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视野下的西方传播思想》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义彬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00106238
  • 页数:5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聚焦于在“媒介、社会和文化”的场域与意义中系统地研究西方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理论与思想,从而促使我们真实地理解传播学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并重新审视西方传播理论。本书通过阐释重要学派和代表人物的思想“以点带面”地勾勒西方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研究地图”,系统阐述了各种传媒批判理论,并追踪传播新技术和新媒体的新发展。作为研究西方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理论专著,它极大地弥补了我国传播学研究长期以来过分侧重引介和研究美国的经验学派,而对源于欧陆传统的批判学派关注不够的缺憾。

绪论 在“媒介、社会和文化”的场域中审视西方传播理论 1

第一章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思想及其传播学启示 4

第一节 人的异化与理性的沦落——关于启蒙的批判 4

一、理性的沦落 5

二、人的异化 8

第二节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现实渊源 9

一、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背景 9

二、早期法兰克福学派面对的时代文化特征 13

第三节 文化工业批判 18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观 18

二、文化工业及其特征 21

三、媒介与文化工业 27

第四节 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 31

第五节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传播批判理论的现实意义 42

第二章 哈贝马斯的传播思想研究 47

第一节 哈贝马斯的传播思想概述 47

一、哈贝马斯的学术简历 48

二、哈贝马斯与传播学 49

第二节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55

一、《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的写作背景 55

二、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渊源 57

三、公共领域理论的发生史、内在矛盾 59

四、大众传媒与公共领域 69

五、公共领域的重建 72

第三节 交往行动理论 73

一、公共领域的困境及其解脱 74

二、普通语用学 77

三、交往合理性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80

第四节 哈贝马斯的传播思想与当代中国 85

一、关于公共领域理论的评价 85

二、公共广播电视体制:公共领域理论的实践考察 9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民社会、公共领域、依法治国 95

四、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历史考察:传媒领域阶段 101

五、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形成及其发展 105

第三章 斯图亚特·霍尔及其文化研究学派 112

第一节 一生寻找自我身份的学者——霍尔 112

第二节 文化——霍尔与英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核心问题 115

一、文化研究的传统 117

二、文化研究中心的发展 123

三、《文化研究:两种范式》——文化研究的经典文献 128

第三节 斯图亚特·霍尔的传播思想 133

一、编码/解码理论为媒介研究提供全新的解读模式 133

二、受众解读的三种模式 137

三、霍尔的媒介研究对传播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 139

第四节 霍尔理论的思想来源 144

一、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对霍尔的影响 144

二、霍尔与文化研究中的“葛兰西转向” 151

第四章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研究 157

第一节 奇才或是怪物? 157

第二节 麦克卢汉的标志:独特的麦克卢汉式表述方式 161

一、“像泡澡一样进入我的作品” 161

二、艺术家的眼睛——格言警句加暗喻堆砌 163

第三节 媒介即讯息 165

一、媒介就是人的延伸 166

二、讯息就是新的尺度 167

三、媒介是什么讯息 169

第四节 地球村与内爆 179

一、地球村——时空消失的人类新部落 179

二、重新部落化——麦克卢汉的乌托邦世界 183

三、卡德穆斯降龙的牙齿——媒介技术的力量 186

四、电子媒介时代的警铃——内爆 191

第五节 “弃儿”重回批判理论阵营 193

一、麦克卢汉的学术认同 193

二、方法论上对批判阵营的回归 196

三、麦克卢汉的理论贡献 197

第五章 鲍德里亚的传播理论与思想 200

第一节 鲍德里亚的传播思想概述 202

一、鲍德里亚其人 202

二、鲍德里亚的理论定位 205

第二节 鲍德里亚理论的历史系谱 209

一、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的方法论 210

二、罗兰·巴特:物的符号学 213

三、符号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源流 217

第三节 鲍德里亚的符号批判理论 228

一、消费社会与物/符号体系 228

二、符号消费中构建的消费文化 231

三、符号价值与广告图腾 235

第四节 鲍德里亚的后现代性媒介分析 241

一、法国的“麦克卢汉” 241

二、仿真、超真实、内爆 244

三、视觉媒体与电视 249

第五节 鲍德里亚媒介观的现实意义 255

第六章 福柯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及其对传播研究的影响 260

第一节 福柯的生平及学术研究 261

一、一个充满叛逆细胞的“异数” 261

二、一个难以界定的“斯芬克司” 265

第二节 话语理论 268

一、话语是理解社会文化的钥匙 269

二、话语是一种“事件” 271

三、“知识是权力的一种剩余” 274

四、话语分析的社会和实践向度典范 276

第三节 微观权力理论 279

一、研究权力问题的动因 279

二、微观权力理论的内涵 282

三、对传播研究的影响 288

第四节 全景敞视理论 291

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全景敞视社会” 292

二、信息传播新技术——新的监视技术 300

第七章 女权主义的传媒批判理论 304

第一节 基本概念辨析 307

一、“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 308

二、“受众”与“传者” 309

三、“女权主义的媒介批评”与“女权主义的传媒批判” 311

四、“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意识”与“性别敏感” 312

第二节 女权主义与传媒批判的融合 312

一、女权主义的主要流派 314

二、女权主义与传媒批判的有机融合 320

第三节 女权主义的受众批判 324

一、自由主义的女权主义受众观 327

二、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受众观 331

三、激进主义的女权主义受众观 336

四、后结构主义的女权主义受众观 341

五、后现代结构主义的女权主义受众观 347

六、中国化思考的两个维度 359

第四节 女权主义的传者批判 362

一、以女性传者为研究对象的出发点 362

二、女作家和女导演的性别意识 364

三、女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地位 379

第五节 女权主义传媒批判的研究意义 393

一、理论意义 394

二、实践意义 396

三、方法论意义 399

第八章 结构主义与传播研究 401

第一节 渊源:索绪尔及其结构主义语言学 404

一、索绪尔的简历 405

二、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观点 406

三、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影响 408

第二节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 412

一、罗兰·巴特的简历 413

二、罗兰·巴特符号学的主要观点 414

第三节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观点 420

一、列维-斯特劳斯简介 420

二、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观点 421

第九章 达拉斯·W.斯迈思的传播思想研究 428

第一节 斯迈思传播思想概述 430

一、斯迈思其人 430

二、斯迈思与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 433

第二节 斯迈思的受众商品理论 436

一、斯迈思受众商品理论的渊源 436

二、受众商品理论的形成背景 439

三、受众商品理论评述 441

第三节 斯迈思的传播学思想与当代中国 448

一、进入中国语境的反思 448

二、“自行车之后,是什么?” 449

第十章 格拉斯哥媒介小组的媒介批评思想研究 453

第一节 争议中前行的格拉斯哥媒介小组 453

一、格拉斯哥媒介小组研究概述 454

二、争议旋涡中的格拉斯哥媒介小组 459

第二节 新闻生产:真相和权力 463

一、“眼见不一定为实” 464

二、新闻是权力博弈下的再现 467

第三节 新闻接收:接受和抵抗 475

一、强有力的媒介信息 475

二、媒介信息解读的多样性 477

第四节 格拉斯哥小组媒介思想的批判性、科学性与现实性 482

一、格拉斯哥小组研究的批判性和科学性 482

二、从格拉斯哥小组的研究视角看当代中国媒介 486

第十一章 汤姆林森的文化传播思想研究 490

第一节 文化帝国主义的内涵阐释与价值选择 491

一、文化:生活方式、表意实践与非精英主义 492

二、帝国主义:超越政治与经济的纠缠 497

三、文化帝国主义:文化间、不平等与支配 499

第二节 对文化帝国主义话语的批判与解构 502

一、重视文化与受众:对媒介帝国主义话语的批判 503

二、文化动态生成论:对民族国家话语的批判 509

三、为同质化辩护:宿命论与对差异优先性的批判 514

第三节 全球化与文化体验的转型 520

一、作为复杂联结的全球化 520

二、非领土扩张化:全球化的文化表征 526

三、全球化、现代传媒与文化体验的转型 532

第四节 全球化的文化后果与世界主义的可能 536

一、全球化与全球邻居关系的建立 536

二、对世界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 539

三、全球化视域下的世界主义的可能 545

代结语:批判研究脉络中的新媒体传播思想检视 552

参考文献 565

后记 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