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研究 人口发展战略与“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之三》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展规划与信息司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10106170
  • 页数:47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围绕人口计生工作考核评估体系,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深入分析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就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工作机制优化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1

第一章 背景与意义 1

第二章 目标与研究方法 1

第三章 主要发现 2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改革的进展 2

二、2009年各省考核评估指标的设置及与2005年的对比分析 6

三、我国各省区人口发展综合指数及分类 14

四、全国各省分类考核评估方案的分析 16

第四章 主要建议 18

一、运用逻辑框架法科学地编制考核评估指标体系 18

二、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必须遵循“分类指导”的原则 18

三、不同行政层级的考核评估重点 19

四、科学的指标体系不是一步到位而应该逐步完善 20

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考核评估指标体系 20

我国人口生育质量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25

引言 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 25

一、研究背景 25

二、研究目的 29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一、研究对象 31

二、研究方法 31

第二章 结果 32

一、文献综述研究结果 32

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 61

三、现场调查研究结果 79

第三章 讨论 81

一、文献综述研究讨论 81

二、数据分析研究讨论 83

三、现场调查研究讨论 86

第四章 研究总体结论 87

第五章 政策建议 88

一、文献综述研究政策建议 88

二、数据分析研究政策建议 90

三、现场调查研究政策建议 91

我国当前利益导向中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体现及今后改进对策 94

摘要 94

一、社会性别、性别平等与妇女地位 94

二、利益导向制度的实施情况 98

三、利益导向制度中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体现 99

四、现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制度中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不足 101

五、对策与建议 105

第一章 我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110

一、利益导向政策的实践 111

二、当前利益导向制度建设面临的挑战 119

第二章 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22

一、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需要 123

二、降低出生性别比、促进性别公正观念形成的需要 125

三、保障二女户与独生子女家庭利益的需要 127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129

五、计划生育改革创新的需要 130

第三章 我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制度的社会性别分析 131

一、我国当前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制度的内容体系 131

二、社会性别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制度 137

三、现有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中社会性别意识的体现与不足 139

第四章 定州市男到女家落户调查研究 145

一、研究背景 146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148

三、定州市招婿婚调查的基本情况 150

四、定州市招婿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57

五、主要研究结论 165

六、男到女家落户婚姻模式的社会意义 168

七、推广男到女家落户婚姻模式的可行性与政策建议 172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体系研究 176

第一章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基本判断 176

第二章 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综合分析 179

一、老年人生活保障问题 179

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94

第三章 发达国家构建人口老龄化综合对策的实践与经验 197

一、发达国家和国际社会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认识的变化 197

二、发达国家构建人口老龄化综合对策的过程 200

三、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综合对策的主要内容 203

四、发达国家构建人口老龄化综合对策的基本经验 213

第四章 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体系 214

一、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实践与经验 214

二、健全完善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体系的目标和原则 217

三、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体系的内容 217

第五章 对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几点建议 231

农村独生子女父母(50+)养老现状、预期与对策研究 238

第一章 问题背景与养老研究的理论基础 238

一、问题的提出 238

二、研究的现状 241

三、老年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242

第二章 农村独生子女父母(50+)养老状况的调查分析 246

一、调查与数据处理 246

二、调查数据分析 247

三、调查结论 282

第三章 计生奖励扶助政策与新农保衔接的调查分析 285

一、被调查地基本情况 285

二、新农保与计生奖扶政策的衔接模式 286

三、奖励扶助、特别扶助等奖励优惠政策 289

四、“十二五”期间独生子女父母(60+)数量与比例 290

五、实际工作中的困难与建议 291

第四章 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社会保障对策建议 293

一、高度重视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的社会保障问题 293

二、政府要承担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的社会保障的主要责任 294

三、“十二五”期间财政要划拨专款支持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社会保障项目 294

四、加强农村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建设,为老人提供活动交流平台 295

五、调动社会力量、鼓励民间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开展养老助老服务 296

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研究 298

导言 课题研究背景及框架 298

一、研究背景 298

二、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300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301

第一章 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的理论分析 303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的理论基础 303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财政保障的理论依据 308

第二章 人口和计划生育事权的历史演变及现今架构 309

一、“大人口”和“大统筹”的概念愈发清晰 310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事权范围逐渐扩大 313

三、多元事权主体格局逐渐形成 320

四、事权配置格局逐渐形成,重点推进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建设 324

第三章 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保障体制——财权历史演变 336

一、计划生育财政投入结构的历史演变 336

二、计划生育经费需求不断增长的原因 339

三、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资金投入机制的特色模式:财政投入为主的特征分析 340

第四章 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基本评价 343

一、现阶段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财政保障的主要做法和成绩 343

二、现行财政保障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344

三、现行财政保障机制的总体评价 347

第五章 “大人口、大统筹”背景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的构建 350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财政机制的设计原则 350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域的事权和财权配置:任务与定位 351

三、公共财政保障机制设计的思路 352

第六章 构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标准 355

一、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内容概述 355

二、构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的原则 356

三、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与指标体系构建 357

四、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体系 360

第七章 进一步优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税收政策 363

一、目前我国的税收制度中对与人口计生政策有关的项目给予了一定的优惠 363

二、我国税收制度在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开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364

三、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税收政策的改革方向 366

第八章 整合与创新:进一步完善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财政保障体制的对策和建议 369

一、提高思想认识,从理论高度认清计划生育在政府公共支出的重要位置 369

二、应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对称的各级财政投入机制 371

三、明确中央和省级财政责任,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372

四、落实计生优惠政策,逐步消化历史欠账 374

五、建立相互制约的经费管理机制,突出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75

六、构建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多种形式结合的投入体制 377

七、重视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的差别性财政政策 378

八、相关配套政策 379

第九章 结论 385

人口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建设和能力建设研究 388

第一章 人口计生管理及队伍建设的制度变迁 388

一、行政体制和制度环境 388

二、队伍建设发展的特征 389

三、教育培训制度 390

四、队伍结构与稳定性 391

五、非制度影响因素不可忽视 391

第二章 制度比较优势及分析 392

一、重庆案例:基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下的队伍管理制度建设 392

二、深圳案例:基于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下的队伍建设 394

三、香港地区:更多地体现服务理念 396

第三章 生殖健康咨询师新职业建设 396

一、阶段性成效 397

二、深圳生殖健康咨询师培训基地建设 398

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工作 400

四、新职业拓展面临的选择 401

第四章 建立能力综合评价指数体系 402

一、意义 402

二、能力综合评价指数体系 403

三、讨论 407

第五章 思考与建议 407

不同来源人口数据比较研究 411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问题发现 411

一、当前不同来源人口数据存在的差异 411

二、不同来源人口数据差异状况的评述 412

三、不同来源人口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探讨 415

第二章 不同来源人口数据差异比较的一般分析 416

一、登记方式导致出生人口数据差异 416

二、操作流程导致出生人口登记差错 417

三、制度和人为原因导致出生人口登记差错 424

第三章 不同来源人口数据差异实证分析 427

一、不同来源人口总量数据的差异比较 427

二、不同来源数据差异性的地域比较——苦竹乡、五眼泉镇和龙王镇 437

三、不同来源数据差异性的部门比较 450

第四章 不同来源人口数据的质量评价 458

一、基于总和生育率的质量评价 459

二、基于出生性别比的质量评价 461

第五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467

一、研究结论与主要发现 467

二、相关政策建议 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