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导论 5
第一节 特殊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的审视 6
一、特殊青少年的历史境遇 6
二、日常语境中特殊青少年的内涵 7
三、特殊青少年的一般界定 8
四、特殊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的界定 8
第二节 特殊青少年心理研究的价值取向 10
一、特殊青少年心理研究的方法学价值取向 10
二、特殊青少年心理研究的矫正价值取向 10
三、特殊青少年心理研究的关怀价值取向 11
四、特殊青少年心理研究的理解价值取向 11
第三节 特殊青少年心理研究的特点与局限 12
一、特殊青少年心理研究的特点 12
二、特殊青少年心理研究的局限 14
第四节 特殊青少年心理研究的趋势 16
一、跨文化研究 16
二、生态化研究 17
三、本土化研究 17
四、综合化研究 18
五、新技术介入研究 18
六、微范式研究 19
参考文献 20
第二章 听障中小学生学习效能感与理想自我的关系 2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22
一、学习效能感的涵义 22
二、学习效能感研究概述 23
三、本研究的创新 25
第二节 研究方法 26
一、研究对象 26
二、研究工具 26
三、研究结果 27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32
一、听障中小学生学习效能感的总体特征 32
二、听障中小学生学习效能感的性别差异 32
三、听障中小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年级差异 32
四、听障中小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城乡差异 33
五、听障中小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学习成绩差异 33
六、听障中小学生学习效能感对理想自我的影响 33
第四节 教育对策 34
一、采取具体教学措施,增加听障中小学生的学习成功体验 34
二、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听障中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4
三、关注差生,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35
四、培养听障中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35
附录 35
参考文献 36
第三章 听障初中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3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38
一、学习困难态度的涵义 38
二、学习态度的研究概述 39
三、本研究的创新 41
第二节 研究方法 42
一、研究对象 42
二、研究工具 42
三、研究结果 43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47
一、听障初中生对待学习困难态度的一般特征 47
二、不同性别听障初中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差异 48
三、不同年级听障初中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差异 48
四、是否独生子女听障初中生对待学习困难态度的差异 48
五、不同家庭听障初中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差异 49
六、听障初中生对待学习困难态度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49
第四节 教育对策 50
一、加强对听障初中生的成就动机教育 50
二、提高听障初中生的学习效能感 50
三、教育者要多鼓励关心听障初中生,给予积极的社会支持 50
附录 51
参考文献 52
第四章 听障中学生的学业情绪 53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54
一、学业情绪的涵义 54
二、学业情绪的研究概述 55
三、本研究的创新 58
第二节 研究方法 58
一、研究对象 58
二、研究工具 58
三、研究结果 59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63
一、听障中学生学业情绪的一般特征 63
二、不同性别听障中学生学业情绪的差异 63
三、不同年级听障中学生学业情绪的差异 63
四、不同地区学校听障中学生学业情绪的差异 63
五、不同学习成绩听障中学生学业情绪的差异 64
六、不同父母学历的听障中学生学业情绪的差异 64
第四节 教育对策 64
一、加强对听障中学生的学习目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积极学业情绪 64
二、加强对听障中学生的学习指导,减少他们的消极学业情绪 65
三、注意通过家校合作,提高听障中学生的情绪智力 65
附录 66
参考文献 67
第五章 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对学习责任心的影响 69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70
一、专业承诺的涵义 70
二、大学生专业承诺的研究概述 71
三、本研究的创新 74
第二节 研究方法 74
一、研究对象 74
二、研究工具 74
三、研究结果 76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80
一、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的总体特征 80
二、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的性别差异 81
三、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的院校差异 81
四、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年级差异 81
五、是否独生子女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差异 82
六、是否特殊教育专业为第一志愿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差异 82
七、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就业意向差异 83
八、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责任心的关系 83
第四节 教育对策 84
一、加强对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使其真正热爱特殊教育专业 84
二、重视对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责任心的培养,使其积极投入本专业学习 84
附录 85
参考文献 86
第六章 听障青少年身体自我态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8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88
一、身体自我态度的涵义 88
二、青少年身体自我的研究概述 89
三、本研究的创新 92
第二节 研究方法 93
一、研究对象 93
二、研究工具 93
三、研究结果 94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100
一、听障青少年身体自我态度的一般特征 100
二、不同性别听障青少年身体自我态度的差异 101
三、不同年级听障青少年身体自我态度的差异 101
四、不同性格听障青少年身体自我态度的差异 102
五、不同健康状况听障青少年身体自我态度的差异 102
六、听障青少年身体自我态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02
第四节 教育对策 103
一、教育听障青少年正确认识身体自我,扬长避短,身残志坚 103
二、改善听障青少年的听力状况,提高身体健康状况 103
三、加强对听障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合理控制情绪 103
附录 104
参考文献 105
第七章 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自我期望 10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08
一、期望的涵义 108
二、期望的研究概述 108
三、本研究的创新 112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13
一、研究对象 113
二、研究工具 113
三、研究结果 113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119
一、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自我期望的总体特征 119
二、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自我期望的性别差异 119
三、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自我期望的年级差异 120
四、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自我期望的学校类型差异 120
五、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自我期望的地区差异 120
六、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自我期望的家庭结构差异 121
七、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自我期望的户口类型差异 121
八、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自我期望的学习成绩差异 121
九、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自我期望的第一志愿意向差异 122
十、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自我期望的就业意向差异 122
第四节 教育对策 122
一、强化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自我意识 122
二、帮助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123
三、在实践中促进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发展 123
四、加强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理想教育,帮助其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 124
附录 124
参考文献 125
第八章 听障中学生心理弹性对生活适应的影响 12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28
一、心理弹性的涵义 128
二、心理弹性的研究概述 129
三、本研究的创新 132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32
一、研究对象 132
二、研究工具 132
三、研究结果 133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138
一、听障中学生心理弹性的总体特征 138
二、不同性别听障中学生心理弹性的差异 139
三、不同地区听障中学生心理弹性的差异 139
四、不同年级听障中学生心理弹性的差异 140
五、不同障碍程度听障中学生心理弹性的差异 140
六、不同性格听障中学生心理弹性的差异 140
七、与教师不同关系的听障中学生心理弹性的差异 141
八、听障中学生心理弹性与生活适应的关系 141
第四节 教育对策 141
一、加强对听障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41
二、重视家校合作,加强与听障中学生的沟通 142
三、培养听障中学生战胜困难的能力 142
附录 143
参考文献 143
第九章 聋中学生与普通中学生社交焦虑的比较 145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46
一、社交焦虑的涵义 146
二、社交焦虑的研究概述 147
三、本研究的创新 151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51
一、研究对象 151
二、研究工具 152
三、研究结果 153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157
一、聋生与普生社交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的一般特征分析 157
二、不同性别聋生与普生社交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差异分析 157
三、不同年级聋生与普生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158
四、不同地区聋生与普生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159
五、聋生社交焦虑现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 159
第四节 教育对策 160
一、教育者要多关心和鼓励聋生,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160
二、从归因训练入手,改变聋生对社会交往的不正确认知 160
三、加强对聋生的良好性格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160
附录 161
参考文献 162
第十章 培育听障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教育干预实验 165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66
一、亲社会行为的涵义 166
二、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概述 167
三、本研究的创新 170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71
一、实验对象 171
二、实验材料 171
三、测查工具 172
四、实验设计 172
五、实验程序 172
六、实验步骤 173
七、教育干预的具体方法 173
八、实验结果 174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176
一、听障初中生亲社会行为教育干预的可行性 176
二、听障初中生亲社会行为教育干预的总体效应 177
三、实验班听障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教育干预的效应 178
第四节 教育对策 179
一、深化听障初中生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培育其亲社会情感 179
二、父母要注意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180
三、学校要采用正确的手段,强化听障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 180
附录 181
参考文献 183
第十一章 聋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185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86
一、情绪管理能力的涵义 186
二、情绪管理的研究概述 187
三、本研究的创新 189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89
一、研究对象 189
二、研究工具 190
三、研究结果 191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195
一、聋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一般状况 195
二、聋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性别差异 196
三、聋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专业差异 196
四、聋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生源地差异 197
五、聋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年级差异 197
六、家族中是否有聋哑人的聋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差异 197
七、聋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学校适应性的关系 198
第四节 教育对策 198
一、提高聋人大学生的情绪知觉能力 198
二、加强对聋人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教育 199
三、增强聋人大学生的学校适应能 199
附录 200
参考文献 201
第十二章 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感受的偏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203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204
一、偏见的涵义 204
二、偏见的研究概述 205
三、本研究的创新 209
第二节 研究方法 209
一、研究对象 209
二、研究工具 209
三、研究结果 210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214
一、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感受偏见的总体特征 214
二、不同性别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感受偏见的差异 214
三、不同年级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感受偏见的差异 215
四、不同学历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感受偏见的差 215
五、不同生源地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感受偏见的差异 215
六、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感受的偏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 215
第四节 教育对策 216
一、社会要更加重视特殊教育专业,减少或消除偏见的影响 216
二、教师要加强对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教育,帮助他们应对偏见 217
附录 217
参考文献 219
第十三章 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利他动机对专业认同的影响 22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222
一、利他动机的涵义 222
二、利他动机的研究概述 223
三、本研究的创新 225
第二节 研究方法 226
一、研究对象 226
二、研究工具 226
三、研究结果 227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235
一、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利他动机的总体情况 235
二、不同性别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利他动机的差异分析 236
三、是否独生子女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利他动机的差异分析 236
四、不同成绩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利他动机的差异分析 236
五、是否特教专业为第一志愿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利他动机的差异分析 237
六、不同工作意向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利他动机的差异分析 237
七、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利他动机与专业认同的关系 237
第四节 教育对策 238
一、提高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移情能力,加强对其利他动机的培养 238
二、加强对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教育,增加其实习机会 238
附录 239
参考文献 241
第十四章 特殊学生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期望与教养方式的关系 243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244
一、家长期望的涵义 244
二、家长期望的研究概述 244
三、本研究的创新 246
第二节 研究方法 247
一、研究对象 247
二、研究工具 247
三、研究结果 248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252
一、特殊学生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期望的一般特点分析 252
二、不同年龄特殊学生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期望的差异分析 252
三、不同学历特殊学生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期望的差异分析 253
四、特殊学生家长对不同障碍程度子女心理健康期望的差异分析 253
五、特殊学生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期望与教养方式的关系分析 253
第四节 教育对策 254
一、特殊学生家长要树立全面的心理健康观 254
二、特殊学生家长要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 254
三、加强特殊学生的家庭教育,大力开办特殊学生家长学校 254
附录 255
参考文献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