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历程与方向 1
一、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四种类型 1
二、走向常规科学的中国经济法学 2
三、规则经济法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5
四、小结与展望 8
第一章 部门法划分之由来与经济法的产生 10
一、从公私法的划分到“六法”格局的形成 10
二、经济法在德国的出现以及公私法划分格局的打破 14
三、经济法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播 18
四、经济法在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19
五、我国对苏联法的继受以及民法与经济法之争 22
六、苏式“调整对象理论”之反思与中国经济法学的未来 25
第二章 经济法(学)的体系 28
一、各国关于经济法体系的主要观点 28
二、经济法(学)体系差异的原因 42
三、中国的经济法体系 43
第三章 经济法主体的二元划分与三角互动 45
一、经济法主体研究的分歧与共识 45
二、经济法主体的二元结构 45
三、经济法主体的三角样态 47
四、经济法主体结构的特殊性 51
第四章 信息不对称与经济法 53
一、信息不对称的民商法规制 53
二、信息不对称的经济法规制 57
三、规制信息不对称工具的比较与局限 62
四、信息不对称法律规制的基本原理 64
第五章 外部性与经济法 68
一、外部性与交易费用 68
二、灯塔与收费公路 71
三、传统公共物品理论的困境 74
四、交易成本公共物品理论 77
五、案例实证 80
第六章 政府失灵与经济法 82
一、政府失灵与公共选择理论 82
二、中国政府失灵研究的着力点 87
三、政府失灵与经济法 89
四、政府失灵工具运用的一个实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法治基础 90
第七章 经济政策与经济法——经济法上的政策增长与法律空洞化 103
一、法律空洞化:含义界定与量化描述 103
二、法律空洞化暨政策与法律关系的多维审视 110
三、“政策之治”的反思:法经济学的视角 119
四、从“政策之治”到“法律主治” 124
第八章 消费者权 130
一、消费者权利的内容与特殊性 130
二、我国的消费者权利 132
三、金融消费者权利 133
第九章 竞争权 141
一、竞争权的形成 141
二、竞争权的权能 143
三、竞争权的冲突 146
第十章 市场规制权 150
一、市场规制权的含义与产生 150
二、市场规制权的主体——独立规制机构 151
三、规制工具的选择 162
第十一章 宏观调控权 166
一、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权、宏观调控行为的含义 166
二、宏观调控权的种类 170
三、宏观调控权的主体 173
四、宏观调控行为是一种决策行为 176
五、宏观调控行为是一种新型的国家行为 181
六、宏观调控权与行政权的区别 183
七、宏观调控行为的实证辨析 184
第十二章 经济法的程序(一):总论 189
一、经济法程序对传统程序的依赖与超越 189
二、经济法程序的制度特色与理论逻辑 201
三、经济法程序的制度局限与设计原则 205
四、具体经济法制度中的程序设计——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例 209
第十三章 经济法的程序(二):宏观调控权的程序 214
一、宏观调控程序的分类 214
二、行政程序不适用于宏观调控权的运作 215
三、我国宏观调控程序的现状、缺失及立法弥补 216
四、宏观调控程序的整合——宏观调控程序综合立法 230
五、宏观调控程序的优化 234
第十四章 经济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243
一、惩罚性赔偿制度与经济法的关联 243
二、从“十倍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实施看我国市场监管法私人诉讼存在的问题 245
三、美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及与我国之比较 247
四、我国市场监管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之完善 252
第十五章 经济法中的公益诉讼 256
一、公益诉讼的概念及其与经济法的契合性 256
二、公益诉讼的主要形式 257
三、我国公益诉讼实践探索的特点 273
四、公益诉讼制度设计的基本原理 276
第十六章 经济法不可诉的例外——宏观调控行为不可诉性 284
一、宏观调控行为不可诉的具体分析 284
二、宏观调控行为与司法审查之实证分析 286
三、宏观调控行为不可诉的法律经济学解释 290
四、对有关异议的回应 296
五、宏观调控行为的不可诉性与司法理念的更新 304
第十七章 经济审判庭的设置问题 308
一、从《反垄断法》民事诉讼说起 308
二、“大民事格局”已显滞后 309
三、撤销经济审判庭的理论依据先天不足 310
四、重提设立经济审判庭有充足的法律依据、学术支撑与可资借鉴的经验 313
五、重设经济审判庭的初步构思 315
六、竞争法院(庭)比较研究 317
七、金融法院(庭)比较研究 324
八、财税法院(庭)比较研究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