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劳动就业 1
1.1 概述 1
1.1.1 劳动就业的概念 1
1.1.2 我国劳动就业的立法概况 2
1.2 就业支持、公平就业与就业援助 3
1.2.1 就业政策支持 3
1.2.2 公平就业 4
1.2.3 就业援助 6
1.3 特殊就业保障 6
1.3.1 未成年人就业保护 6
1.3.2 残疾人就业保障 8
1.3.3 少数民族人员就业保障 10
1.4 就业服务与管理 11
1.4.1 政府的服务与管理 11
1.4.2 职业中介机构 12
1.5 劳动监督与监察 12
1.5.1 劳动监督 12
1.5.2 劳动监察 14
1.6 劳动信访和劳动行政复议 16
1.6.1 劳动信访 16
1.6.2 劳动和社会保障信访 17
1.6.3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复议 18
第2章 劳动合同 21
2.1 概述 21
2.1.1 劳动合同的概念 21
2.1.2 我国有关劳动合同的法律法规 21
2.1.3 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23
2.2 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 23
2.2.1 基本规定 23
2.2.2 合同形式 24
2.2.3 劳动合同条款 25
2.2.4 试用期 27
2.2.5 关于培训、保密和竞业限制问题 28
2.2.6 无效合同 30
2.2.7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30
2.3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31
2.3.1 劳动者主动解除合同 31
2.3.2 用人单位主动解除合同 31
2.3.3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 32
2.3.4 解除合同程序 32
2.3.5 劳动合同终止 32
2.3.6 经济补偿 33
2.4 集体合同 33
2.4.1 集体合同的定义 34
2.4.2 集体合同的内容 34
2.4.3 集体协商代表 34
2.4.4 集体协商程序 35
2.4.5 集体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和终止 36
2.4.6 集体合同的审查 36
2.4.7 集体协商争议的协调处理 38
2.5 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 39
2.5.1 劳务派遣 39
2.5.2 非全日制用工 43
第3章 职业培训 45
3.1 概述 45
3.1.1 职业培训的概念 45
3.1.2 职业培训立法概况 45
3.1.3 《就业促进法》中对职业培训的支持 46
3.2 职业培训的主要形式 47
3.2.1 就业前培训 47
3.2.2 学徒培训 47
3.2.3 学校正规培训 48
3.2.4 企业职工培训 49
3.2.5 劳动预备培训 51
3.3 职业培训的条件与保障 52
3.3.1 职业培训的对象 52
3.3.2 职业培训实体 53
3.3.3 师资标准 54
3.3.4 职业培训的经费 55
3.3.5 培训合同 56
3.4 职业培训的考核 57
3.4.1 取得培训学历证书和培训证书的考核 57
3.4.2 职业技能考核 58
3.5 技术工种的岗前培训 61
3.5.1 技术工种的定义 61
3.5.2 技术工种的培训要求 61
第4章 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 65
4.1 概述 65
4.1.1 基本概念和原则 65
4.1.2 我国工时休假立法概况 66
4.2 工作时间 66
4.2.1 标准工时制度 66
4.2.2 特殊工时制度 67
4.3 休息休假 70
4.3.1 劳动者的周、日、工作间隙休息 70
4.3.2 节日休息 70
4.3.3 年休假 71
4.3.4 其他特殊假期 72
4.4 工作时间的缩短与延长 74
4.4.1 缩短工作时间 74
4.4.2 延长工作时间 76
第5章 薪酬福利 78
5.1 概述 78
5.1.1 工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78
5.1.2 工资立法的模式 79
5.1.3 工资分配的基本原则 79
5.1.4 我国工资立法概况 80
5.2 工资总额 80
5.2.1 工资总额的计算 80
5.2.2 工资总额的组成 80
5.2.3 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 85
5.3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86
5.3.1 最低工资的含义 86
5.3.2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适用范围 86
5.3.3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 86
5.3.4 最低工资标准的发布程序 88
5.4 工资支付 89
5.4.1 工资支付的含义 89
5.4.2 工资支付水平 89
5.4.3 工资支付形式 89
5.4.4 工资支付对象 90
5.4.5 工资支付时间 90
5.4.6 应支付工资的劳动时间 91
5.4.7 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支付 91
5.4.8 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92
5.4.9 克扣与拖欠工资 93
5.5 个人所得税 94
5.5.1 纳税对象 94
5.5.2 个人所得税税率 95
5.5.3 免纳和减征 96
5.5.4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97
5.5.5 个人所得税扣缴办法 97
5.6 职工福利 100
5.6.1 职工福利的含义 100
5.6.2 职工福利机构 100
5.6.3 职工福利基金 100
5.6.4 职工个人福利补贴 101
5.6.5 职工集体福利 101
第6章 社会保险 103
6.1 概述 103
6.1.1 社会保险的概念 103
6.1.2 我国社会保险的发展 104
6.1.3 社会保险费征缴 104
6.1.4 社会保险基金 106
6.1.5 社会保险经办 106
6.1.6 社会保险监督 107
6.1.7 法律责任 108
6.2 养老保险 109
6.2.1 养老保险概述 109
6.2.2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109
6.2.3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 113
6.2.4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115
6.2.5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115
6.2.6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 117
6.3 医疗保险 119
6.3.1 医疗保险的概念和历史概况 119
6.3.2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119
6.3.3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22
6.3.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25
6.4 工伤保险 130
6.4.1 工伤保险概述 130
6.4.2 工伤保险基金 130
6.4.3 工伤认定 131
6.4.4 劳动能力鉴定 132
6.4.5 工伤保险待遇 133
6.4.6 法律责任 136
6.4.7 特殊事项说明 137
6.5 失业保险 138
6.5.1 失业保险的概念和特点 138
6.5.2 失业保险费的缴纳和失业保险基金 138
6.5.3 失业保险待遇 139
6.6 生育保险 140
6.6.1 生育保险概述 140
6.6.2 生育保险费的缴纳 140
6.6.3 生育保险待遇 141
第7章 劳动保护 142
7.1 概述 142
7.1.1 劳动保护的基本概念 142
7.1.2 劳动保护的起源 143
7.1.3 我国劳动保护有关法规发展概况 143
7.2 安全生产 144
7.2.1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148
7.2.2 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义务 154
7.2.3 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155
7.2.4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157
7.2.5 法律责任 158
7.3 职业病防治 162
7.3.1 前期预防 163
7.3.2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163
7.3.3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166
7.3.4 监督检查 169
7.3.5 法律责任 170
7.4 女职工的特殊保护 175
7.4.1 基本保护 175
7.4.2 特殊生理期的保护 176
7.4.3 法律责任 177
7.5 未成年工劳动保护 178
7.5.1 未成年工的招用规定 178
7.5.2 未成年工体检规定 180
7.5.3 未成年工劳动范围规定 180
第8章 工会与职工管理 182
8.1 概述 182
8.1.1 世界工会运动的发展史 182
8.1.2 我国工会运动的发展概况 183
8.2 工会的职权 184
8.2.1 工会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劳动合同 185
8.2.2 对不适当解除劳动合同提出意见权 186
8.2.3 对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提出意见权 186
8.2.4 工会有维护职工劳动权益的权利 186
8.2.5 工会有依法调查的权利 186
8.2.6 工会参加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 187
8.3 工会的组织结构及成员构成 189
8.3.1 工会的组织结构 189
8.3.2 工会成员的加入和罢免 190
8.3.3 非专职工会委员工作时间 190
8.3.4 针对工会成员的特殊保护 191
8.4 工会经费 193
8.5 外企和私企建立工会的相关问题 194
8.5.1 外资企业中的工会权限 194
8.5.2 合资企业中的工会组织 194
8.6 职工民主管理和企业内部规则 194
8.6.1 职工民主管理的概念 194
8.6.2 职工民主管理的立法 195
8.6.3 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 195
8.6.4 企业内部劳动规则 196
第9章 劳动人事 199
9.1 概述 199
9.2 专业技术人员 200
9.2.1 专业技术人员及其分类 200
9.2.2 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的历史发展 202
9.2.3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04
9.3 专家与留学回国人员 207
9.3.1 人才引进和支持的目标任务 208
9.3.2 引进和支持的人才的标准 208
9.3.3 人才引进和遴选的程序 209
9.3.4 人才支持和服务政策 210
9.3.5 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提供签证及居留便利 211
9.4 博士后 213
9.4.1 流动站和工作站的设立 213
9.4.2 博士后人员的招收 214
9.4.3 博士后人员的管理 214
9.4.4 博士后日常经费和公寓管理 216
9.4.5 评估和表彰 216
9.4.6 科研资助 216
9.5 军转安置 218
9.5.1 移交和接收 218
9.5.2 自主就业 219
9.5.3 安排工作 220
9.5.4 退休与供养 220
9.5.5 社保关系接续 221
9.6 人才流动 222
9.6.1 干部夫妻两地分居 222
9.6.2 工人夫妻两地分居 222
9.6.3 人事档案管理 223
9.6.4 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 223
第10章 劳动争议 224
10.1 概述 224
10.1.1 劳动争议的基本概念 226
10.1.2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226
10.2 调解 227
10.2.1 调解组织 227
10.2.2 调解要点 228
10.3 仲裁 228
10.3.1 仲裁组织 228
10.3.2 劳动仲裁的管辖与参加 229
10.3.3 劳动仲裁的申请与受理 230
10.3.4 劳动仲裁的开庭与裁决 231
10.4 诉讼 233
10.4.1 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条件 233
10.4.2 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范围 235
10.4.3 劳动争议审判的基本原则 236
第11章 涉外劳动管理 237
11.1 概述 237
11.2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 238
11.2.1 就业许可 239
11.2.2 申请与审批 240
11.2.3 劳动管理 242
11.2.4 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问题 243
11.2.5 罚则 243
11.3 台港澳居民在中国内地就业 244
11.4 中国人出国就业 245
11.4.1 从事对外劳务合作的企业与劳务人员 246
11.4.2 与对外劳务合作有关的合同 248
11.4.3 法律责任 250
11.4.4 例外情形 251
第12章 事业单位 252
12.1 概述 252
12.1.1 事业单位的概念 252
12.1.2 事业单位的分类 254
12.1.3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变革 257
12.2 岗位设置 258
12.2.1 岗位类别 258
12.2.2 岗位等级 259
12.2.3 岗位条件 259
12.2.4 岗位结构比例及等级确定 260
12.2.5 岗位设置程序及权限 261
12.2.6 岗位聘用 261
12.3 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 262
12.3.1 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程序 263
12.3.2 考试与考核 263
12.3.3 聘用 263
12.3.4 纪律与监督 263
12.4 聘用合同 265
12.5 考核和培训 266
12.5.1 考核的内容和标准 266
12.5.2 考核的方法和程序 268
12.5.3 考核结果的使用 268
12.5.4 考核的组织管理 268
12.6 奖励和处分 269
12.6.1 奖励 269
12.6.2 处分的种类和适用 269
12.6.3 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 270
12.6.4 处分的权限和程序 271
12.6.5 处分的解除 272
12.6.6 复核和申诉 273
12.7 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 273
12.7.1 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274
12.7.2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277
12.7.3 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 278
12.8 人事争议处理与法律责任 279
12.8.1 人事争议处理 279
12.8.2 法律责任 280
第13章 公务员 283
13.1 概述 283
13.1.1 公务员的概念 283
13.1.2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284
13.2 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 287
13.3 职务与级别 289
13.4 录用和职位聘任 291
13.4.1 录用 291
13.4.2 职位聘任 292
13.5 考核、奖励和惩戒 294
13.5.1 考核 294
13.5.2 奖励 295
13.5.3 惩戒 296
13.6 职务任免和升降 298
13.6.1 职务任免 298
13.6.2 职务升降 298
13.7 培训、交流与回避 298
13.7.1 培训 298
13.7.2 交流 299
13.7.3 回避 299
13.8 工资福利保险 301
13.9 辞职、辞退与退休 302
13.9.1 辞职 302
13.9.2 辞退 303
13.9.3 退休 303
13.10 申诉、控告与法律责任 304
13.10.1 申诉和控告 304
13.10.2 法律责任 304
参考文献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