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份:大圆满龙钦心髓不共内加行 19
第一章 皈依 20
第一节 皈依的基础:信心 20
甲 清净信 20
乙 欲乐信 20
丙 胜解信 21
第二节 皈依的动机 27
甲 下士道的皈依 27
乙 中士道的皈依 27
丙 大士道的皈依 27
第三节 皈依的方法 28
第四节 皈依之学处 35
甲 所断三:要放弃的三件事 35
乙 所修三:要做的三件事 35
丙 三同分:三种要注意的态度 36
第五节 皈依的功德 41
第二章 发心:大乘之根本 48
第一节 修持四无量心 48
甲 修持舍无量心 48
乙 修持慈无量心 52
丙 修持悲无量心 56
丁 修持喜无量心 73
第二节 发菩提心 80
甲 发心依勇气之分类 80
甲一 如国王之发心 80
甲二 如船夫之发心 80
甲三 如牧羊人之发心 80
乙 依菩萨地道之分类 81
丙 依发心本质之分类 81
丙一 世俗菩提心 81
一 愿菩提心 81
二 行菩提心 82
丙二 胜义菩提心 82
丁 受持菩提心戒(菩萨戒) 82
第三节 对菩提心戒的训练 85
甲 愿菩提心的训练 85
甲一 视他人与自己皆平等 85
甲二 观修自他相换菩提心 87
甲三 修持自轻他重菩提心 95
乙 修持行菩提心:六度 103
乙一 布施度 103
一 财施 103
二 法施 106
三 无畏施 108
乙二 持戒度 109
一 禁恶行戒 109
二 摄善法戒 109
三 饶益有情戒 110
乙三 忍辱度 110
一 忍他毁犯忍(耐怨害忍) 110
二 忍法苦行忍(安受苦忍) 113
三 深义不惊忍 115
乙四 精进度 116
一 披甲精进 117
二 加行精进 117
三 无厌足精进 118
乙五 静虑度 120
一 放下散逸 121
二 真实静虑 124
1凡夫近行静虑 124
2实义分别静虑 124
3如来胜品静虑 125
乙六 智慧度 125
一 闻慧 125
二 思慧 125
三 修慧 126
第三章 念修上师为金刚萨埵:净除业障 141
第一节 如何透过忏悔来净除业障 141
第二节 四种对治力 143
甲 所依对治力 143
乙 厌患对治力 144
丙 返回对治力 144
丁 现行对治力 145
第三节 金刚萨埵修持法正行 146
第四章 积集福德智慧供曼陀罗 165
第一节 积集二资粮的必要 165
第二节 所修曼陀罗 167
第三节 供养曼陀罗 168
甲 供三十七堆曼陀罗 169
乙 三身供曼陀罗 170
乙一 共同化身供曼陀罗 170
乙二 不共报身供曼陀罗 171
乙三 殊胜法身供曼陀罗 171
第五章 积集古萨哩资粮:顿断四魔法 181
第一节 以身体为供物 181
第二节 施身法 182
甲 上供白色甘露 184
乙 下供白色甘露 185
丙 供养上客众宝 185
丁 供下凡客众宝 186
第三节 断法的含义 189
第六章 上师瑜伽:一切加持之门,内心生起觉悟智慧最究竟之方便 195
第一节 为何修持上师瑜伽 195
第二节 如何修持上师瑜伽 200
甲 观想皈依境 200
乙 七支供养 206
乙一 大礼拜:对治我慢 206
乙二 供养支 211
乙三 忏悔支 212
乙四 随喜支:对治嫉妒 212
乙五 请佛转法轮 215
乙六 祈请不入涅盘 215
乙七 ?向 216
丙 坚信地祈祷 220
丁 领受四灌 221
第三节 早期教法翻译之历史 227
甲 如来密意传承 227
乙 持明表示传承 228
乙一 玛哈瑜伽续 229
乙二 阿鲁瑜伽之弘传 229
乙三 阿底瑜伽口诀部 230
乙四 阿底瑜伽传至人间 234
第四节 心髓教法在西藏雪域之弘传 238
甲 补特?罗口耳传承 242
第三部份:疾速往生法 295
第一章 迁识法:临终无修成佛往生法 296
第一节 五种迁识法 296
甲 利根法身亲见印定迁识法 296
乙 中根报身生圆双运迁识法 296
丙 下根化身无量大悲迁识法 297
丁 凡夫三想具足迁识法 297
戊 亡灵迁识大悲钩 297
第二节 一般的三想具足迁识法 300
甲 迁识法的修炼 302
乙 正行——运用 303
丙 修持迁识法之次第 305
丙一 前行 305
丙二 正行观想 306
注解 314
结文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