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看中国 18世纪西方中国国民性思想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丛兰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48495
  • 页数:206 页
图书介绍:18世纪,西方的中国热蔓延至思想界,关于中国国民性,历时地形成两个观点截然不同的派别:以莱布尼茨、伏尔泰为代表的“颂华派”,该派基于对中国政治制度和伦理型文化的肯定,赞美了中国人“守德”“和平”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人格;以孟德斯鸠、赫尔德为代表的“贬华派”。此派以进步史观为理论根据,自由主义为批判武器,全盘否定和批判了中国的专制制度及制度中的中国国民“抱残守缺”“奴性”等人格特征,奠定了19世纪西方中国人观的基本话语框架。在今天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大潮之中,理性反思这些思想可起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

第一章 导论 1

一 选题缘起及意义 2

(一)选题缘起 2

(二)选题的意义 3

二 既有研究述评 6

(一)对农民土地权益的考察 7

(二)对失地农民补偿安置问题的审视 8

(三)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探讨 9

(四)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分析 10

(五)对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的论述 12

(六)简要述评 13

三 核心概念与分析框架 15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5

(二)分析框架 26

四 研究方法 30

(一)研究方法的确立 30

(二)研究实地的选择 32

(三)资料收集方法 36

第二章 城市化推进与农民失地 38

一 开发区启动的梦想 40

(一)农民失地前的生产和生活 40

(二)开发区启动的梦想 44

二 开发区建设中政府行为的失范 47

三 开发区内资本的无序扩张 53

四 失地引发的困扰 56

第三章 失地农民利益的表达 66

一 沉默的大多数 72

(一)沉默的大多数 72

(二)沉默的背后:丧失话语权的无奈 76

二 激进的个人吁请 79

(一)公开的道德控诉 80

(二)不懈的上访 83

(三)纠诉缠讼 87

(四)暴力抗议 91

(五)以死抗争 94

三 集体维权行动 97

(一)集体上访:向政府“诉苦” 97

(二)“民告官”:寻求法律援助 101

(三)“群起闹事”:以暴促变 104

第四章 失地农民利益表达的社会空间 112

一 失地农民利益表达制度存在的缺陷 113

(一)民意代表机构的名与实 114

(二)政治协商制度的局限 116

(三)信访制度链条断裂 118

(四)政党利益表达制度的困境 120

(五)领导接待制度的形式化倾向 122

二 地方政府的稳定逻辑与失地农民利益的表达 123

(一)“控制—稳定”:地方政府的稳定逻辑 123

(二)“非问题化”:地方政府稳定逻辑的实践与失地农民利益的表达 129

三 乡村治理格局与失地农民利益的表达 139

第五章 在良性互动中实现失地农民利益的有序表达 144

一 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知情权 144

(一)明晰农民的土地权能 146

(二)健全土地征收法律制度 150

(三)规范土地征收程序 152

二 健全和完善失地农民利益表达的渠道 155

(一)改革和完善信访制度 157

(二)提升大众媒体在失地农民利益表达中的作用 163

(三)改革和完善其他利益表达渠道 169

三 积极拓展失地农民利益表达的组织空间 172

(一)拓展农民组织空间的重要意义 173

(二)拓展农民组织空间的措施 178

主要参考文献 184

后记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