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目录 1
民国 1
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 1
国民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2
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3
国民革命军北伐开始 4
北伐军在湖南、湖北的胜利 5
北伐军在江西、福建、浙江等地的胜利 6
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8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9
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干涉 10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1
马日事变 12
七·一五政变 13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 13
第二次北伐战争与北洋军阀政权的覆灭 14
国民党实现全国统一 16
南昌起义 17
八七会议 19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20
黄麻起义 22
广州起义 23
湘南暴动 27
鄂中、鄂西秋收起义和年关暴动 29
广西百色、龙州起义 31
工农革命军第一次反“进剿” 34
红四军第二次反“进剿” 35
红四军第三次反“进剿” 35
红四军第四次反“进剿” 36
中共六大 37
古田会议 38
土地革命的开展 39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 40
“九·一八”事变 42
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43
“一·二八”淞沪抗战 44
伪满洲国的建立 45
“攘外必先安内” 46
长城抗战 47
福建事变 48
“左”倾的冒险主义军事战略方针 49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50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泛滥 50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红军长征的开始 52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作战 53
红军长征的胜利 56
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70
华北危机 75
“一二·九”运动 77
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78
对日外交日趋强硬和抗战准备 78
沟通国共对话以图政治解决 79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公布和国民大会的筹备 80
《八一宣言》的发表和瓦窑堡会议的召开 82
红一方面军东征 83
红一方面军西征 87
两广事变和绥远抗战 91
西安事变 92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94
卢沟桥事变 95
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10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101
“八·一三”淞沪抗战 101
太原会战 112
南京保卫战 119
徐州会战 122
武汉会战 125
日本扶植下的傀儡政权 129
八路军出师抗日 129
八路军四大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130
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131
新四军挺进华中敌后 135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 139
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39
国民参政会的成立及其初期活动 140
日本侵华策略的调整 141
远东慕尼黑阴谋 142
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143
国统区的战时财政经济措施和成就 145
汪精卫叛国 146
南昌会战和随枣会战 147
第一次长沙会战 147
桂南会战和1939年冬季攻势 148
枣宜会战 148
第二次长沙会战 149
第三次长沙会战 150
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 151
皖南事变和第二次反共高潮 152
中国民主同盟的建立 153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54
百团大战 155
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 156
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抗战 157
敌后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158
大生产运动 159
整风运动 161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对日、德、意宣战 162
《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和中国战区的成立 163
中美、中英“平等新约”的签定 164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 165
豫湘桂战役 167
中国战区军民的大反攻 168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根本转折 169
中共七大 170
国民党六大 171
雅尔塔会议与中苏谈判 172
美、苏对日军的沉重打击 173
日本投降 174
重庆谈判 175
马歇尔使华与《停战协定》 176
“一二·一”惨案 177
政治协商会议 178
四平保卫战 180
东北根据地的建立 181
练兵、减租、生产和土地改革运动 181
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军事部署 182
内战的全面爆发 183
国民大会和《中华民国宪法》 184
国民政府再度改组 185
《中美商约》 185
国统区人民的反美反蒋斗争 186
国民党的经济危机 188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189
《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 190
十二月会议 191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土地改革总路线 192
辽沈战役 192
淮海战役 194
平津战役 196
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198
和平阴谋和南京政权的覆灭 19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