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为什么这么难》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英杰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503551321
  • 页数:39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论述了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经济问题,并对很多具体问题提出极富参考价值的思考和建议。分为六大部分,分别为:产权制度、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分配制度、股市、宏观调控、中国经济改革方向。在每个大框架内,作者从当下社会热点入手,撰写系列短文,短小精悍又切中时弊,深入而又浅出地说明很多社会问题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有理论深度也有现实意义。

第一篇 保尔·柯察金的困惑与产权制度 3

保尔·柯察金的困惑与产权制度 3

“官位”之产权属性分析 7

本·拉登与产权市场 11

高尔夫球之争与知识产权意识 14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知识鼓励创新 17

选择权也是财富之泉 19

中国人为什么勤劳却不富有 23

从交易费用看经济发育 26

公园晨练冲突中的经济学含义 29

民营消防队为何“见火不救” 32

权利的证明与财富的增进 35

改革为什么这么难 39

官民比例与人民币币值 42

高经济增长率下的低教育回报率之谜 45

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 48

创新型国家不仅仅是科技创新 51

人力资本预期收益下降是内需不足的主要诱因 54

第二篇 谁该摘取中国经济成长的果实 59

谁该摘取中国经济成长的果实 59

中国人在为这个世界供应午餐 62

期待工资引领新型增长模式 65

外资对于我们真的那么重要吗 68

出口对于我们真的那么重要吗 72

出口导向型经济还能带来什么 75

让国内资本更多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78

追求外贸平衡不是我国经济首要任务 81

警惕“荷兰病”魔咒袭扰中国经济肌体 84

汇改攻坚箭在弦上 87

以什么“内热”抵御“外冷” 90

第三篇 和谐社会核心是什么 95

和谐社会核心是什么 95

缓解收入不平等关键是降低贫困 102

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 106

收入差距拉大是全球性问题 109

富士康事件的含义:必须支付的工业化成本 112

构建和谐社会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15

建设新农村不能脱离城市化进程 119

薛宝钗的和谐观 122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之最终目的 125

中国经济如何实现“第二次转型” 128

分配制度改革:新一轮改革的切入点 131

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135

财政政策应关注提升消费性需求 138

劳动者收入占比下降不是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 141

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包容性增长 145

重视解决我国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冲突 148

“占领华尔街”反映资本主义内生危机吗 152

文化建设支撑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155

第四篇 别把希望都寄托在股市上 161

别把希望都寄托在股市上 161

自主创新绕不过股市这道坎 164

居民敢不敢消费投资与金融市场改革有关 167

中国资产价格:泡沫多大才危险 170

中国股市上涨对拉动消费作用不大 173

资本市场变化挑战中国政府调控能力 176

资本自由流动的自由度该有多大 180

增加就业还需加速推进资本深化 183

股市问题全该由政府来“扛”吗 186

继续强化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 189

谨防流动性过剩变为流动性危机 192

稳物价和保增长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195

防范金融风险必须两手抓 199

中国有信心维护金融稳定 202

保持经济增长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基础 205

巨额信贷潜在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208

第五篇 中国宏观调控的出路在哪里 213

中国宏观调控的出路在哪里 213

解决中国关键问题唯有依靠民间力量 217

对我国近期物价走势的判断 222

政府全面退出要素市场应成为改革主攻方向 228

远离重商主义是我们现实的选择 232

“索罗诅咒”与中国经济增长 235

政府支出转向是当前紧迫问题 238

投资低效是危害经济的祸首 242

我们更看重发展的效益和质量 245

历次投资过度引发经济过热都与央行独立性缺失有关 247

转变需求结构是当务之急 250

中国农业出路何在:城市化与工业化需求驱动 253

咸鸭蛋、多宝鱼与“看得见的手” 256

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当前经济突出问题 259

有效运用金融手段搞好宏观调控 262

自主创新为何要强调需求导向 265

从紧货币政策面临刚性约束 268

把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 272

中国经济在“两难”中前行 275

两难中的货币政策 278

“收紧银根”能抑制物价上涨吗 281

宏观调控欲往何方 284

坚持宏观调控基本取向不变 287

以市场之手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90

第六篇 未来三十年发展的指向:制度与理念并举 295

未来30年发展的指向:制度与理念并举 295

制度建设为中国经济释放潜力 299

下一步改革模式应转变成:政府主导和公众参与型 302

中国经济发展亟待摆脱凯恩斯主义思想的羁绊 305

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期优势和长期优势 312

中国经济如何突围:松绑加放手 315

重要历史关口期盼中国农村“二次革命” 318

下一个30年的三大挑战 321

下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26

中国经济增长的优势和活力源泉 329

政府投资的重点应在哪里 332

当前我们更需要熊彼特 334

中国经济亟待解锁 337

跨过经济结构调整这一关 340

从体制上解决产能过剩的深层次问题 343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哪里 346

高储蓄率还会那么重要吗 350

重视反危机中经济增长的代价 353

“后危机”背景下中国发展战略的选择 357

转变发展方式须首先转变发展思想 361

抓住机遇全面启动民间投资 365

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368

科技发展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371

中小企业不只缺“钱” 374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转型创新 377

中国经济发展亟待突破“锁定”状态 380

“围魏救赵”走出中国经济困境 385

中国经济不转型难以为继 388

中国新一轮改革大幕已经拉开 391

后记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