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原始社会 1
第一节 原始人群和母系氏族公社 1
一 中国历史的开端—原始人群时期 1
二母系氏族公社及其发展 6
第二节 父系氏族公社 私有制、阶级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14
一父系氏族公社及其社会经济的发展 14
二 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原始公社的解体 20
第二章 奴隶社会 26
第一节 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夏、商、西周 26
一夏、商的奴隶社会 26
二 西周奴隶制社会的继续发展 34
第二节 春秋时期奴隶制的逐步瓦解 43
一 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诸侯国争霸的战争 43
二奴隶、平民反对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斗争 50
第三节 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化 54
一 哲学、文学和史学 54
二 科学技术 58
第三章 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确立—战国、秦、汉(公元前475一公元220年) 61
第一节 封建社会的开始—战国 61
一 封建制度的确立 61
二 封建经济的发展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对立 65
三 封建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 70
四 诸子百家的争鸣 文化和科学成就 74
第二节 统一的秦朝 秦末农民大起义 80
一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80
二 巩固统一和专制集权的各项措施 82
三秦王朝对农民阶级的残酷压迫 85
四 陈胜吴广发动的农民大起义 87
第三节 西汉封建专制国家的发展 赤眉绿林起义 93
一汉统治者恢复封建秩序的政策 社会经济的发展 93
二 封建中央集权的巩固 99
三 国内各民族联系的加强 101
四赤眉绿林起义 104
第四节 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黄巾大起义 109
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109
二 黄巾大起义 115
第五节 秦汉时期的文化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119
一哲学、文学和史学 119
二 科学技术 122
三 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126
第四章民族的大融合和封建社会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公元220—907年) 130
第一节 三国鼎立和西晋的短期统一 130
一魏、蜀、吴三国鼎立 130
二 高门士族统治下的西晋 各族人民的反晋斗争 136
第二节 东晋十六国 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和北方的民族融合 140
一 东晋和十六国 140
二南朝和北朝 147
第三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154
一 哲学、文学和艺术 154
二 科学技术 158
三 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161
第四节 隋朝的统一 隋末农民大起义 163
一 隋朝的统一 163
二 隋末农民大起义 166
第五节 繁荣强盛的唐朝 唐末农民大起义 169
一 唐朝前期的封建政治 169
二 唐朝封建经济的繁荣 174
三 边疆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和各族人民联系的加强 178
四 唐朝后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184
五 唐末农民大起义 188
第六节 隋唐时期的文化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193
一 哲学、文学和艺术 193
二 科学技术 198
三 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201
第五章 封建经济文化的继续发展和各民族联系的进一步加强—五代、辽、宋、夏、金、元(公元907—1368年) 206
第一节 五代十国 北宋和辽、夏的并存 206
一 五代十国和北宋对中原、南方的统一辽、夏与北宋的关系 206
二 北宋的阶级状况和社会经济 215
三 北宋的农民起义 王安石变法 219
第二节 南宋与金的对峙 224
一 对峙局面的形成 224
二 对峙下的南方和北方 230
第三节 元朝的统一 元末农民大起义 233
一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统一中国 233
二 元朝的政治和经济 236
三 元末农民大起义 243
第四节 宋元时期的文化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248
一 哲学、文学和史学 248
二 科学技术 253
三 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259
第六章 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明、清(公元1368—1840年) 261
第一节 明朝封建统治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61
一 明初的经济和政治 261
二 明朝中期的社会矛盾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66
三 明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272
四 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276
五 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 满族的兴起 279
六明末农民大起义 283
第二节 清前期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进一步巩固 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高涨 289
一 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建立 清前期的社会经济 289
二 各族人民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和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进一步巩固 295
三 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300
四 封建压迫剥削的加重和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高涨 303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中外经济文化关系 308
一 哲学和文学 308
二 科学技术 314
三 中外经济文化关系 316
第七章 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公元1840—1864年) 321
第一节 鸦片战争 321
一 罪恶的鸦片贸易和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321
二 鸦片战争的经过 329
三 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34
第二节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339
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洪秀全的早期革命活动 339
二 太平天国革命的爆发和前期的迅速发展 344
三 太平天国前期的制度和政策 351
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354
一 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354
二 洋务派的出现和西太后的政变中外反动势力的结合 365
第四节太平天国后期的革命和斗争 369
一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和防御中的反攻 369
二 中外反动派的联合镇压 太平天国的失败 374
第五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时的文化和科学 378
一 新的社会思潮 378
二 科学技术 381
第八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矛盾的发展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公元1864—1901年) 383
第一节 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 383
一 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后中国社会经济的逐步半殖民地化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83
二 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 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 387
第二节列强对我国边疆的侵略 中法战争 392
一 列强对我国边疆和邻邦的侵略 392
二 中法战争 396
第三节 中日甲午战争和战后的民族危机 399
一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399
二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帝国主义列强阴谋瓜分中国 409
第四节 戊戌变法 415
一 改良主义思潮的出现和变法运动的兴起 415
二 百日维新和顽固派的反动政变 421
第五节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426
一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426
二 八国联军进攻中国和义和团英勇抵抗 431
三 清政府出卖义和团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436
第六节十九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443
一 社会思想和文化艺术 443
二科学技术 447
第九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机的加深 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公元1901—1918年) 450
第一节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进一步结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450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 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 450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455
第二节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的建立 466
一革命总爆发前夕的形势 466
二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 475
三封建专制制度的结束和袁世凯窃取政权 481
第三节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488
一反对袁世凯卖国独裁和复辟帝制的斗争 488
二军阀割据和段祺瑞的卖国独裁统治 孙中山发动的护法运动 495
第四节 辛亥革命前后的资产阶级文化和科学技术 498
一 辛亥革命前后的资产阶级文化 498
二科学技术 500
第十章 革命力量的发展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结束(代结束语 503
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壮大 农民斗争的发展 503
二 早期的新文化运动 506
三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结束 511
大事年表 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