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梦 大学发展之道 齐鲁高教论坛2013年论文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先金,宋尚桂,王希普主编
  • 出 版 社: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67006997
  • 页数:371 页
图书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立足我国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特征和国际发展潮流而提出的深刻命题,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梦想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当“中国梦”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同我国大学教育改革凝聚起来的那一刻,“大学梦”就被赋予了共同愿景的深刻内涵,这也是当下中国大学发展的主题。本书围绕大学教育改革这一中心议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解读“大学梦”的丰富内涵,从多个视角分析和探讨新时期我国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总结各校开展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本书重点在于围绕高等院校教育教学领域综合改革,目的是提升高校内涵发展,突出人才培养质量。读者对象为高等教育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高教研究机构负责人、高校教师等。

大学沉浮:近代以来的中国“大学梦” 1

理论篇 2

教育家型大学校长的内涵与特质探议 2

摭探我国大学校训的历史发展及其现实启迪 11

关于中国大学改革的一些认识 32

新形势下我国普通高校法学本科人才培养困境与应对 37

信仰之光将照耀着人们前行的道路 45

探索创业型大学之路,引领高职发展新突破 49

加强校外基地建设,提升实践育人质量 54

欧美国家教育资源配置研究综述 58

大学章程的内涵、本质及其功能基础 64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71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78

高校发展之梦与“六劳”意识教育 8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认知心理学的启示 89

美国大学学生服务组织的特点及其启示 93

教师职业敏感性之我见 101

高校教学改革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失与对策 106

我国生涯辅导的发展历程评析 113

离技术太近,离教学太远 120

对大学生道德认知教育的思考 129

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现状反思与探索 133

心理罢工 138

统和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下的大学发展及路径探析 143

关于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问题的思考 149

弘扬延安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157

基于基本素质与能力达标认定 提升中青年教师执教能力 161

加强高校校际合作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166

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推进建设行业人才供需对接 171

依托网络课程中心,促进课程改革,助推大学梦 186

我国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对新就业大学生企业心理契约构建影响的研究 191

浅议辅导员在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96

社区服务学习: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模式探索 201

国内外医学人才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208

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研究综述 213

我国综合性高校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7

精细化管理:大学管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222

大学生社交焦虑、人际关系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 228

高职院校学生生态道德现状、成因及对策探析 235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问题与对策 241

实践篇 248

美国高校交互式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248

新形势下跨学科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 256

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保险营销》教学模式的探讨 261

研究型学习法在《著名方书选读》教学中的应用 265

隐性知识视角下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探讨 268

中药化学教学改革及其体会 273

中医药院校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276

研究生《现代针灸与实验研究》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 284

民事诉讼法学实践教学运行模式改革与完善 288

专业学位硕士生课堂生态性深化教学模式的授课方法阐述 293

基于支架式教学法的认知心理学教学模式研究 298

应用心理学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初探 303

协同创新框架下的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308

浅谈新形势下的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 315

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及实践 319

基于强化专业实践能力的财会类专业学生实习问题探讨 325

材料学一级学科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实践 331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Java教学方法研究 334

浅谈“80后”班主任如何做好“90后”大一新生的指导工作 338

高效课堂 345

合作学习在高校应用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351

案例教学法在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中的运用 356

浅析参与式会计教学改革效果 362

试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运行机制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