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 1
1.1 经济法的产生及沿革 1
1.2 经济法的基础知识 3
1.2.1 经济法的概念及其特点 3
1.2.2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4
1.2.3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5
1.2.4 经济法的渊源 6
1.2.5 经济法的体系 7
1.3 经济法律关系 8
1.3.1 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8
1.3.2 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9
1.4 经济法律责任 11
第2章 公司法 13
2.1 公司法概述 14
2.1.1 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14
2.1.2 公司法的概念与特点 15
2.2 有限责任公司 16
2.2.1 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16
2.2.2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17
2.2.3 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 18
2.2.4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21
2.2.5 国有独资公司 22
2.3 股份有限公司 23
2.3.1 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23
2.3.2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23
2.3.3 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 25
2.3.4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 27
2.3.5 上市公司 28
2.4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义务 29
2.4.1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限制 29
2.4.2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 29
2.5 公司债券 30
2.5.1 公司债券的定义 30
2.5.2 公司债券的种类 30
2.5.3 公司债券的发行 30
2.5.4 公司债券的转让 31
2.6 公司的财务、会计 31
2.6.1 财务报告制度 31
2.6.2 公积金制度 32
2.6.3 公司利润的分配 32
2.7 公司的变更与终止 33
2.7.1 公司的变更 33
2.7.2 公司的终止 34
2.8 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35
2.8.1 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35
2.8.2 公司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35
2.8.3 有关单位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36
第3章 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 38
3.1 个人独资企业法 38
3.1.1 个人独资企业概述 39
3.1.2 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 40
3.1.3 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 42
3.1.4 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 43
3.2 合伙企业法 44
3.2.1 合伙企业法概述 44
3.2.2 普通合伙企业制度 45
3.2.3 有限合伙企业制度 51
3.2.4 合伙企业的解散、清算 54
3.2.5 违反合伙企业法的法律责任 54
第4章 外商投资企业法 56
4.1 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概述 56
4.1.1 外商投资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56
4.1.2 外商投资企业的种类 57
4.1.3 外商投资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58
4.1.4 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项目 58
4.1.5 外商投资企业的出资方式、比例 59
4.2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61
4.2.1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概念及设立条件 61
4.2.2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 62
4.2.3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 62
4.2.4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出资方式和出资额转让 63
4.2.5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期限、解散和清算 64
4.3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65
4.3.1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概念及设立条件 65
4.3.2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 66
4.3.3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 67
4.3.4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期限、解散和清算 67
4.4 外资企业法 68
4.4.1 外资企业的概念及设立条件 68
4.4.2 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 68
4.4.3 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 69
第5章 合同法 70
5.1 合同法概述 71
5.1.1 合同的概念 71
5.1.2 合同的分类 71
5.1.3 合同法的调整范围 72
5.1.4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72
5.2 合同的订立 74
5.2.1 合同订立的概念 74
5.2.2 合同的形式 74
5.2.3 合同的主要条款 75
5.2.4 格式条款的效力 75
5.2.5 合同订立的程序 76
5.2.6 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 78
5.2.7 缔约过错责任 79
5.3 合同的效力 79
5.3.1 合同的生效 79
5.3.2 有效合同 80
5.3.3 无效合同 80
5.3.4 可变更可撤消的合同 81
5.3.5 效力待定的合同 81
5.4 合同的履行 82
5.4.1 合同履行的规则 82
5.4.2 涉他合同的履行 83
5.4.3 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83
5.4.4 合同的保全措施 84
5.5 合同的担保 85
5.5.1 合同担保概论 85
5.5.2 保证 86
5.5.3 抵押 89
5.5.4 质押 92
5.5.5 留置 94
5.5.6 定金 95
5.6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95
5.6.1 合同的变更 95
5.6.2 合同的转让 96
5.7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97
5.7.1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概念 97
5.7.2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基本规定 98
5.7.3 合同的解除 98
5.7.4 债务相互抵销 99
5.7.5 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99
5.7.6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法律后果 100
5.8 违约责任 100
5.8.1 违约责任的概念 100
5.8.2 违约的分类 101
5.8.3 承担违约责任的形式 101
5.8.4 免责 103
第6章 知识产权法 104
6.1 知识产权法概述 105
6.1.1 知识产权法的概念 105
6.1.2 知识产权法的立法目的 106
6.1.3 知识产权法的渊源 106
6.2 专利法 107
6.2.1 专利法概述 107
6.2.2 专利权的主体 107
6.2.3 专利权的客体 108
6.2.4 专利权的取得、终止和无效 110
6.2.5 专利权的内容和限制 112
6.2.6 侵犯专利权的法律责任 114
6.3 商标法 115
6.3.1 商标法概述 116
6.3.2 商标权的取得 117
6.3.3 商标权的内容及限制 120
6.3.4 驰名商标的保护 121
6.3.5 侵犯商标权的法律责任 123
6.4 著作权法 124
6.4.1 著作权法概述 125
6.4.2 著作权的客体 125
6.4.3 著作权的主体 127
6.4.4 著作权的内容 128
6.4.5 著作权的取得、期限和限制 131
6.4.6 邻接权 133
6.4.7 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 135
第7章 票据法 138
7.1 概述 138
7.1.1 票据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138
7.1.2 票据的种类 140
7.1.3 票据法的概念和特征 141
7.1.4 票据法律关系 142
7.1.5 票据上的当事人 143
7.1.6 票据行为 143
7.1.7 票据权利 145
7.1.8 票据的抗辩 147
7.1.9 票据的丧失及补救 148
7.2 汇票 149
7.2.1 汇票的概念、特征及种类 149
7.2.2 出票 150
7.2.3 背书转让 151
7.2.4 承兑 152
7.2.5 保证 153
7.2.6 付款 154
7.2.7 追索权 154
7.3 本票 156
7.3.1 本票的概念及特征 156
7.3.2 本票的出票及付款 156
7.3.3 本票与汇票的关系 157
7.4 支票 157
7.4.1 支票的概念、特征及种类 157
7.4.2 支票的出票及付款 158
7.4.3 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关系 160
第8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 162
8.1 不正当竞争及反不正当竞争法 162
8.1.1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及特点 162
8.1.2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 163
8.2 不正当竞争行为 163
8.2.1 假冒与仿冒行为 163
8.2.2 商业贿赂 165
8.2.3 侵犯商业秘密 165
8.2.4 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166
8.2.5 低价倾销 166
8.2.6 违法的有奖销售 166
8.2.7 商业诽谤行为 167
8.2.8 串通招投标 168
8.2.9 附不合理条件交易 168
8.2.10 强制性交易 169
8.2.11 政府部门的限制竞争行为 169
8.3 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 169
8.3.1 监督检查的部门 169
8.3.2 监督检查部门的职权 170
8.4 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责任 170
8.4.1 民事责任 170
8.4.2 行政责任 170
8.4.3 刑事责任 170
第9章 产品质量法 171
9.1 中国产品质量立法体系和监管管理制度 172
9.1.1 产品质量法立法进程 172
9.1.2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172
9.2 产品质量与产品质量问题 174
9.2.1 产品 174
9.2.2 产品质量 174
9.2.3 产品瑕疵和产品缺陷 175
9.3 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175
9.3.1 作为的义务 175
9.3.2 不作为的义务 176
9.4 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176
9.4.1 作为的义务 176
9.4.2 不作为的义务 176
9.5 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责任 177
9.5.1 判定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 177
9.5.2 赔偿损害 177
第10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81
10.1 概述 181
10.1.1 消费及消费者的概念 181
10.1.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81
10.2 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 182
10.2.1 消费者的权利 182
10.2.2 经营者的义务 184
10.3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186
10.3.1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机构 186
10.3.2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187
10.3.3 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 189
第11章 银行法 191
11.1 商业银行法 192
11.1.1 商业银行的法律定义与法律特征 192
11.1.2 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 192
11.1.3 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194
11.1.4 商业银行的组织变动 195
11.1.5 存款人权利保护 196
11.2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198
11.2.1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 198
11.2.2 银行业监督管理职责 199
11.2.3 银行业监督管理措施 201
11.3 中央银行法 202
11.3.1 中央银行的组织性质 202
11.3.2 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 205
11.3.3 中央银行的业务 206
11.3.4 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 207
第12章 税法 209
12.1 税收和税法体系 210
12.1.1 税收与税法 210
12.1.2 税法的原则 210
12.1.3 税法的构成要素 211
12.1.4 税法的分类 212
12.2 税收管理体制 213
12.2.1 税收立法权的划分 213
12.2.2 税收执法权的划分 213
12.3 税收实体法 215
12.3.1 增值税 215
12.3.2 消费税 217
12.3.3 营业税 221
12.3.4 个人所得税 222
12.4 税收程序法 224
12.4.1 税务登记 225
12.4.2 账簿、凭证管理 225
12.4.3 纳税申报 226
12.4.4 税款征收 227
12.4.5 税收保全措施 227
12.4.6 强制执行措施 228
12.4.7 税收优先权 229
12.4.8 退还、补缴、追征税款 229
12.5 纳税人权利保护 229
第13章 劳动合同法 232
13.1 劳动合同概述 232
13.1.1 劳动合同的含义和特征 232
13.1.2 劳动合同的种类 234
13.1.3 我国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历史演变 235
13.2 劳动合同的订立 235
13.2.1 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 235
13.2.2 劳动合同的内容 237
13.3 无效的劳动合同 239
13.3.1 无效劳动合同的含义和种类 239
13.3.2 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 239
13.3.3 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 240
13.4 劳动合同的履行 240
13.4.1 劳动合同履行的含义 240
13.4.2 劳动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 241
13.4.3 劳动合同的中止履行 241
13.5 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与终止 242
13.5.1 劳动合同的变更 242
13.5.2 劳动合同的解除 243
13.5.3 劳动合同的终止 246
13.6 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 246
13.6.1 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认定 247
13.6.2 用人单位的违约责任 247
13.6.3 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承担的法律责任 248
13.7 非全日制用工合同和劳务派遣合同 248
13.7.1 非全日制用工合同 248
第14章 劳动争议处理法 250
14.1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概述 250
14.1.1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含义 250
14.1.2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历史发展 252
14.2 劳动争议调解 253
14.2.1 劳动争议调解的含义与特征 253
14.2.2 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253
14.2.3 劳动争议调解范围 254
14.2.4 劳动争议调解程序 254
14.3 劳动争议仲裁 256
14.3.1 劳动争议仲裁的含义与特征 256
14.3.2 仲裁与调解的区别 256
14.3.3 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 257
14.3.4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与仲裁人员 258
14.3.5 劳动仲裁案件的管辖 262
14.3.6 仲裁费用 262
14.3.7 劳动争议仲裁的参加人 263
14.3.8 仲裁程序 265
14.4 劳动争议诉讼 269
14.4.1 劳动争议诉讼的基本含义 269
14.4.2 劳动诉讼的管辖 270
14.4.3 劳动诉讼案件的参加人 270
14.4.4 劳动诉讼的费用 271
14.4.5 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程序 271
14.5 集体合同争议处理 274
14.5.1 集体争议的特征 274
14.5.2 集体争议产生的原因及处理 275
第15章 仲裁法与诉讼法 278
15.1 仲裁法 278
15.1.1 仲裁概述 278
15.1.2 仲裁法概述 280
15.1.3 仲裁机构和仲裁协议 281
15.1.4 仲裁程序 284
15.2 诉讼法 285
15.2.1 诉讼法概述 285
15.2.2 诉讼管辖 289
15.2.3 诉讼程序 290
参考文献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