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伦理学中人的镜像 1
第一节 自由:人的精神性的第一种体现 5
1.自由把人界定为是一种开放的项目 5
2.自由受理性的引导 6
3.对自由本性的认知史 7
4.自由主义的政治观 8
第二节 道德:人的精神性的第二种体现 10
1.道德:从直接性和差异性到抽象性和平等性 11
2.抽象性、平等性道德的基本特征 14
3.两种道德与适用范围 16
第三节 总结与余论 18
第二章 何为伦理学 21
第一节 伦理学、伦理、道德、行为规范 22
第二节 实存世界、价值世界、价值、价值观 23
第三节 普遍价值 27
第四节 自然的或特殊的道德与道德相对主义 30
第五节 普遍的或人工的道德与普世道德观 34
第六节 描述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元伦理学、应用伦理学、法律对道德的减负作用 40
第七节 总结与余论 48
第三章 道德规范的起源 51
第一节 道德规范起源于对所有的人共通利益的维护 58
第二节 道德规范:从不伤害、公正到仁爱 69
第三节 为什么不应逃票乘车:制裁机制、道德情感、心理健康 74
第四节 总结与余论 86
第四章 论道德义务的人权基础 89
第一节 现代社会义务观的社会历史背景 92
第二节 义务来自于人的权利 95
第三节 现代社会义务的样态 97
第四节 总结与余论 101
第五章 德性论及其命运 103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 106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共同体主义式的变形 108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普遍主义的变形 110
第四节 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明智论的变形 115
第五节 总结与余论 120
第六章 功利主义及其价值 123
第一节 功利主义的主要代表:边沁、密尔、西季威克 124
第二节 行为功利主义、规则功利主义、平均效用功利主义、偏好功利主义 127
第三节 功利主义的弱点 130
第四节 功利主义的优势 131
1.以整体和未来为导向的思维方式 133
2.“快乐”原则的广泛应用 134
3.“感受性”标准的强大解释力 136
第五节 总结与余论 138
第七章 义务论及其遗产 141
第一节 康德伦理学的基本架构 143
第二节 康德伦理学的启迪价值 147
1.道德的普世性 147
2.人是目的 152
3.自由原则 155
第三节 作为康德伦理学当代发展的商谈伦理学 158
1.从独白式的个体主体到交往行为中的众多主体 159
2.从单一主体的程序伦理到主体间的程序伦理 160
3.从康德的最终论证到阿佩尔的终极证成 161
4.从康德伦理学的普世性到商谈伦理学的普世性 162
第四节 总结与余论 165
第八章 契约主义及其发展 169
第一节 契约主义伦理学的特征 171
1.从政治契约主义到伦理契约主义 171
2.契约主义伦理学的价值基础:利益 173
3.契约主义伦理学的魅力:理性 176
4.契约主义伦理学本身的道德意蕴 177
第二节 契约主义伦理学的发展 178
1.契约主义伦理学的困惑 178
2.对契约主义伦理学的诘难 179
3.休谟、罗尔斯对契约主义伦理学的充实 180
4.哥梯尔对契约主义伦理学的改进 182
5.从理性—个体主义的契约论到普遍主义的契约论 183
第三节 总结与余论 188
第九章 伦理理论的应用方法 191
第一节 理论应用实践的不同态度:回避应用问题、情境法(决疑术、境遇伦理、决断论)、伦理原教旨主义、亚里士多德明智学说、融贯主义的方法论 195
第二节 融贯主义权衡模式的具体运作 205
1.第一层级:义务论所论证的个体价值原则 206
2.第二层级:功利主义理论 211
3.第三层级:中庸原则、妥协、无知之幕的方法、双重效用原则 214
第三节 总结与余论 216
第十章 元伦理学的核心问题:伦理实在论的现实出路 219
第一节 非认知主义、情感主义、规定主义 220
第二节 认知主义、伦理实在论、自然主义、直觉主义 223
第三节 弱的伦理实在论 231
第四节 总结与余论 236
第十一章 意志自由的塑造 239
第一节 意志自由与神经科学的挑战 245
1.李贝特实验及其不同解读 245
2.原因与理由 250
3.认识论、方法论意义上的二元论 257
第二节 意志自由的结构塑造与运行机理 260
1.从意志自由到道德自由 260
2.作为意志自由的实现与外化的行为自由 270
第三节 总结与余论 277
第十二章 人权论证的进路 281
第一节 人权的两个基本属性: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 282
第二节 人权的论证 288
第三节 人权的绝对主义论证:“利益说”与“尊严说” 291
第四节 人权的绝对主义论证的两个共同亮点:个体地位与历史体验 299
第五节 人权的相对主义论证 305
第六节 总结与余论 310
第十三章 民主中的道德表达 313
第一节 以个体自由权利为价值导向的自由主义民主 316
第二节 以共同体的团结意识为价值导向的共和主义民主 318
第三节 以借助法律来融合自由和团结两要素为价值导向的审议民主 322
1.何为审议民主 322
2.审议民主与法律 323
3.团结与法律 326
4.审议民主模式内部的差异:罗尔斯与哈贝马斯 327
第四节 总结与余论 330
第十四章 从正义到国际正义 333
第一节 “正义”辨析 334
1.罗尔斯的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 334
2.平等主义的正义观 337
3.自由主义和非平等主义对平等主义正义观的批评 339
4.作为一种形式上的价值取向的正义:免除任意、得所应得、不偏不倚 342
第二节 国际正义 345
1.罗尔斯:国内正义与国际正义 345
2.世界主义的价值立场 351
3.道德—正义理念世界主义 353
4.道德—正义理念世界主义的正义观 356
第三节 总结与余论 361
第十五章 新人文主义启示录 363
第一节 新人文主义的人的图景 368
1.人的生物本性的基本原则——自利 370
2.伦理性社会游戏规则的建构 373
第二节 新人文主义的享乐观和宗教观 378
1.新人文主义的享乐观 378
2.新人文主义的宗教观 383
第三节 总结与余论 389
第十六章 一种超越责任原则的风险伦理 393
第一节 风险时代的责任原则 394
1.约纳斯前瞻性的责任原则 396
2.前瞻性责任与“父母关护子女”之模式 398
第二节 风险伦理如何超越责任原则 399
1.风险伦理与当代人对未来人的平等公正关系 400
2.风险伦理的底线要求:不伤害和公正对待 402
第三节 风险伦理的三大准则及其价值意蕴 405
第四节 总结与余论 412
第十七章 结束语 再谈道德:在规则与德性之间 415
第一节 道德规范与自由意志 416
第二节 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 420
人名对照表 427
Die Konstruktion der Ethik in der Gegenwart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