.1 委婉语的生成:从事件到用例事件 74
4.1.1 事件和用例事件 74
4.1.2 事件和用例事件的特点 76
4.1.3 事件/用例事件、最初意识体验/反思意识体验的对应 82
4.2 委婉语生成过程的关键因素:语言主体的意向性 85
4.2.1 意向性的“顶层设计”作用 85
4.2.2 意向性的利己性特征 88
4.3 委婉语生成过程研究的核心:虚拟存在 92
4.4 小结 94
第5章 委婉语研究的计算观(1)——开始阶段 96
5.1 意向性与委婉语主体的选择计算 97
5.1.1 意向性的属性:委婉语主体定位的由来 98
5.1.2 意向性双维度:意向态度和意向内容 99
5.2 属性二元论与委婉语客体的选择计算 108
5.2.1 二元论简述 109
5.2.2 委婉语客体的心物属性及其特征 111
5.2.3 委婉语客体选择的影响因素:心-物随附性 123
5.3 委婉语开始阶段计算模型 126
5.4 小结 129
第6章 委婉语研究的计算观(2)——传承阶段 130
6.1 委婉语传承阶段的计算方式:知觉分析 131
6.2 知觉分析的基础:格式塔转换 136
6.3 格式塔转换的具体形式与委婉语的生成 139
6.3.1 相邻转换与转喻类委婉语的生成 140
6.3.2 相似转换与隐喻类委婉语的生成 146
6.3.3 显隐转换与显隐类委婉语的生成 153
6.4 格式塔转换中涉及的计算变量 161
6.4.1 注意/突显 163
6.4.2 视角 165
6.4.3 抽象程度 167
6.5 委婉语生成传承阶段的计算模型 169
6.6 小结 170
第7章 委婉语研究的计算观(3)——整合阶段 171
7.1 委婉语整合阶段的计算目的:表达式的固化 172
7.1.1 整合阶段和前两阶段的联系 172
7.1.2 整合阶段和前两个阶段的区别 173
7.1.3 整合阶段的特点 179
7.2 委婉语生成整合阶段的计算模型 179
7.3 个例分析 180
7.4 小结 184
第8章 委婉语研究的涌现观 185
8.1 涌现的一般说明 185
8.2 意识的涌现 189
8.2.1 意识涌现的非加和性 189
8.2.2 意识涌现的方向性 191
8.3 意识涌现对生成的委婉语的影响 194
8.3.1 委婉语的新颖性 195
8.3.2 委婉语的层次性 197
8.4 小结 202
第9章 委婉语研究的拓扑观 204
9.1 什么是拓扑 204
9.2 拓扑变换特征说略 208
9.3 委婉语生成过程的拓扑性 213
9.4 小结 216
第10章 委婉语的实际应用——使用频率效应 218
10.1 什么是使用频率效应 219
10.2 使用频率效应对委婉语的影响 224
10.2.1 频率效应作用下委婉语的语音变化 224
10.2.2 频率效应作用下委婉语的词汇形式变化 226
10.2.3 频率效应作用下委婉语的句子结构变化 229
10.3 小结 231
参考文献 232
后记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