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1105
第二部 科学话语共同体 1105
第十一章 话语的共同体与科学的分类谱系 1107
第一节 “两种文化”与科学话语共同体 1107
第二节 中国科学社的早期活动与科学家的政治 1125
第三节 世界主义与民族—国家:科学话语与“国语”的创制 1134
第四节 胡明复与实证主义科学观 1145
第五节 作为“公理”的科学及其社会展开 1169
第六节 现代世界观与自然一元论的知识分类 1200
第十二章 作为科学话语共同体的新文化运动 1206
第一节 “五四”启蒙运动的“态度的同一性” 1206
第二节 作为价值领域的科学领域 1208
第三节 作为科学领域的人文领域 1225
第四节 作为反理学的“新理学” 1247
第十三章 东西文化论战与知识/道德二元论的起源 1280
第一节 文化现代性的分化 1280
第二节 东西文化论战的两种叙事模式 1289
第三节 东/西二元论及其变体 1292
第四节 新旧调和论的产生与时间叙事 1296
第五节 总体历史叙事中的东/西二元论及其消解 1309
第六节 总体历史中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1314
第七节 从文化观的转变到主体性转向 1327
第十四章 知识的分化、教育改制与心性之学 1330
第一节 知识问题中被遮蔽的文化 1330
第二节 张君劢与知识分化中的主体性问题 1343
第三节 知识谱系的分化与社会文化的“合理化”设计 1370
第十五章 总论:公理世界观及其自我瓦解 1395
第一节 作为普遍理性的科学与现代社会 1395
第二节 科学世界观的蜕化 1403
第三节 现代性问题与晚清思想的意义 1410
第四节 作为思想史命题的“科学主义”及其限度 1424
第五节 哈耶克的科学主义概念 1438
第六节 作为社会关系的科学 1454
第七节 技术统治与启蒙意识形态 1486
附录一 地方形式、方言土语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形式”的论争 1493
第一节 作为“民族形式”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民族主义政治与文学问题 1495
第二节 “地方形式”概念的提出及其背景——战争对乡村与都市关系的重构 1499
第三节 “地方性”与“全国性”问题 1503
第四节 方言问题与现代语言运动 1507
第五节 “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否定之否定 1526
附录二 亚洲想像的谱系 1531
第一节 “新亚洲想像”的背景条件 1531
第二节 亚洲的衍生性:帝国与国家、农耕与市场 1539
第三节 亚洲概念与民族运动的两种形式 1552
第四节 民主革命的逻辑与“大亚洲主义” 1565
第五节 多个历史世界中的亚洲与东亚文明圈 1574
第六节 互动的历史世界中的亚洲 1592
第七节 一个“世界历史”问题:亚洲、帝国、民族国家 1603
参考文献 1609
人名索引 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