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庆阳农耕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1
一、基本概念释义 1
二、庆阳农耕文化的内涵 4
三、庆阳农耕文化的特点 11
第二节 庆阳农耕文化发生的背景 15
一、地形与地貌 15
二、气候与水系 23
三、植被与物产 29
四、生态环境的变迁 35
第三节 历代庆阳的耕耘者 40
一、庆阳历代人口的变化 41
二、移民与庆阳农耕文化的嬗变 45
第四节 庆阳农耕文化研究综述 55
一、主要成就 55
二、争议焦点 58
三、问题与思考 68
第二章 庆阳周祖农耕文化 70
第一节 周人在庆阳的活动 70
一、不窋奔戎狄 70
二、公刘迁豳 72
三、古公亶父迁岐 74
第二节 《诗经》映现的周祖农耕文化 77
一、《公刘》与《七月》 77
二、农业 79
三、畜牧业 87
四、手工业 88
五、周先祖时代的礼乐文明 92
第三节 传说对周祖农耕文化的印证 96
一、人物传说 96
二、地名传说 100
三、农事传说 102
第四节 周祖农耕文化的价值 102
一、传统礼乐文化的肇始 102
二、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 105
三、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 107
第三章 庆阳农耕文化发展历程 110
第一节 拓荒时期(距今20万年—公元前272) 110
一、原始农业 110
二、义渠戎国时期 113
第二节 渐进时期(公元前272年—581年) 115
一、战国秦——西汉时期 115
二、东汉时期 122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23
第三节 发展时期(581年—1127年) 127
一、隋唐五代时期 127
二、北宋时期 131
第四节 缓慢发展时期(1127年—1912年) 135
一、金元时期 135
二、明清时期 138
第五节 新生时期(1012年—1949年) 141
一、民初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41
二、陕甘宁边区时期 144
第四章 庆阳农耕思想 148
第一节 先周时期的农耕思想 148
一、相地之宜的合宜思想 148
二、居者有畜的富民思想 149
三、匪居匪康的忧患意识 149
四、贵和尚中的社会观念 150
第二节 古代官员的农耕思想 151
一、晁错的移民思想 152
二、谷永的灾异思想 153
三、范仲淹营田思想 155
四、傅宏烈的减负思想 156
第三节 庆阳籍学者的农耕思想 158
一、王符的农业思想 158
二、傅玄的农业思想 164
第五章 庆阳农耕风俗 171
第一节 典籍中的庆阳农耕风俗 171
一、先王遗风 172
二、俗勤稼穑 172
三、赋性忠朴 173
四、耕读持家 173
第二节 农耕技术民俗 174
一、生产工具 174
二、农耕技术 175
第三节 歌谣与农耕文化 178
一、诗词中的农耕文化 178
二、民歌中的农耕文化 181
三、农耕谚语 183
第四节 民俗事象与农耕文化 189
一、节令中的农耕文化 189
二、庙会中的农耕文化 192
三、祭祀与农耕文化 196
四、社火对农耕文化的渲染 200
五、食宿对农耕文化的折射 201
第六章 庆阳农耕文化新葩 205
第一节 农耕文化事业 205
一、惠农新举 206
二、新农村建设 208
三、农家书屋 210
第二节 农耕文化产业 213
一、农耕文化节 213
二、农耕旅游文化 220
三、民间文艺 223
第七章 农耕文化发展策略 227
第一节 农耕文化底蕴展示 227
一、文化元气涵养 227
二、场所文脉回归 229
第二节 农耕文化产业园建设 232
一、农耕文化产业园 232
二、农耕文化特色景观 235
第三节 农耕文化产业园的个案分析 238
一、国内著名农耕文化产业园 238
二、庆阳周祖农耕文化产业园区 245
第四节 农耕文化创意产业 250
一、文化创意 250
二、发展创意农业 252
三、开发特色农业 254
第五节 庆阳农耕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259
一、加快农耕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260
二、庆阳农耕文化产业SWOT分析 262
三、庆阳市农耕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270
参考文献 272
后记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