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运行机制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世谊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45173
  • 页数:327 页
图书介绍:本书面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现实困境与问题、结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未来前瞻性趋势,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运行机制的课题研究,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理论、科学内涵进行梳理和阐述,结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状况和党员思想状况调查,分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面临的现实问题,总结概括苏南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经验,沿着涵盖制度、体系、机制的大机制建构的创新性思路,提出建设党建运行机制体系的命题。该书具有重要的政治应用价值、理论创新价值、制度设计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

第一章 导论 1

一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问题研究述评 5

1.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历史沿革与现实依据 5

2.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现实困境与面临挑战 7

3.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途径与机制 10

4.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基础 14

5.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研究的总体评价 17

6.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研究的主要薄弱之处 17

二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研究的着力点和未来趋势前瞻 19

1.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研究的着力点 19

2.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研究趋势的前瞻性分析 21

三 本书价值与目标 25

1.政治应用价值 25

2.理论创新价值 26

3.制度设计价值 26

4.实践指导价值 27

5.课题研究目标 27

四 本书的规划设计 28

1.本书的研究思路 28

2.本书的研究方法 31

3.本书的主要观点 33

4.本书的创新之处 40

第二章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发展阶段与概念界定及现实问题 43

一 发展沿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演进历程 43

1.以新兴领域破题为标志的发展阶段(1992—2001年) 44

2.以突破关键环节为标志的发展阶段(2001—2007年) 46

3.以完善制度体系为标志的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 47

二 相关概念界定 49

1.非公有制经济的概念厘定 49

2.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相关称谓与演变 52

3.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中的制度、体制、机制概念辨析 59

4.关于非公经济组织反腐倡廉建设相关概念等的界定 61

三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社会背景与现实困惑 64

1.社会转型与党的社会治理功能 64

2.社会转型中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现实困惑 66

3.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面临许多复杂问题 69

4.处于探索阶段非公企业纪检组织建设的薄弱环节较多 70

四 传统党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领域遭遇机制困境 72

1.动力不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传统党建的挑战 72

2.制度脱节:传统党建模式滞后于党建实践 73

3.角色错位:政治逻辑与经济逻辑的双重错置 74

4.功能障碍:组织地位“虚化”与党员角色“边缘化” 75

5.机制冲突:党建机制与企业治理存在的兼容性不足 76

第三章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与党员思想状况分析——以苏南地区为例 78

一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与党员思想状况调查 79

二 苏南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现状评估 80

1.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情况:成效显著,但存在隐忧不少 82

2.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作用发挥情况:主流积极,但表现参差不齐 85

3.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先进性作用发挥情况:效果积极,但程度不尽理想 87

三 苏南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基本特点与思想状况 88

1.党员基本特点:优势明显,但问题也较多 89

2.政治观:对政治主流认同度较高,但没有达到高度统一 93

3.价值观: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占据主流,但信仰多元化初见端倪 96

4.社会观:公民意识较为突出,关系切身利益的经济问题成关注焦点 102

5.生活观:生活观念趋向多元化,对生活问题的态度偏向宽容 105

6.学习观:学习受到重视,但学习内容上重业务轻党建 109

第四章 江苏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模式创新 113

一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苏南经验:总体评估 114

1.组织覆盖率高位提升 115

2.工作力量坚强有力 116

3.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117

4.舆论氛围逐渐增强 118

5.创新举措持续推出 119

二 非公经济组织反腐倡廉建设的创新实践:以苏南地区为例 120

1.精心组织策划,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 120

2.加强政策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反腐倡廉建设形成了创新的制度成果 122

3.深化理论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反腐倡廉建设收获了积极的理论成果 123

三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江苏经验:模式创新 125

1.基层党建九大工作法 125

2.雨润集团“双重管理”模式 127

3.红豆集团“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模式 129

4.苏宁电器集团“党建文化管理”模式 135

5.沙钢集团“党建绩效管理”模式 137

6.同科集团构建企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成功实践 140

7.三胞集团构建非公企业纪检组织建设的新机制 143

四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江苏经验:区域创新 146

1.苏州高新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147

2.昆山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156

3.南京市鼓楼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162

4.南京市非公有制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创新实践 170

5.苏州市非公企业党的纪律监督工作实践 175

6.溧阳市坚持纪律监督与预防腐败并重助推非公企业健康发展 180

第五章 江苏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状况调查及江苏经验的启示 185

一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透析 185

1.表象成因:主观认识偏差导致相关主体对党建工作缺乏热情 186

2.深层原因:制度设计缺陷不足以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 189

3.本质原因:党建工作与各利益主体之间未形成“激励相融”的互动机制 194

4.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反腐倡廉建设需要深入探索的几个问题 197

二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支持要素分析 198

1.整合资源形成整体合力 199

2.找准与企业发展的利益契合点 202

3.构建体现先进性的党员人才队伍 205

4.创新发展党的活动载体 209

5.为党的活动提供物质保障 211

6.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反腐倡廉建设提供有力工作支持 214

三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实践创新的苏南经验 217

1.构建和谐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功能定位 217

2.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服务“和谐企业建设”开展党建工作的经验 220

3.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关键环节 223

4.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反腐倡廉建设的职能要求与机制 225

第六章 嵌入式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运行机制体系 227

一 机制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发展的根本导向 228

1.机制创新:确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有效运行的目标指向 229

2.机制创新:奠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有效运行的发展基础 230

3.机制创新: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具体运行的基本内容 231

二 嵌入性治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全新分析框架 231

1.嵌入性治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有效治理模式 233

2.引入“嵌入性制度”的意义:有利于增强现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模式的适应性 235

3.引入“嵌入性制度”的可能性:企业治理机制与党建机制的契合 236

三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引入嵌入性理论的整体思路 239

1.关系性嵌入:在制度化信任的基础上强化组织认同 240

2.结构性嵌入:构建多元嵌入的网络治理模式 242

3.资源性嵌入:在互补性资源基础上强化多边合作 243

四 嵌入性框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运行机制体系构建 245

1.根据党建目标任务要求,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领导协调机制 246

2.坚持统筹共建原则,形成非公领域党组织全覆盖的组织建设机制 251

3.坚持政治核心地位与服务功能,形成党组织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发挥机制 253

4.以和谐企业的利益共识为基础,形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工作激励机制 256

5.引入成本效益概念,构建科学规范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绩效考评机制 259

6.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人才需求,构建党建人才队伍培养机制 264

7.改革党员组织管理制度,构建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266

8.健全党建工作条件支持体系,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长效运行保障机制 270

9.构架廉政风险防控网络,形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反腐倡廉建设创新机制 273

第七章 结语 279

一 执政资源整合是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运行机制的重要保障 279

二 对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运行机制的几点规律性认识 282

三 进一步准确把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几个问题 285

附录 290

附录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调查问卷(2008年) 290

附录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问题调查问卷(2009年) 295

附录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调查问卷(2010年) 299

附录四: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思想现状问卷调查(2011年) 305

附录五:江苏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思想状况调查问卷(2012年) 310

主要参考文献 316

后记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