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济 1
第一节 经济制度 1
一 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1
二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3
第二节 经济体制 9
一 计划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9
二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1
第三节 工业 15
一 “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具体任务 15
二 工业发展的成就 18
第四节 农业 25
一 发展农业的措施 25
二 农业发展的成就 26
第五节 商业贸易 33
一 发展商业贸易的措施 33
二 商业贸易发展的成就 38
第六节 财政金融 49
一 财政金融工作的任务和发展财政金融的措施 49
二 财政金融发展的成就 52
第二章 政治 57
第一节 国体和政体 57
一 国体 57
二 政体 60
第二节 国家机构 63
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时期的国家机构 64
二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期的国家机构 77
第三节 政党制度 84
一 政党制度的建立 84
二 各民主党派的发展 85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0
一 《共同纲领》时期的民族区域自治 90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期的民族区域自治 93
第三章 教育科学文化 96
第一节 教育 96
一 教育方针 96
二 教育行政体制 98
三 对旧教育的改造 100
四 学制改革和高校院系调整 106
五 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 110
第二节 科学技术 114
一 科技政策和机构 114
二 科技发展的成就 118
第三节 文化 125
一 文艺评论 125
二 小说 132
三 诗歌和散文 134
四 剧作 135
五 电影 137
第四章 外交 143
第一节 外交方针 143
一 以“三大方针”为核心的外交政策 143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7
第二节 外交成就 149
一 和许多国家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149
二 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 152
三 走上国际外交舞台 159
四 中苏关系和中美关系 164
第五章 人口婚姻家庭 170
第一节 人口 170
一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 170
二 人口的性别结构 174
三 人口迁移 176
第二节 婚姻家庭 186
一 新中国婚姻家庭变迁的条件 186
二 婚姻 189
三 家庭 198
第六章 阶级阶层 210
第一节 农村阶级阶层 210
一 土改前农村阶级阶层的状况 210
二 农村阶级阶层的变迁 211
第二节 城市阶级阶层 218
一 没收官僚资本、处理外资在华财产引起的阶级变化 218
二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城市阶级阶层的变化 220
第三节 新条件下的分层 222
一 城乡分层 222
二 职工内部所有制与行业分层 230
三 干部阶层 234
第七章 物质生活方式 240
第一节 对社会遗留问题的处理 240
一 禁烟毒 240
二 禁娼妓 246
三 剿土匪 253
第二节 物质生活方式的变迁 256
一 收入 256
二 衣食住行 259
第八章 社会意识 280
第一节 社会心理 280
一 人民群众的共同心理 280
二 农民的心理 288
三 民族资产阶级的心理 299
第二节 社会意识形态 311
一 毛泽东思想 311
二 哲学思潮 314
三 经济思潮 321
四 法律思潮 328
主要参考文献 334
后记 347