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临床基础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癌症瘀毒论的概念 4
第二节 癌症瘀毒的文献研究 4
一、历代中医对癌症的认识 6
(一)宋代以前中医对癌症的认识 6
(二)宋元时期中医对癌症的认识 10
(三)明清时期中医对癌症的认识 11
二、历代医家对瘀毒的认识 15
三、现代医家对瘀毒的认识 19
第二章 癌症瘀毒的中医病因病机病理 21
第一节 病因 21
一、主要病因 21
(一)瘀毒互结 22
(二)情志因素 23
二、其他病因 25
(一)化学性因素 25
(二)遗传因素 27
(三)体质因素 27
(四)饮食因素 28
(五)起居环境因素 30
(六)病毒感染因素 32
第二节 病机 32
一、瘀久化毒 32
二、正虚邪伏 33
三、脏腑失调 34
四、阴阳失调 34
五、血气不和 35
第三节 病理 35
一、瘀毒 35
二、气滞 36
三、血瘀 37
四、痰瘀 38
五、虚损 39
六、传舍 40
第三章 癌症瘀毒的诊断 42
第一节 望诊 42
一、一般观察 43
二、癌症特色望诊 44
三、舌诊 45
附:舌诊研究 47
四、耳诊 55
第二节 闻诊 57
一、听声音 57
二、嗅气味 59
第三节 问诊 59
一、问寒热 59
二、问汗出 60
三、问头身 60
四、问耳目 61
五、问饮食与口味 62
六、问二便 62
七、问经、带、胎、产 63
第四节 切诊 64
一、脉诊 64
二、触诊 65
第四章 癌症瘀毒的辨证 66
第一节 常用辨证方法 66
一、八纲辨证 66
二、病因辨证 67
三、气血津液辨证 68
(一)气病辨证 68
(二)血病辨证 69
(三)气血同病辨证 69
(四)津液辨证 70
四、脏腑辨证 70
(一)心病辨证 71
(二)肺病辨证 71
(三)脾病辨证 72
(四)肝病辨证 73
(五)肾病辨证 74
(六)腑病辨证 75
(七)脏腑兼病辨证 76
五、六经辨证 78
(一)太阳病证 79
(二)阳明病证 79
(三)少阳病证 79
(四)太阴病证 80
(五)少阴病证 80
(六)厥阴病证 80
第二节 伟达治癌十纲辨证法 81
一、辨阴阳 82
(一)阴证(阴盛阳虚) 82
(二)真阴不足证 82
(三)阳证(阳盛阴虚) 82
(四)真阳不足证 82
二、辨气血 82
(一)气滞血瘀证 83
(二)气血不足证 83
三、辨虚实 83
(一)虚证 83
(二)实证 84
四、辨寒热 85
(一)寒证 85
(二)热证 86
五、辨燥湿 87
(一)湿证 87
(二)燥证 88
第三节 肿瘤的辨证分型 88
一、瘀毒互结证 88
二、气滞血瘀证 89
三、痰湿凝聚证 90
四、热毒内炽证 91
五、气血不足证 92
六、脏腑亏虚证 92
七、阴阳失调证 93
八、气虚血瘀证 95
九、阴虚火旺证 96
十、阳虚水泛证 96
第五章 癌症瘀毒治疗的中医基础理论 98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 98
一、阴阳学说 98
二、五行学说 99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学说 100
第三节 扶正祛邪治疗癌症学说 102
一、治癌扶正法 102
二、治癌祛邪法 103
下篇 临床治疗 107
第六章 头颈部肿瘤 107
第一节 脑瘤 107
附:脊髓肿瘤 114
第二节 鼻咽癌 115
第三节 舌癌 120
第四节 喉癌 125
第五节 甲状腺癌 127
第七章 胸部癌症 134
第一节 肺癌 134
第二节 纵隔肿瘤 144
第三节 乳腺癌 147
第八章 消化系统癌症 156
第一节 食管癌 156
第二节 胃癌 164
附:贲门癌 173
第三节 大肠癌 177
第四节 原发性肝癌 188
附:中医对肝癌的辨证论治 202
第五节 胰腺癌 206
第九章 泌尿生殖系统癌症 216
第一节 肾癌、肾盂癌 216
第二节 膀胱癌 226
第三节 卵巢癌 233
第四节 宫颈癌 239
第五节 子宫内膜癌 247
第十章 造血、淋巴系统及骨肿瘤 254
第一节 恶性淋巴瘤 254
第二节 白血病 265
附:恶性组织细胞瘤 278
第三节 骨肿瘤 279
附一:多发性骨髓瘤 285
附二:软组织恶性肿瘤 286
附录 289
一、伟达治癌十论 289
二、慈丹系列药 298
三、伟达治癌十六特效方 304
四、伟达慈丹四位一体康复疗法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