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的激励机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艳梅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9354766
  • 页数:481 页
图书介绍:激励是法律的基本功能,法律激励有其人性论基础,契合“以人为本”的理念,法律的首要任务是激发人性向善。我国环境法的激励机制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普遍激励和重点激励相结合的原则;行为激励为主,结果激励为辅的原则;适当激励的原则。我国环境法激励机制的主线应当是环境权利,包括作为环境法的核心权利的公民环境权,以及环境知情权、环境事务参与权、环境结社权、环境救济权等各种程序性权利。从激励法律规范的角度来看,各层级法律法规应当各有侧重,分工配合。宪法和环境基本法应当以权利激励为主,环境单行法以权利激励和行政赋能激励为主,民法、诉讼法等相关部门单行法中的环境激励规范以权利激励为主,国际环境法以对发展中国家的赋能激励为主,环境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以行政赋能激励为主,社会激励规范以社会赋能激励为主。

第一章 法律激励概论 1

第一节 激励与法律激励 1

一、激励及相关概念辨析 1

二、法律激励 3

第二节 法律激励的分类 10

一、官方激励和社会激励 11

二、泛激励和实激励 12

三、赋能激励和奖赏激励 16

四、行为激励和结果激励 18

五、自我激励和他方激励 18

第三节 激励法律关系与法律规范 19

一、激励法律关系 19

二、激励法律规范 20

第四节 激励法学与激励法辨析 22

第二章 环境法与激励机制 24

第一节 环境法的理念、性质和本位 24

一、环境法的伦理基础 24

二、环境法的基本理念 28

三、环境法的性质 31

四、环境法的本位 33

第二节 建立环境法激励机制的正当性和可行性 40

一、建立环境法激励机制的正当性 40

二、建立环境法激励机制的可行性 50

第三节 环境法激励机制的建立路径 57

一、理念指导——可持续发展观 57

二、确立环境法激励机制的原则 59

三、确定激励机制的主线和层次 67

四、整理和评价现行环境法的激励规范体系 68

第三章 环境法的核心激励机制 88

第一节 公民环境权 90

一、“大一统”的环境权及其废弃 90

二、环境权的基本理论问题 93

三、“分而治之”的环境权及其实现谱系 102

第二节 程序性环境权利 104

一、环境知情权 105

二、环境事务参与权 107

三、环境结社权 110

四、环境救济权 115

第三节 宪法中的环境权利 116

一、中外宪法环保激励之比较 117

二、我国环境权利入宪建议 124

第四章 环境基本法中的赋能激励机制 129

第一节 我国原《环境保护法》中的激励条款及其实施 130

一、原《环境保护法》的激励条款 130

二、原《环境保护法》激励条款的实施 133

第二节 域外环境基本法中的赋能激励机制 133

一、域外环境基本法中的赋能激励 133

二、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中的赋能激励机制 135

第三节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修订与赋能激励机制设计 142

一、《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激励条款评析 142

二、《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赋能激励规范评析 143

三、《环境保护法修订案(草案三次审议稿)》赋能激励规范评析 146

四、新《环境保护法》的赋能激励机制评析 149

五、我国新《环境保护法》全面建立赋能激励机制的建议 153

第五章 环境法的民事激励机制 159

第一节 自然资源所有权制度的改造 161

一、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及其完善 162

二、自然资源集体所有权制度及其改造 163

第二节 自然资源使用权制度的变革 169

一、自然资源使用权“目的论”与自然资源经营性使用权 169

二、自然资源经营性使用权概览 172

三、自然资源经营性使用权的用益物权性质 181

四、关于自然资源经营性使用权“用益物权化”改革的政策和实践 184

第三节 环境物权法律制度的构建 191

一、环境物权的概念、性质和分类 191

二、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 194

第四节 环境资源用益物权的生态约束机制 197

一、环境资源利用的总量控制制度 198

二、环境资源利用的行政许可制度 204

三、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 206

四、生态保护的市场手段 215

第六章 环境法的行政激励机制 217

第一节 环境行政权和公民权及其激励 218

一、行政法的目标与激励机制 218

二、环境行政外部激励与行政内部激励 219

三、环境行政激励的法治化 233

第二节 环境行政外部激励机制 234

一、环境行政赋能激励详探 234

二、环保行政奖励制度分析与实证 267

第三节 环境行政内部激励机制 282

一、现行环境行政内部激励制度考察 282

二、现行环境行政内部激励制度评析 286

三、关于地方政府执行国务院“退耕还林”政策的实证分析 291

四、建立我国环境行政内部激励机制和配套机制的建议 297

第四节 环境行政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的关系——以生态补偿为例 300

一、我国生态补偿的政策、立法和实践 300

二、国家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政策 304

三、关于青海三江源生态补偿的实证 307

第七章 环境法的程序激励机制 311

第一节 环境法的诉讼程序激励机制 312

一、全面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312

二、完善环境侵权纠纷的私益诉讼制度 325

第二节 环境法的非诉讼程序激励机制 332

一、我国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制度的现状及缺陷 333

二、域外环境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方式 335

三、我国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制度的完善 336

第八章 环境法的国际激励机制 340

第一节 全球环境治理的国际法律激励 341

一、国际赋能激励 341

二、奖赏性激励 358

第二节 全球环境条约对发展中国家赋能激励的实证分析 362

一、保护大气领域条约的赋能激励机制及其实施 363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组成部分领域条约的赋能激励机制及其实施 387

三、《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激励机制及其实施 408

四、《防治荒漠化公约》对发展中国家的赋能激励机制及其实施 412

五、《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的赋能激励措施及其实施 419

六、《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赋能激励机制及实施 421

七、总结和展望 427

第九章 环境法的社会激励机制 431

第一节 环境自治与环境法的社会激励 431

一、环境管理与环境自治 432

二、环境自治与环境法的社会激励 438

第二节 环境法的国内社会激励 442

一、环境非政府组织的环保激励 442

二、行业协会的环保激励 452

三、基层自治组织的环保激励 458

第三节 环境法的国际社会激励 461

一、非政府组织的国际环保激励 461

二、企业的国际环保激励 467

三、个人的国际环保激励 469

第四节 环境法的社会激励机制与官方激励机制的互动 471

一、官方激励为社会激励提供生存、发展的空间和土壤 471

二、官方激励为社会激励的健康发展提供管理和指导 472

三、社会激励促进官方激励的发展 473

参考文献 475

后记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